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9年9月
跨越信息化建设二十载 见证永不停歇的脚步——纪念工商银行“9991工程”启动20周年

  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黎万明

  每一次工商银行科技的重大变革,都伴随着科技组织的变革;每一次战略制高点的攀登,都有科技管理体制的优化和重组。“9991工程”开启了工商银行科技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成为了指引一代代工商银行科技人前行的丰碑和旗帜。未来,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经营环境将持续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工商银行的发展远未停歇,科技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引领商业银行开展创新实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更积极贡献。相信在未来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里,依然会有科技组织变革为科技发展赋能的身影。

  弹指一挥间,工商银行科技发展走过了35个年头,在这35年的峥嵘岁月里,工商银行信息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处理到集约化管理,从境内到全球,从银行业务到综合化的发展历程。“9991工程”作为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全行数据大集中,推动了工商银行近20年的跨越式发展,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工商银行创新之路。如果说,工商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历程是一部现代科技在银行业创新应用,不断驱动经营管理与服务变革的发展史,那么,科技发展背后蕴藏的则是国有商业银行人不断探索完善科技体制机制,以组织变革赋能科技创新的改革史。每一次改革的过程中,都有科技组织变革保驾护航的身影,而笔者作为工商银行科技中心内部管理领域的负责人,有幸以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的身份,亲历了这段激动人心的岁月,为工商银行科技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实施数据集中工程,掀起国有商业银行时期工行发展变革的波澜篇章

  “9991工程”启动之初,工商银行已通过1995年提出的以调整大机中心布局和理顺全行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大机延伸工程”,把300多个地市行计算机处理中心的数据集中到36个省级中心。“大机延伸”后的工商银行,其计算机网络已从城市中心的分布模式上升到以省为中心的集中模式,实现了数据的相对集中。但是,全行多中心的管理和应用参差不齐,在运行中存在很多技术问题,造成了一定的运行风险,也不利于经营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多个中心的存在,要求每个中心都拥有一批稳定的科技骨干,因此各行都感受到高水平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同时也形成了系统资源重复浪费,信息化建设效率很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商银行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当时正值20世纪90年代,全球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银行纷纷将其运营策略与信息技术进行紧密结合,银行业机构重组和数据中心合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以美、德、日等国的大银行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通过数据中心的集中,实现了运行成本的降低,增强了竞争能力,提高了银行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为加快改革与发展,增强同业竞争实力,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与国际接轨,1991年9月1日工商银行总行行长办公会议正式决定:将数据集中作为重点工程予以组织实施,用3~4年的时间,在北京和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超大规模的、高度集中的、安全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控制中心,将全行36个数据处理中心集中到两个现代化大型数据中心。“9991工程”正式启动。2000年,数据中心(北京)正式成立,正式面向全国招聘科技专业人才,组建总行级数据中心人才队伍。2001年,工商银行在北京动工兴建数据中心(北京)园区,也正是这一年,笔者从总行来到数据中心(北京)任职,从此开启了与“9991”工程,与工商银行科技的不解之缘。2002年,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一流水平的南北两大数据处理中心园区建设顺利竣工,每个中心均具有处理全行业务的能力,任一中心出现不可恢复的故障或不可抗拒的灾难时,几小时后,其业务可完全由另一个中心承担,确保全行业务数据不丢失。

  从此,工商银行科技发展开始由分散管理走向集中管理,科技资源的使用做到了统一调度、重点攻关,科技人才的组织管理也进一步迈向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这是工商银行科技组织模式配合科技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大变革,在组织变革的支撑下,工商银行逐步发展形成了覆盖所有分支机构金融业务和管理领域的信息网络,建立起了能够提供全方位应用、多渠道服务的信息技术体系,一跃发展成为国内信息化建设规模最大、技术应用水平最为领先的大型国有现代化商业银行。

