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7年3月
打造互联网时代下的银行信息科技

  上海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 曹广智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要求,上海银行将持续依托信息科技不断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积极践行IT双模式管理,推进分布式架构体系建设,打造大数据创新能力,建立创新配置机制,升级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科技能力,推动业务转型发展。

  上海银行信息科技以服务于全行“精品银行”战略为目标,以“运营智慧安全、生产友好高效、技术创新引领”为信息科技发展战略纲领,持续推进信息科技治理与信息化建设,着力强化信息科技对经营管理和业务转型的支撑作用,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创新发展并重,通过提高科技服务与运行安全保障,强化信息科技对全行经营管理和业务转型的支撑作用。上海银行信息科技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和应用系统建设,践行科技业务融合助推互联网金融创新,为经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信息科技建设回顾

  1.“两地三中心”格局基本形成

  上海银行数据中心建设以“大同城、小异地、应用双活、数据灾备”为基本策略,“两地三中心”总体格局已经形成。随着不断推进重要应用系统的同城双中心双活建设和应用级异地灾备建设,业务连续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2.应用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

  上海银行紧跟国内银行业信息化浪潮的步伐,不断建设、完善和优化应用系统,始终保持较高的系统建设节奏,经过最近几年大规模的建设,应用系统已涵盖服务渠道、核心业务、特色业务、数据分析、交互控制、内部管理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应用架构体系,基本实现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覆盖。

  3.信息科技创新稳步推进

  上海银行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敢于不断尝试和探索,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推陈出新。首批投产银联国密算法,开通NFC、HCE、扫码支付、ApplePay等新兴移动支付应用,智能柜员机等创新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有效支撑了业务的创新发展。同时,上海银行已在开发测试环境中推广使用私有云IaaS平台,测试环境准备实施时间缩短至数分钟。

  4.大数据应用能力持续增强

  2016年已实现主题数据建设和数据标准落地,降低数据冗余,报表生成效率明显提升。在营销获客方面,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网点营销成功率普遍提升。在风险管理方面,通过引入外部合作机构征信信息,优化信用卡审核业务流程,业务审核效率和产能均大幅提升。

  5.互联网金融竞争力不断提升

  紧跟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建成投产上行快线、互联网银行核心等应用系统。打造“互联网+企业+金融”平台类产品服务体系,建立了6大类13小类创新产品,在支付结算、余额理财、消费贷款等领域形成B2B+B2C合作模式,直销银行获客、业务规模等都取得长足发展,上海银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6.信息安全防控体系日渐完善

  通过实施上海银行客户端及安全互联网等项目建设,结合文档权限管理系统的试点使用,初步实现了全行软硬件资产信息及敏感数据的有效管控。多渠道、多方式不断开展全行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了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和应对处置能力。

  总体来看,全行信息科技管理架构和管理机制已相对完善,完全满足传统银行业务发展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二、2017年信息科技展望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互联网金融竞争的加剧,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商业银行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型竞争环境。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要求,上海银行将持续依托信息科技不断推进金融服务创新,积极践行IT双模式管理,推进分布式架构体系建设,打造大数据创新能力,建立创新配置机制,升级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科技能力,推动业务转型发展。

  1.推进组织和流程转型

  传统的科技职能组织管理和瀑布式开发方式以及开发运维隔离的管理思想相配套,IT开发运维的管理职能及流程往往和科技的行政管理科室直接挂钩,在这种组织方式下,上下级纵向汇报路径较长,职能科室之间的横向沟通成本高,这种组织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互联网大背景下的IT竞争需求,探索流程优化和组织模式转型是银行IT组织管理的当务之急。上海银行的“小团队”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将持续深化和扩大IT组织架构中心,以建立灵活、高效的IT组织管理能力。一是按照专业需要不断推进“小团队”的组织模式,缩短沟通路径,提高效率,加强“小团队”管理及专业技能培训,促进管理和技术能力的提升。二是在开发管理中推行双模管理,在传统业务领域,采用瀑布式开发管理,追求安全、稳定的有效交付;在创新转型领域,从财务到开发运维的全流程推行敏捷方式,不断尝试和探索双模IT下的组织架构形态、流程管理体系以及技术管理布局。

