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信用卡 > 2018年5月
资管行业迎“强监管”时代

  3月28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对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信托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规范,资管行业正式步入“强监管”时代。同一天,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互联网资管业务属于特许经营业务,未取得金融牌照的企业不得从事互联网资管业务。

  资管新规终获通过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但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存在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脱实向虚、刚性兑付、风险收益切割不清、杠杆偏高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资管新规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要立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整体来看,资管新规一方面强调了统一规制,实现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同一类型的资管产品适用同一监管标准,减少监管真空和套利;另一方面,在净值型管理、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第三方独立托管等方面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强调穿透式监管。

  早在2017年11月17日,“一行三会”就曾联合外管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8年2月14日,人民银行在《201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人民银行将做好资管新规社会意见的研究吸收工作,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发布。2018年3月28日,资管新规终获通过。

  不过,资管新规正式落地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几年内,资管市场规模疯涨,市场对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主要涉及新老划断的问题,即原有的已经销售但未到期的资管协议是一种处理办法,新推出的资管产品则按照新的管理办法执行;此外,对于存量部分如何处置、过渡期多长也有待明确。虽然从政策的可操作性上来看,资管新规出台后,仍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明确,但备受争议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管新规的“威力”。

  《通知》为互联网资管正本清源

  由于互联网资管领域的产品跨界涉及多个类型,业态十分复杂,过去一直处于监管盲区,衍生出不少乱象。为了对无牌照非法金融机构进行整顿,《通知》明确指出,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须取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颁发的资产管理业务牌照或资产管理产品代销牌照;未经许可,不得依托互联网公开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通知》还强调,未经许可,依托互联网以发行销售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定向委托计划”“定向融资计划”“理财计划”“资产管理计划”“收益权转让”)等方式公开募集资金的行为,应当明确为非法金融活动,具体可能构成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行证券等。对此,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互联网平台进行定向委托计划、收益权转让等业务一直是一个监管盲区,《通知》对此类业务进行了明确监管,口径较为严格,后续基本没有了操作空间。”

  此外,《通知》还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未经许可,依托互联网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的行为,须立即停止,存量业务应当最迟于2018年6月底前压缩至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平台以引流的名义为金交所提供代销等服务,也被要求整改:互联网平台不得为各类交易场所代销(包括“引流”等方式变相提供代销服务)涉嫌突破国发〔2011〕38号文、国办发〔2012〕37号文以及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政策要求的资产管理产品。

  事实上,整顿互联网资管乱象,业内早有预期。早在2016年10月,人民银行等部门就印发了《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7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将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时任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指出,“要坚持持牌经营金融业务,要实现监管全覆盖。”同年9月22日,易纲在出席“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时再次强调,“做金融业务,必须要有牌照,要纳入监管,监管要全覆盖。”在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看来,《通知》是资管新规的一个辅助文件,也是互联网风险整治办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即任何资产管理业务都需要持牌。“《通知》是对《方案》要求的重申和深化,相关机构应该立即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整改。”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通知》的下发体现了“金融监管要长牙齿”的“严监管、强监管”精神,将有利于维护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资管行业格局重塑

  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资金总量已达102万亿元。由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方诉求不尽相同,在金融分业监管背景下,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金融机构之间的监管套利。资管新规的通过以及《通知》的出台意味着金融监管正从制度上强调监管姓“监”,杜绝监管“牛栏关猫”“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

  资管新规的发布将引发互联网资管市场的“大洗牌”,资管业务强、风控能力强、经营规范、专业性强的机构会慢慢成为主流,各方面无法跟进监管要求的机构和平台将面临挑战甚至出局。业内人士表示,资管新规统一了监管框架和标准,正式确立了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资管时代。从长期来看,整个资管行业“大跃进”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资管业务将迎来更为严格和统一的监管。

  资管新规实施后,资管行业规模增速将会有较显著的放缓趋势,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促进资管业务向着更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在逐步统一监管要求下,资管业务禀赋程度将逐步下降,各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竞争更加激烈,金融机构需要真正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转型发展更为迫切,经营发展差异化程度逐步提升,市场竞争结构趋向集中化,部分弱势中小机构可能越来越边缘化。

  在《通知》的规范之下,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将面临整改,监管部门的态度是:只有合规,才能长久。在董希淼看来,资管新规和《通知》的出台体现了金融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即一手抓正规金融机构,一手抓非持牌机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金融监管全覆盖,不留死角和空白点,进而减少监管套利,降低风险隐患。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在为本刊撰稿时称,目前,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在重叠的领域有竞争,在互补的领域有合作;按照监管意图,未来各类金融机构将更加回归自身的本源,业务重叠现象会收敛,对合作的需求将会更强烈,且这种竞合关系会形成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大资管行业的根本格局。

  在“强监管”信号不断释放的同时,资管行业的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4月11日,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表示,“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可以预见,未来资管行业的参与主体将更加多元化,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提升。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2021年04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信用卡》2018年第5期目录
我国征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信联助力新金融发展
个人征信市场革新赋能信用卡数字化转型
多方合作协力共赢,征信市场将大有可为
现代征信发展的趋势
资管行业迎“强监管”时代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