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9年2月
加快金融科技创新 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 卢鸿

  全球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金融服务已开启数字化革命的大门,面对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商业银行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积极拥抱新兴技术,推动“科技+金融”相融合,对接不同市场主体的金融新需求,借金融科技之力,重塑银行业态和服务模式,帮助商业银行全面提升经营能力,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

  近年来,全球掀起新兴技术研究浪潮,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战略、计划,力争抢占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回观国内,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多领域推进“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在新兴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光大银行立足全行战略,积极拥抱技术创新,主动布局金融科技研究和实践,助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一、机制流程创新,布局新技术研究和应用

  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孵化需要创新的土壤,配套的机制流程创新是重要保障。光大银行相继成立了金融科技运用与研究促进小组、科技创新实验室,并依托集团光大科技公司与腾讯共同成立了“光大-腾讯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对内整合资源,对外加强合作,促进新技术在金融服务场景的创新应用。

  在新兴技术研究阶段,就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分布式架构、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新技术进行分领域研究,跟踪业内新技术发展趋势,结合银行业发展痛点,研究新技术在银行应用落地的可行性。

  在新兴技术孵化阶段,充分发挥光大银行科技创新实验室的机制优势,通过科技金点子、创新项目孵化、创新激励等方式引导科技创新发展,将金融科技研究的最新成果积极转化成光大银行的科技创意。

  在新兴技术应用阶段,依托光大银行信息科技团队,通过与外部产业公司、高校等机构合作,一方面加速银行IT平台化建设,提高银行的科技核心能力,支持光大集团整体IT架构的云化;另一方面将创新实验室的孵化成果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中心落地,协同业务条线将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广给终端客户。

  二、细分领域推进,实践场景化金融生态建设

  光大银行依托金融科技工作小组机制,在各个细分新技术领域推进技术发展研究,并结合研究成果开展具体业务场景的落地实践,目前在多个领域逐渐取得成效。

  1.大数据领域

  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构建了大数据应用开发平台,为全行统一提供基础的大数据技术能力,并在该平台上成功孵化出客户风险预警系统、客户画像与客户行为分析系统、大数据挖掘平台等大数据应用。

  在数据产品应用方面,探索适合银行的数据驱动商业模型,该模型涵盖数据产品目录化管理、数据产品孵化与运营、混合式数据源管理、数据产品化配套管理机制建设、数据产品业务价值评价体系五个方面的方法研究。在该理论研究的指导下,完成了“风险共同体族谱”“辛普森私售侦探”“钱去哪儿了”“光速观察”等一系列数据产品的孵化验证,有效提升了数据业务价值转化的效率。

  在业务营销方面,建设全电子渠道客户行为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光大银行对客户的洞察能力,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完成了客户画像超市统一视图整合并推广应用,并基于客户画像推出理财产品智能化推荐、客户智能账单等服务。

  在风险管理方面,基于内外部数据,完成大数据客户准入模型在小微快贷产品上的应用;基于图计算技术完成客户风险预警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提升数据的时效性。

  2.云计算领域

  光大银行积极开展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有序推进基础设施云、平台云、应用服务云三个层次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光大银行“基于全行资源池化管理的私有云建设实践项目”获人民银行主办的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基于Hadoop开源生态体系的PASS应用开发云平台”和“基于分布式技术构建的SAAS模式对公综合金融服务云平台”获人民银行主办的银行科技发展奖三等奖。

  在基础实施云方面,建设了全行IT资源池化管理的IaaS云平台,并应用超融合架构,将数据中心延展到全辖总分支机构,大大提升了银行企业内部IT资源供给的管理效率。

  在平台云方面,积极探索平台级的云服务,针对不同技术特点进行封装组合,提供针对性的底层基础技术平台支撑。建立大数据应用开发平台,提供企业级的海量数据存储、计算、分析挖掘等服务。启动新一代企业分布式总线、容器云平台的建设,为全行数字化转型进行全面布局,提供底层基础技术平台的支撑,提高研发和运营效率。

  在应用云方面,结合业务特色,创新性地建设了云缴费服务、现金管理云服务、惠普金融云服务。云缴费服务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建设的开放式缴费服务平台,将

  各种缴费场景和云计算技术整合作为服务输出,为个人及企业客户提供随需随用的在线服务。截至2018年11月,云缴费服务平台实现了水、电、燃气、物业等4000余个缴费项目,300多家合作机构,服务终端客户超两亿人次,从而实现缴费业务和便民金融服务的跨越式增长,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各行各业的客户群体,提升服务效率,降低发展成本,是光大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

  3.人工智能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需求的无缝对接,光大银行形成了智能客服、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运营等领域的技术布局。

  在智能客服方面,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技术,完成了客服领域的智能语音导航、智能外呼、智能客服机器人和智能辅助服务,提升了客服平台的智能化水平。

  在智能风控方面,完成了智能反洗钱和反欺诈、智能信贷审批的应用,推出“滤镜”“信用卡智能进件审批”“电子渠道智能反欺诈模型”等多个项目,开展审计远程监控模型平台的建设,启动智能风控平台、离线智能质检的建设工作,强化业务风险管理。

  在智能营销方面,完成了全行客户画像及行为分析系统的建设,以及客户理财评级变化预测模型、客户资产流失预测模型、产品购买等客户行为预测模型的建设,提高了金融产品客户服务的精准度。

  在智能运营方面,通过RPA智能机器人技术,完成了运营证照审核、监管报送业务的机器人自动办理,解放人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通过网点现金吞吐量预测模型的研发和落地,完成网点运钞、加钞智能化路径优化,实现智能网点的运营。

