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专家视点
专家视点
张越:所有银行都面临体制机制问题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  日期:2016/9/27

 

图为波士顿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张越

波士顿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张越

  由《中国银行家》杂志主办的2016中国银行家论坛于9月24日举行。波士顿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张越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为发言全文:

  张越:大家好,我叫张越,我是波斯顿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首先跟大家简单汇报一下,在全球范围内各家银行其实都在做什么?

  转型似乎对于我们是一个新话题,但对于海外银行家来说,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转型就是一个常期不变的主题。在全球范围的行业可以观察到,银行业面临转型压力。转型专注在几方面:第一个就是CEO变成投资人,因为在转型的过程中,资源是稀缺的,一定要专注,刚才几位专家行长提到战略、特色、选择,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所有银行都面临体制机制问题。我是在一个微观的层面上探讨这个问题,中国银行业的体制机制问题有非常宏观的维度,代理人的问题、所有制的问题,现在我们在比较微观的层面上去探讨,为什么感受到“深水区”?用一个简单框架把银行框起来,各家银行业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上面一块,服务新的客户,做新的产品,开通渠道,做区域等等,但是最支撑你是你的流程,采购,后台建设,以及你的治理体系和人才体系,这个架构让银行改革起来非常艰难。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三个观点。

  第一个,关于组织架构。国外银行目前非常流行的趋势是如何打散这个组织架构变成模块化。第二个是收放之道,科学放权。大家经常说一放就断了,一收就死了,其实这里面有一些简单的原因。第三点关于人才的问题,在座的各位有非常惨痛的经历,整个人才处在相对失血的状态。

  第一,组织架构模块的问题,一谈组织架构就会诟病银行层级多、链条长等等。国外的银行也有这个问题,只不过很多海外成熟银行跟你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区别,他们在事业部这条路上走得比较远和成熟,刚才交通银行(5.520, 0.02, 0.36%)行长介绍他们的转型经历,我个人非常赞同,现在转型压力大,不要忽略速度,所以大家在转型升级需要提速。

  第二,放权的问题,原则上要收关键人士的权,收财务权,这样采用控制财务的底线。但是一定要灵活,有一些权利要放,比如放业务权和非专业人士权。放权这件事情触及到大会的主题,我们都想灵活发展,都想跳舞,但是我们就跳不出来,这就是银行家杂志非常敏锐的地方,就是我们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够。

  首先要放权就是要接受这个权的人有能力,这是挑选人才。二是管理过程的可视,还有不断的修整,这是考研我们管理可视化水平。我以前是在德国服务跨国银行,我个人的感触是中国的银行有很多经验可以向国外学习,他们在市场方面没有办法跟我们竞争,但是他们的管理我们可以学习。管是一个单纯的考核指标和业务指标,是整个过程在战略和商务模式下用数字和系统的在线,只有这样做以后,你才敢下去跳舞。

  说说人才问题,人才问题是一个痛。第一个建议是各位银行家要淡定,现在出现跨界竞争挖人才都在银行业;第二个要反思,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非常的混乱,是不是就没有可为了,也不是这个样子。整个银行自己的造血功能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在整个链条里面我们要引流,我们也要培养,它是解决整个人才体系问题的方式。现在的银行是抓住这个话题来重新反思自己的人才管理体系,从我给员工提供什么,他怎么样能够在我这里发展,从这个视角来梳理管理,这是我们管理信息化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今天我们没有探讨的一个话题就是所谓的战略的选择和定位,今天这一点不说,不是不代表不重要,是太重要,在座越来越多的银行,选择不再是一个要把自己的战略报告写得漂亮的问题,而是关注生存,因为你的时间不够,因为你的时间不多,所以在这一点上你的关注非常多,另外一个是你的特色是什么,你必须要重视。在下一个阶段组织和人才是关键的抓手。

  第一,是你管理僵化的东西打破。第二,重视管理精细化。第三,关于人才,这是整个肌理的血液体系,如果让他持续造血,可能是后续植血的一个关键点。

  前面我们说没有触及大的体制机制问题,我个人认为再大的体制机制问题最后还是人,当整个转型的共识能够在全国层面达到的时候,有一些问题慢慢会迎刃而解,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考验各位银行家是我们自己的坚定,我们自己认准问题的坚持以及耐心和努力,在此希望我们在家银行家等到那一天等到整个转型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谢谢大家,谢谢!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