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时空 > 要闻速播
要闻速播
陈四清:积极推进金融创新 打造“一带一路”新动力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  日期:2017/8/19

  新浪财经讯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7年夏季高峰会”于8月18-20日在宁夏银川举行,主题为“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一带一路新动力”,中国银行(4.210, 0.01, 0.24%)党委书记陈四清出席开幕式并演讲。

  发展基础设施的主要障碍并不在于资金,而在于让资金得到可持续的投资回报。金融机构如果能够创新运用合适的金融工具,将“一带一路”建设的远期红利,转化为近期可见并且可持续的投资收益,将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

  为此,陈四清认为可以通过发行“一带一路”债券,引导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对冲基金、慈善和大学基金等参与投资,共同建设“一带一路”。还可以通过结构化的融资模式,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有效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2013年的秋天,习近平主席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方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为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了中国的智慧,也提出了中国的方案。

  四年多来我们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大力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一带一路”的倡议已经从理念转化为了行动,从愿景转变为了现实,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重要的愿景,就像你们讲的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已成为“一带一路”的新动力。

  演讲中,陈四清还介绍了未来五年“一带一路”安放在的初步匡算,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未来五年,“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10.6万亿美元。

  要知道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客观来看,由于基础设施具有准入门槛高、涉及国家多、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特别是在没有形成网络效应之前,单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不一定很高,因此很少有金融机构能够独立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目前来看,金融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提供的金融支持离现实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陈四清表示,如何破解这个瓶颈,是摆在我们金融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的金融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了,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创新,搞好相关的制度设计,使我们的金融支持能够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相衔接,这是金融界必须要落实好的新的重大的任务。

  陈四清认为,这种新任务需要我们有新的思路,金融从业人员必须跳出旧的思维模式,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用全新的思维来考虑问题,要妥善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期和短期的关系,积极促进当期的投入与长期的产出,社会的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转换。

  这个新任务也要有新的机制,必须突破旧机制,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从项目的准入、项目的审批、项目的管理、风险的防范和发展等重点环节来着手,来探索设计新的流程和机制,保证项目进得来、上得去、管得好,这种新任务也要有一些新的模式。陈四清表示,这种情况下必须打破旧的模式和惯性,来积极探索新的金融服务的模式。“既要考虑以我为主,广泛吸收国际的先进经验,又要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方法。”

  他认为这种尝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创新整合金融资源,完善金融资质的体系。“一带一路”涉及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既有短期的融资需求,也需要长期的金融安排。金融机构要跳出传统的“拿着产品找客户”的思维模式,立足“一带一路”融资的复杂性,结合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的特点,合理安排金融资源,既要满足企业贸易结算、贸易融资、信用担保、避险保值等短期需求,又要综合运用双边贷款、项目融资、并购贷款等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长期解决方案,真正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

  第二,创新运用金融产品,提供合适金融工具。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发展基础设施的主要障碍并不在于资金,而在于让资金得到可持续的投资回报。金融机构如果能够创新运用合适的金融工具,将“一带一路”建设的远期红利,转化为近期可见并且可持续的投资收益,将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为此,可以通过发行“一带一路”债券,引导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对冲基金、慈善和大学基金等参与投资,共同建设“一带一路”。还可以通过结构化的融资模式,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有效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第三,创新设计融资架构,灵活安排融资模式。“一带一路”沿线大多属于发展中经济体,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资源配置面临种种的限制。金融机构在配置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条件,创新融资架构设计,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兼顾社会效益,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模式。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落后、亟需上马相关项目打破发展瓶颈的国家,适合采用直接、便捷的融资模式,提升融资效率、实现早期收获。而有的国家经过多年经济发展,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进步,有条件实现更高的金融治理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在这些国家就应探索完善项目融资的法律和监管环境,鼓励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本在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下自由流动、适度竞争,引导金融资源配置更加精细和专业。

  第四,创新推动人民币“出海”,充分发挥人民币作用。“一带一路”合作,货币流通是血液和润滑剂。提高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使用,既能降低沿线国家汇率风险,也是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的应有之义。我们应多措并举,创新推动人民币稳步出海。要积极推进人民币与沿线国家货币的报价和直接交易,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范围,充分利用双边本币互换机制,降低使用第三国货币对贸易往来的不利影响。加快开发人民币跨境融资产品,推出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清算、融资、套期保值等综合服务方案。针对主权机构研发人民币投资产品,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发挥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

  第五,创新风险分担方式,健全风险应对机制。“一带一路”国家风险各异,多边合作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面临较大风险。部分国家自身实力不足,资金持续投入能力、实际运营管理能力、宏观债务管理能力等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金融机构要始终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改变单打独斗、大包大揽的传统思维,创新运用风险分担理念,完善风险抵补和危机应对机制。要充分运用国际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在更大市场范围内分散和管理风险。积极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帮助企业规避交易中的各类汇率和利率风险,提升资金安全性。在叙做大型项目时,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担保、出口信用保险、国际商业险等手段缓释风险。在非洲、中东等某些国别风险较高的市场,可以通过引入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拓展风险管理渠道。

  第六,创新打通内外市场,汇聚国际金融资源。“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要充分利用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特点,创新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引导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协同并进,增强“一带一路”建设和重大项目融资的合力,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中资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善于与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对接亚投行、丝路基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发挥他们的资金实力、专业优势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调动东道国的金融网络和本土金融资源,共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自身代理行资源,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陈四清表示,中国银行一直是“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鉴定前行者和积极推动者,“我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在座的各位企业都可以使用我们的服务。”中国银行会与大家一道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