  4.生物识别领域

  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强化架构管控,打造全行统一的生物特征认证平台,开展指纹、人脸、声纹、指静脉及虹膜等生物技术的研究。

  在业务应用方面,将指纹识别技术引入移动外拓业务、手机银行、柜员系统等场景,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智能柜台发卡、VTM、直销银行、柜面、移动办公等场景,降低业务风险,提升客户体验。同时,推出声纹支付产品,开展新的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探索。

  5.移动互联

  在客户服务方面,落实“一部手机,一家银行”的移动金融发展目标,提升手机银行服务水平,围绕功能、连接、运营、安全、智能、体验、数据、品牌、营销九个方面,加快银行服务向移动渠道迁移,并逐步使手机银行从交易渠道向用户经营平台转型。结合语音识别和语义识别技术,实现了客户搜索意图的联想识别,建立以搜索为核心,“所搜即所得”“搜索即服务”的全新移动金融智能服务模式。引入OCR技术提供了对银行卡、身份证、护照等证件模式化的识别功能,应用于客户注册、转账、签证业务的护照识别等场景,提高客户使用的便捷性。

  在运营管理方面,搭建自主可控的移动研发平台,完成移动对公MCRM、对私客户经理工作台、移动外拓发卡、总行公文办理、人力服务等系统的推广工作,大大提升了内部管理效率。

  6.分布式技术领域

  光大银行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架构的分布式转型,一是在服务集成方面,参考同业及互联网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最佳实践,深入开展企业级分布式服务平台的建设,形成企业级的服务注册发布、路由寻址和调用限流等服务管理机制,一定时期内企业应用集中交换模式和面向服务调用模式并存的融合架构,推动光大银行整体架构逐步演进到面向服务架构模式。二是在业务系统建设层面,结合系统特点,探索系统建设的服务化应用架构,沉淀企业服务资产,提高系统复用率,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和灵活性。三是在数据层面,开展分布式数据库应用研究,按照先外围再核心的策略,稳妥推进分布式数据库试点落地。

  7.区块链领域

  在场景应用方面,以母亲水窖慈善捐款为业务背景的区块链公益POC项目,应用区块链技术多中心、匿名、可追溯、智能合约等多个优势特点,解决了区块链技术在落地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与中国银联合作“可信电子凭证平台”项目,将电子签购单的数字指纹存储到区块链当中,实现电子签购单的可信化,提高用户的无纸化体验。以区块链技术和云服务技术为支撑,托管业务金融协作网(泛资管阳光链)完成了与泰达宏利基金公司的对接,托管指令业务、账户服务业务通过该平台正式运转。同时,积极开展国内信用证区块链应用的探索和区块链BaaS平台的创新孵化。

  三、加强创新实践,赋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

  随着新技术生态的深入发展,商业银行依托科技创新,可以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提升用户体验,拓展用户金融场景,构建具备竞争力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光大银行将在现有金融科技研究成果和实践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创新研究实践,赋能银行的业务经营转型。

  1.构建灵活敏捷的基础平台,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持续深化云计算架构规划,制定云计算应用策略,加强基础设施云建设,适应互联网环境下银行业务对计算资源弹性变化和快速部署等需求;开展应用架构规划,通过平台化和服务化的思想,贯彻“厚平台、薄应用”的建设理念,建设面向开放银行的企业级分布式服务框架,构建与云计算基础设施相适应的应用架构;开展对容器和分布式微服务等创新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打造全行高可用、高扩展、高性能、高伸缩性及高安全的业务平台。

  2.打造开放共享的服务能力,积极拓展金融场景生态

  依托新兴技术,打造开放式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与产业链核心客户、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场景优势,技术优势、通道优势和海量客户群体优势,结合光大银行高质量的金融数据、专业的风控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将光大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广泛融入合作伙伴的各领域生态圈,使金融服务场景化、便利化、个性化、智能化。同时,发挥光大集团全牌照优势,在银行服务中嵌入客户潜在的生活服务,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综合服务。

  3.形成高效便捷的智能渠道服务,提供优质极致的用户体验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新技术,推动线下物理网点、线上电子渠道的智能化转型。在物理网点,通过业务流程重构、智能化设备投放、综合金融超市服务整合等措施,推动网点向智能化、轻型化和社区化转型。在线上电子渠道,加快银行服务向移动渠道迁移,落实“一部手机,一家银行”的移动金融发展目标。同时,通过机器人客服、智能质检等产品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打造技术先进、体验极致的一站式线上金融服务。最后,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打通融合,形成立体全方位的智能渠道服务,提供高品质的客户体验。

  4.探索建立适应数字化银行的科技支撑体系,实现科技创新驱动

  紧密围绕“敏捷、科技、生态”的发展战略,推进银行数字化能力建设。优化组织架构,整合科技资源,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创新与业务发展模式融合,发挥科技对业务的驱动作用,推动业务的发展与创新。适应金融与生活服务场景化要求,建立面向合作伙伴及客户的金融服务开放能力,共同打造开放合作的金融服务生态。

  全球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金融服务已开启数字化革命的大门,面对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商业银行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积极拥抱新兴技术,推动“科技+金融”相融合,对接不同市场主体的金融新需求,借金融科技之力,重塑银行业态和服务模式,帮助商业银行全面提升经营能力,实现数字化转型战略。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9年第2期目录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中信银行“数字..
加快金融科技创新 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
北京农商银行FinTech 时代金融科技战略模..
探路多重赋能型数字化生态银行建设 打造..
探索打造契合金融科技时代的IT 工作思维..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