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信息化 > 热点扫描
热点扫描
邮储银行副行长:“互联网+”时代的邮储银行
来源:当代金融家  作者:曲家文  日期:2015/12/21

  未来,“互联网+”时代将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全新的发展生态;二是打破时空束缚,使生产、生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成为可能;三是颠覆式创新成为重要的生存法则。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的提出,意味着互联网已经超越了信息技术本身,成为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构建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2015年7月18日,人民银行联合各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监管的依据。“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银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机遇大于挑战,它推动着银行的业务创新和转型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生态,提升社会各领域的生产力和创新力。尤其是对中国而言,我们的市场经济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传统产业的运营效率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能与互联网相结合,我们就有可能加快赶超发达国家的步伐,提升各个产业的效率。

  未来,“互联网+”时代将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全新的发展生态;二是打破时空束缚,使生产、生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成为可能;三是颠覆式创新成为重要的生存法则。

  互联网与商贸活动结合所产生的电子商务,因其便利性,几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产生了网上支付结算需求,也自然衍生出互联网理财、网络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近两年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互联网与教育、交通、能源、制造等传统产业跨界融合,也将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形成“1+1>2”的效果。可以预见,“互联网+”将助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形成全新的发展生态。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时空观念已经改变。在时间方面,互联网作为重要的生产因素,渗透到所“+”的行业和领域中,碎片化时间得到充分利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时间可以被人们更为随意地支配。在空间方面,“互联网+”使得线下生产活动转换为线上应用场景,生产生活在PC桌面或移动终端就可以轻松完成,传统空间概念被淡化。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成为实实在在的可能。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为创新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传统行业也都希望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然而传统意义上的优化改进,恐怕难以为继。只有通过打破原有的生产作业方式,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形成新的价值链,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即颠覆式创新成为重要的生存法则,身处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和个体对此都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互联网金融促进银行业转型与创新

  在实体经济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面对庞大的互联网使用群体,互联网金融能够满足一些小微企业和消费者的新需求,并且借助互联网突破地域限制,提高信息传送的效率,有效降低金融服务准入的门槛和金融服务的成本。同时,互联网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快速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

  在“互联网+”的进程中,互联网金融无疑是先行者和引领者,但近年来,商业银行也明显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压力。

  总的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实现爆发式增长,互联网理财、P2P网贷、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企业依托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和平台优势,加速向全领域金融服务进军。银行业面对经济新常态、利率市场化及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加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亮剑”互联网金融领域,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直销银行、移动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产品。可以说目前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银行业都在积极构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未来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是,无论互联网金融在形式上如何创新,其本质仍是金融,传统金融的本质不会被颠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互联网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也切实改变了金融消费者的体验。但是,金融的本质还是存贷投融,互联网金融并没有颠覆传统金融的本质。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发展,拥有实体网络、广大客户、成熟的客户评级体系和风险控制技术这些核心优势,如果能够积极学习借鉴互联网思维,对传统银行进行改造,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便可以走得更远,并且走得更好。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今后在三个领域将大有作为。一是在O2O方面,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实体网络和广大的电子银行客户群体,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新技术,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既可以创造更好的客户体验,又可以实现降本增效。二是在开放平台方面,随着云技术日趋成熟和普遍应用,平台化战略将成为未来的制胜点。商业银行通过平台建设,加大外部合作,特别是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实现竞合发展、共赢发展。三是在大数据方面,商业银行拥有丰富的客户数据,但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应用,而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却走在了前面。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将为商业银行产品设计、精准营销和风险控制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

  打造平台银行+智慧银行+普惠银行

  邮储银行作为一家资产规模超过6.5万亿元、拥有4万多个营业网点、服务近4.9亿客户及1.3亿电子银行客户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一直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发展,积极学习借鉴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依托遍布城乡的实体网络和广泛覆盖的电子渠道,着力打造平台银行、智慧银行和普惠银行。

  在打造开放协作的平台银行方面,邮储银行已采用云技术,全力推进互联网金融云平台建设,实现网上银行、移动金融、自助银行、微银行等云接入。同时,依托中国邮政庞大的实体网络,整合“邮乐网”电商平台、EMS速递物流平台资源,发挥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四流合一”的先天优势,搭建了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商”、“互联网金融+速递物流”、“互联网金融+邮政分销”、“互联网金融+国际小包”等多领域合作新模式,形成了独具邮储银行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

  同时,邮储银行还着手打造了“体验+智能”的智慧银行。一方面,将个人网银、手机银行、微银行、电视银行、电话银行等全覆盖的线上电子银行,打造成业务品种齐全、客户体验良好的线上交易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依托4万个营业网点、7万台自助设备,打造智能设备丰富、服务流程便捷、智能网点引领的线下营销服务平台。实现电子渠道与实体网络的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形成了线下实体银行与线上虚拟银行齐头并进的智慧银行新格局。

  平等共享的普惠银行也是邮储银行发展的新目标。邮储银行“进步,与您同步”的理念,与互联网精神高度契合。我们将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三农”、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在校大学生、高新技术产业等客户需求,通过O2O普惠金融服务渠道,依托“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服务新模式,积极打造普惠金融特色银行。

  拥抱互联网金融新实践

  2014年初,邮储银行开始策划新一轮的IT规划。目前,邮储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新一轮IT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十年视野、五年规划”的要求,对邮储银行信息系统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以及IT治理、数据治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新一轮规划的实施将支撑和引领邮储银行未来五年业务发展,对实现邮储银行业务发展战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在未来成为虚拟网点最强银行的目标,邮储银行通过顶层设计,在新的IT规划中把虚拟网点建设作为全行一项重要战略,在客户服务、渠道协同、产品创新、绩效考核、经营决策、风险管控等方面做好前瞻性规划,不断丰富业务品种,完善营销渠道,提升服务能力。

  同时,邮储银行还依托互联网金融创新实验室,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为紧跟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推动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邮储银行于2014年1月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创新实验室。实验室主要定位为邮储银行互联网金融前沿产品、技术、流程和商业模式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工厂,同时承担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概念验证、快速研发等工作,为后续应用或推广提供依据。

  实验室成立以来,围绕移动金融、智能网点两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2014年,在移动金融领域,研究开发了包括二维码购物、二维码POS等在内的二维码应用,并完成了电子银行移动展业产品原型开发。在智能网点方面,完成了自助发卡机等设备的实验,这些新型自助设备的推广将大大减轻网点压力,改善客户体验。今年,创新实验室在这两个方面继续深耕发力,重点研发人脸识别手机登录、条形码资金归集、超级柜台等产品及功能。

  此外,邮储银行也在积极探索,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以互联网金融云平台建设为契机,以产品创新为驱动,以数据分析为引擎,以整合邮政集团优势资源为切入点,以网贷产品为突破,着力打造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为一体的、开放的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具体来说,就是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不同的业务合作伙伴,推出相应的互联网信贷产品,比如服务邮乐网商户的“商乐贷”、服务农村电商客户的“掌柜贷”等。近期,我们将推出互联网信贷专属APP产品,从而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更优质的体验。

  互联网时代适者生存。邮储银行将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努力,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对银行进行再造,打造适应互联网金融要求的商业银行。与此同时,邮储银行还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战略定位,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拥抱“互联网+”的新时代。

  (作者曲家文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本文原标题为《拥抱“互联网+”时代的邮储银行》,刊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5年第10期)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