  2.践行开发运维一体化

  在互联网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一方面要保障传统业务持续稳定增长,确保生产运行稳定,另一方面要满足互联网金融竞争新型业态下快速推出产品的竞争要求,要求产品迭代周期从以月计缩短为以天计。采用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方式的开发周期和产品推出速度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要求。如何快速实现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代码开发和产品发布对银行传统开发方式是一个挑战。开发运维一体化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上海银行直销银行在成立之初开始探索试点科技业务融合、在应用架构上设立相对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区,在开发模式上采用看板法进行开发,在产品推出上采用小步快跑的滚动发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海银行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继续大胆尝试开发运维一体化思想,试点运用Docker、PaaS、持续集成、微服务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推进互联网金融领域在开发过程、产品发布、基础设施、生产运维等领域实现更加快速、更具弹性的开发运维体系。

  3.分布式架构推广应用

  随着监管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IT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多数据中心实现分布式架构成为趋势,灾备架构演进为跨数据中心的多活架构是未来发展方向,多活架构在提高业务连续性的同时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交易量存在的不确定性,应用架构体系必然要面对受营销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浪涌现象,这对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传统的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集中式架构需要进一步革新,而基于微服务的分布式架构比较适合这种大交易量的场景。为了满足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要求,单个应用系统在架构设计上也需要实现分布式架构,应用系统的基础架构也需要支持应用的分布式架构,以便能方便地实现资源的动态横向伸缩。2017年,上海银行一方面将继续推动同城双中心双活建设,对重要应用系统实现跨中心的分布式架构;另一方面将利用容器技术实现微服务架构,并在部分互联网应用中进行试点,以支持互联网银行日益增加的交易量。

  4.提升大数据创新能力

  互联网企业利用数据进行的金融业务创新和快速发展及其对市场的迅速占领,已使商业银行充分认识到数据已经逐渐成为继土地、资本之后的关键生产要素,对于银行来说则是继资金之后的关键资产,银行在收集和保存数据资源方面有着传统的优势,而数据分析和应用水平则相对不足。如何进行数据治理、数据应用、进而进行数据创新,是上海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上海银行在全行数据规划的指引下,基本完成了主体数据治理、建成了大数据平台,通过和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为征信和营销提供了基本服务。但是数据创新能力还显不足,上海银行将大力打造大数据创新能力,抓住行内核心业务系统升级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逐渐把数据仓库建设为行内统一数据源;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平台数据处理能力,积极收集行内影像、音频、视频、流数据,加强行外官方信息、合作机构以及互联网公开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为客户征信、交易反欺诈、消费授信、精准营销等业务创新提供数据服务支撑。

  5.建立积极的创新机制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正遭受着来自同业、非银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多重夹击,在全行建立创新机制,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推动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是上海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上海银行将探索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助推业务转型发展。一是推进配套管理创新,围绕鼓励创新运用,研究完善包括专项财务资源配置、创新激励、创新容错、专家型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机制。二是推进外部合作创新,通过加强与外部专业机构的合作,在高起点上完善专业化的数据创新管理体系。三是推进内部联动创新,重点是以核心业务和核心客户为切入,尝试建立专家型跨部门的专业平台等,加大部门间的横向联合,提高经营管理合力。四是积极研究并推广新技术应用,以内部科技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重点加大业务转型相关成果的转化及推广,持续推动科技专题研究工作,尤其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数据分析技术、生物识别等加大应用研究工作。

  6.升级信息安全防范体系

  银行信息系统经过长期的建设和优化,传统业务领域的信息安全控制和防范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银行业务的线上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微信银行已经成为银行对外提供服务的主要平台,在此背景下,用户的身份信息、支付信息、资金信息等均面临着严重的被泄露风险,传统的被动式防御,如政策导向、网络隔离、漏洞发现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为此,上海银行将升级现有安全防范体系,积极探索信息安全主动防御策略,以适应新形势。一是在技术上,启动新一轮安全架构规划,并通过APT系统建设和反欺诈系统建设优化,配套建立横跨业务和科技的信息安全攻防技术团队。二是在管理上,加强科技内部安全队伍权威性,推动全行改进升级现有安全防范组织管理方式,使信息安全与风险防范要求匹配。三是在行业内,积极响应和配合政府及监管机构的各项安全要求,努力推动行业安全防御生态圈建设。四是加强信息防泄露硬控制,全面完成全行终端准入,实现全面信息防泄露控制,全面完成终端敏感信息加密,防止信息泄露。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7年第3期目录
以提升科技核心能力为抓手,助力金融科技..
以行动彰显力量——中国银行信息科技工作..
回顾2016、展望2017 进出口银行信息科技..
加强科技创新 建设智能化银行——光大银..
打造互联网时代下的银行信息科技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