  二、建设海外数据中心,推动工商银行登上国际化舞台

  建设海外中心,实施海外分行数据集中工程,是工商银行“9991工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商银行海外业务拓展战略和海外科技发展战略,工商银行于2000年提出了海外集中式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方案,开始分步实施“海外分行数据集中工程”。2001年,海外数据中心正式成立。本着分步实施、精简节约的原则,完成了工程方案制定、机房改造、设备采购、压力测试和灾难恢复等工作,具备了为“工银亚洲”提供服务的技术环境和生产能力。2002年3月24日,工商银行海外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工程完成。“工银亚洲”生产系统顺利从香港迁移到海外数据中心,实现了“工银亚洲”数据和业务的集中处理。2003年,完成了工商银行澳门、新加坡、东京、汉城、香港等亚洲地区分行数据集中的上挂工作,建立了以MIDAS为统一业务系统的应用平台,实现了工商银行亚洲地区海外分支机构数据的集中处理,达到了客户服务和科技管理的集中与统一。2003年6月,海外数据中心为“工银亚洲”新核心银行系统(IBS)建立了开发、测试平台,并持续为“工银亚洲”IBS系统的开发、测试提供技术支持。截至2003年底,工商银行完成了亚洲地区5家海外分行的数据集中工作。2004年初,工商银行启动了“海外分行集中式应用系统升级”工作。同时,陆续完成了亚洲各分行的SWIFT集中工作,实现了SWIFT软硬件在海外数据中心集中维护与管理,节省了成本和费用。2004年9月,在获得当地监管方面的许可后,工商银行伦敦子银行向总行提出将其MIDAS系统迁移到海外数据中心的申请,2004年12月启动了“伦敦子银行MIDAS系统移植到海外中心”的工作。

  海外数据中心的建立,是工商银行科技组织配合全行发展的第二次变革,从此工商银行形成了以总行统一归口管理,数据中心(北京)、数据中心(上海)、软件开发中心、海外数据中心以及全行各一级分行、直属分行、二级分行信息科技部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科技组织架构,支持了全行信息化建设的集约化领导方式和管理制度。

  三、实施数据中心整合,推动全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水平不断飞升

  数据中心整合工程是工商银行继“9991工程”数据集中后的又一项重大技术工程,其目的是对数据中心进行战略调整,把全行生产运行管理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总体方案是将全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集中到数据中心(上海),将数据中心(北京)作为灾难备份和测试中心,形成高度集成的信息处理平台,保持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2003年12月,工商银行召开了总行行长办公会议,听取了数据中心整合工程的总体情况汇报,审议并通过了工程建设总体方案,数据中心整合工程开始正式实施。

  为确保数据中心(北京)成功迁移,工商银行于2004年9月初启动测试工程,9月26日,成功将数据中心(北京)主机生产系统迁移到数据中心(上海),取得了数据中心整合工程关键性阶段的成功,实现了全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集中到一个中心的目标。2004年10月31日,数据中心(上海)主机系统物理迁移至新建主机环境,完成了南北数据中心主机生产系统的物理整合;2004年底,完成了数据中心集中工程后的NOVA第三季度版本测试投产和年终决算任务。在进行数据中心(上海)主机生产系统迁移的同时,工商银行加快了数据中心(北京)灾备、测试环境的建设,抓紧进行生产系统的灾难备份重建,并于2004年11月底前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比原计划提前了2个月。2005年,工商银行在前期完成了数据中心整合工程、实现了南北数据中心主机生产系统的物理整合以及全行主机生产运行一体化的目标基础上,实现了开放平台测试环境从数据中心(上海)到数据中心(北京)的迁移,并建成京沪千公里级异地主机灾备系统。2006年,工商银行重构核心应用系统工程,实现了生产系统逻辑上的整合和数据大集中。2007年,工商银行构建了全球7×24小时服务一体化系统平台,提高了工商银行境内外系统互联互通能力、资源共享、业务集中管理和业务风险控制能力。

  南北数据中心整合后,明确了新的管理职责。数据中心(上海)作为全行生产中心,将全力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并负责组织全行生产系统的灾难备份和应急演练;数据中心(北京)作为生产中心的灾难备份和业务测试中心,以减少分行大规模参与应用功能验证测试为目标,负责应用软件投产前的性能和功能验证测试,承担对生产中心的部分技术支持任务,同时负责灾难备份与研发环境的硬件维护工作;软件开发中心集中精力做好应用产品开发和质量、效率管理,承担对生产中心和分行的技术支持。数据中心职能的整合调整,实现了对总行本部科技资源的调整优化,形成了更加高效的科技开发、测试、生产流程。这是科技组织变革支撑全行科技发展的第三次变革。

