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9年10月
不忘初心,探究智慧金融密码 砥砺前行,助推科技引领转型

  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业务总监、《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社长吕仲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中国金融电脑》创刊三十周年。《中国金融电脑》始终坚守为推动金融科技建设服务的办刊理念,不断提升办刊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社长,我在欣慰之余尤感办好这份刊物的责任重大。

  古人云:“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作为一名从业三十年的“银行老科技”,同时也是《中国金融电脑》的老读者和老作者,我很荣幸跟广大读者和作者朋友们一路同行,一起见证和亲历从电子化、信息化到数字化金融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应该称得上“以文会友”的知音了。

  三十年来,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连续三年名列全球十大银行。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业信息科技水平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跟跑进入了领跑的新里程。从某种程度上讲,金融科技的突破性发展为《中国金融电脑》提供了深厚的土壤。三十年来,在联合创办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在中国工商银行的领导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悉心呵护下,《中国金融电脑》把握契机,保持严谨的学术期刊风格及核心期刊地位,与新兴媒体融合互补,取得了来之不易的佳绩。《中国金融电脑》围绕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和关键技术等热点话题,邀请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科技领导和专家刊发署名文章,在客观记录我国金融科技的成果和经验的同时,从多个维度全面深入地探讨涉及金融科技发展战略、IT架构、软件研发、运维管理等方面的课题,力求透过同行专家的百家争鸣刷出作者的成就感,力求透过传导最新技术应用刷出读者的认同感,力求透过核心期刊数字化转型刷出编者的存在感。

  一、缔造与共识

  作为中国金融科技界与信息产业界的领导和专家共同策划、联合主办的期刊,《中国金融电脑》蕴含着老一代金融业、信息产业的领导和专家的远见卓识,他们为期刊的发展注入了创新基因。

  1988年下半年,中国工商银行决心创办我国第一种专门探索金融科技前行方向和交流技术应用实践经验的专业期刊。这一设想得到了国家科委、国务院电子办、机械电子部、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得到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集团)等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和支持。1989年2月,《金融电脑》创刊号出版;1989年5月,经国家科委批准,《金融电脑》取得正式刊号;1989年8月,获准更名为《中国金融电脑》。

  《中国金融电脑》以广大金融专业人士和科技工作者的视角,见证了我国金融业信息科技发展的一个个重要历史时刻,铭刻了金融科技创新的里程碑。三十年来,《中国金融电脑》累计出版363期,发表了近8000篇文章,合计960多万字。这其中凝聚着我国金融专业人士、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金融行业合作伙伴的智慧,以及许许多多的读者、作者和编者的心血和汗水。三十年来,《中国金融电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读者范围逐年扩大,发行量屡创新高。在国内,《中国金融电脑》的读者含盖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大图书馆,以及IT企业及电力企业等客户9771家;此外,还有海外及港澳台地区客户147家。

  二、期望与价值

  三十年风雨兼程,《中国金融电脑》已经成长为一个汇集百家之言的学术平台,得到了各界读者和作者的支持与好评。1999年12月,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文献《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纪录·中国工商银行卷》把《中国金融电脑》列为其中的一个章节,可以说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记下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金融电脑》。《中国金融电脑》为中国金融业做出的特殊贡献,历史没有忘记。

  《中国金融电脑》对金融科技发展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一些专题文章重点探讨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难点和趋势,强化了学术期刊的争鸣与引导作用。例如,“金融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框架”专题是为了配合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主题宣传,对银行、保险、证券业的信息化策略进行的重点报道。2014年,经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严格审定,《中国金融电脑》被认定为国家第一批金融专业学术期刊,并且已被国家科技部所属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成为名副其实的核心期刊,展示出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价值所在。

  三十年来,我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读者服务为主线,围绕读者需求做文章,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致力于打造没有门户之见、没有技术壁垒、平等开放的精品期刊,成为各金融机构探讨科技发展趋势、制定中长期战略、探究解决方案、分享运行维护经验等课题的对话平台,完全符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精神。同时,我们也着力策划、开展金融机构与IT企业的专题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金融电脑》圆满地担当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融合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并提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要求。在过去的几年里,以移动互联网为介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与新媒体融合是期刊转型发展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处于数字化金融转型前沿的读者期望我们瞄准未来数字化金融的发展趋势,为其提供有价值、有深度、有温度的深入报道,对此,我们需要坚持以打造高品质金融科技专业期刊为主线的思路,以特有的选题策划引导作者,以高水准的学术文章吸引专业读者的关注,使期刊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研究、探讨金融科技的需要。

  现代信息科技支撑了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求监管机构应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水平,优化监管流程。因此,《中国金融电脑》要高度关注金融科技监管和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动向,及时传导金融科技监管的政策和信号,协助金融机构防范化解信息科技风险,从而保持期刊的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不减弱。

  随着金融科技热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金融科技的落地实施也在快速推进。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金融科技时代已经到来。金融科技蕴涵的力量将成为金融行业变革的有力助推器,金融机构在推动金融科技落地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促进科技和业务融合的创新机制,推动了金融行业的转型发展。下一步,《中国金融电脑》将聚焦金融科技给金融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金融机构借助科技力量实现转型发展的策略,关注金融科技的体制机制改革动向,始终以推动金融科技进步、促进技术创新应用为己任,为金融业和信息产业搭建起一个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探究趋势、共谋发展的开放平台,使先进的金融科技应用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得以及时的分享,努力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忠实记录者、先进技术与业务融合互动的积极传播者。

  今后,我们将以打造一流学术期刊为目标,推进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和完善,形成开拓进取、勤奋工作的好局面,进而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我们也将顺应与新媒体融合转型发展趋势,借鉴新兴媒体的表现形式,提升编辑和出版团队的专业素养,激发团队迎难而上的创新动能,不断尝试通过全新的数字媒体形态拓展新的领域,积极应对期刊数字化转型挑战,齐心协力确保期刊稳健发展的态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与大家分享三十年办刊奋斗历程的同时,我们最想表达的是感激、感恩之情,感谢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厚爱与信任,感谢每一位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怀与指导。这是在过去的岁月里支持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希望,对广大金融科技工作者而言,《中国金融电脑》依然是知音益友。我们希望,在读者、作者、编者的共同培育下,《中国金融电脑》是一棵常青树。我们将以创刊三十周年为新的起点,秉持优良传统,与广大金融科技工作者携手前行,为推进新时代的期刊融合转型加油奋进,续写新的辉煌。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9年第10期目录
不忘初心,探究智慧金融密码 砥砺前行,..
不负荣光三十载,牢记使命再前行
历经风雨创辉煌 转型发展谱新章——记农..
波澜壮阔绘蓝图,砥砺前行新征程——记中..
波澜壮阔三十载,砥砺奋进新征程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记广发银行信息科..
追求卓越、永续创新——记上海银行信息科..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