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时空 > 高层观点
高层观点
李礼辉:经济弱复苏 金融新动荡
来源:中国银行  作者:中国银行行长 李礼辉  日期:2011/1/4

李礼辉:经济弱复苏 金融新动荡

——2010年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回顾和展望

    2010年,各国金融风险隐患尚未消除,全球经济经过年初较快复苏后重趋疲软,全年增速约为4.6%,较上年的大幅衰退明显改善,基本接近2003-2007年平均增速。其中,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分别增长2.5%、1.8%和3.5%,新兴市场快速增长7%以上。全球工业生产、国际贸易规模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跨国直接投资仅为危机前的一半,发达国家失业率高企。由于实体经济低于产能要求,特别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复苏不均,国际金融市场爆发新动荡,对全球经济与金融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差异化的复苏导致各国宏观政策分化。为刺激需求、对抗通缩风险和降低失业率,美国维持零利率,并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经济复苏乏力,银行体系不稳定,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希腊和爱尔兰等国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为提振市场信心和争取外部援助,欧洲国家维持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并制定削减财政赤字计划。日本经济复苏较快,但远未回到危机前水平,并面临日元升值、持续通缩困境,因此再度下调利率和干预汇率,并维持量化宽松政策、加大财政刺激力度。由于经济快速复苏和通胀压力上升,亚洲新兴市场和巴西、澳大利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国采取了加息、收紧信贷和控制资本流入等措施。

    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外汇市场大幅波动。受欧洲债务危机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动,美元从升值走向贬值,欧元则相应从贬值转为升值。避险需求、套利交易等因素推动日元持续升值。受美元泛滥、国际资本大幅流入的影响,新兴市场与大宗商品出口国货币升值较快,多国采取汇率干预措施,引发“货币战争”争议。在资本市场,欧洲债务危机一度引发全球股市大幅下挫,在美国加码量化宽松政策后,流动性预期推动各国股价震荡上涨。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年底有所回升;欧洲和日本国债收益率跌宕起伏。受全球流动性泛滥和新兴市场需求的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其中粮食价格回升至危机前高峰水平,国际黄金价格连创历史新高,国际原油价格在80美元/桶上下高位波动。

    新兴市场通胀与资产泡沫压力倍增。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地位迅速提升,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是消费品和资产价格上涨主因,其他因素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是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油供应,而衣食支出在新兴市场消费结构中占比高;二是大量热钱流入,特别是美元泛滥和欧洲金融动荡,推动国际资本对新兴市场的投机需求;三是外部输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剧新兴市场通胀压力;四是银行体系信贷供应较多,货币创造能力强,形成了过多的流动性。

    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快步推进。为巩固金融稳定,防止大规模金融危机再次爆发,全球金融界携手重构金融监管框架。国际金融机构治理改革取得新进展,新兴市场国家发言权将大幅增加。G20峰会成为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金融监管改革重点领域初步明确。巴塞尔委员会对现行资本监管制度进行改革,并推动建立流动性监管国际标准。美国颁布了“大萧条”以来监管标准最严厉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欧洲各国纷纷拟定监管改革计划。由于发展阶段、经济与金融结构不同,各国金融监管与政策协调的分歧犹存。

    国际银行业经营状况继续好转。经济复苏、政策支持和资本市场震荡回升有利于银行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尽管经受了部分国家债务危机的考验,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结果仍较为乐观。美国银行业盈利继续增长,但中小银行尚不稳定。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和金融体系稳健,新兴市场银行业突飞猛进。总体上,国际银行业更趋稳定,但由于金融监管趋严、杠杆率下降和信贷疲软,发达国家银行业难以重返高盈利、大发展的时代。

    中国在全球经济与金融的地位持续提高。2010年,中国投资与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跃居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对外贸易恢复性反弹,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海峡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未来经济与金融发展注入新活力。汇改重启,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升。宏观政策着力于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扩大内需、节能减排、防控资产泡沫和管理通胀预期。金融业监管改革稳步推进,融资结构更趋优化。银行机构再融资取得成功,信贷平稳较快增长,盈利规模领跑全球。股票市场震荡回升,融资规模、成交量和大型上市公司市值均居世界前列。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持续扩大,基金与保险行业较快发展。

    展望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各国宏观政策显著分化,国际金融市场仍将动荡。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升温。新兴市场通胀水平明显上升,宏观政策与国际资本管控压力增大。中国经济仍将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但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特别是物价上涨与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中国政府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创下良好的开局。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金融机构将努力抓住新机遇,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向国际一流银行的目标迈进。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