  四、推进“两地三中心”工程建设,科技基础持续夯实

  2008年,在完成全行股份制改革后,工商银行启动了“两地三中心”关键技术的调研,并于2011年正式启动“两地三中心”工程建设。按照设计方案,工商银行在上海新建同城备份中心,与原数据中心(上海)和数据中心(北京)互备支持,加强全行信息系统连续性运作的能力。2013年,工商银行切换并回切数据中心主机的全部业务,验证“两地三中心”的部署架构。2014年,上海嘉定同城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工商银行“两地三中心”工程顺利完成,实现了数据中心同城双园区主机和一批关键开放平台系统的双活运行,建成了覆盖全业务线的三中心多活业务连续性架构。

  从此工商银行完成了从支持异地灾难恢复向全面支持多活连续性模式转变,业务影响从小时级向分钟级转变、数据损失从分钟级向零丢失转变,从应对小概率灾难恢复向全面应对各类计划内、计划外和紧急失效场景转变,建立了跨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银行系统连续性运行水平,在同业中首次实现关键应用系统同城故障下分钟级应急切换数据零数据丢失。2015年,人民银行科技司特地授予工商银行“两地三中心工程”银行科技发展特等奖,标志着工商银行在股份制改革后在科技领域实现了又一次突破。而这一次的变革,依然离不开数据中心生产运维团队的改革创新,科技组织又一次支撑了科技变革。

  五、业务研发中心成立,全面迎接“智慧银行”新时代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技术革命,全球经济和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银行业进入了技术变革的加速期,金融科技不断催生新的金融业态,中国银行业正式迎来“智慧银行”新时代,这要求商业银行具备“智慧化”“普惠化”“生态化”的全新特征。工商银行面对新一轮变革浪潮,于2017年底正式启动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工程建设,开启了以业务架构和IT架构转型为抓手的智慧银行建设新征程。

  伴随着业务架构和IT架构的转型,工商银行于2018底同步实施了科技条线组织变革。一是整合原信息科技部和产品创新管理部,组建成立金融科技部。二是整合原数据中心(北京)与产品研发中心,成立业务研发中心,建立近1200人的专职业务研发团队,强化业务创新的顶层设计和需求整合,积极推进需求测试统筹管理,这成为工商银行的独特优势。三是增设软件开发中心成都、西安研发部,进一步增强科技研发供给能力。四是成立工银科技公司,加强科技价值输出,强化对全行创新的技术支持。五是整合优化分行金融科技条线机构,实现全行金融科技一体化管理。经过变革,工商银行形成了1.4万人的金融科技队伍,规模居同业第一。业务研发中心的建立,有效整合优化了从创意研发开端、验收投产中端,再到推广支持与运营分析末端的产品和业务全流程管理与服务,更加适应快速敏捷的业务研发需要。目前,得益于科技组织变革,工商银行智慧银行ECOS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业务研发效能进一步提升,科技组织变革再次为工商银行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可以说,每一次工商银行科技的重大变革,都伴随着科技组织的变革;每一次战略制高点的攀登,都有科技管理体制的优化和重组。“9991工程”开启了工商银行科技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成为了指引一代代工商银行科技人前行的丰碑和旗帜。未来,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经营环境将持续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工商银行的发展远未停歇,科技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引领商业银行开展创新实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更积极贡献。相信在未来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里,依然会有科技组织变革为科技发展赋能的身影。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9年09期目录
廿载春秋,砥砺前行 工行信息化发展再谱..
科技驱动,不负耕耘结硕果 创新领跑,立..
奋斗廿载初心不忘, 砥砺前行使命光荣
跨越信息化建设二十载 见证永不停歇的脚..
数据集中建伟业 智慧银行谱新章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