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0年3月
2020年金融科技瞭望

  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 郭为民

  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创新主要在5G、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动车技术等领域,金融科技创新则聚焦于零售支付、零售信贷、互联网理财等普惠金融。未来,面对金融科技应用的诸多痛点与难点,金融机构需从数字风控力、边缘计算力、数字运营力、人力资源云、物联网等方面加强数字化和个性化的能力建设。

  当前,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部分实践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创新主要在5G、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动车技术等领域,金融科技创新则聚焦于零售支付、零售信贷、互联网理财等普惠金融。其中,支付行业格局已定,结合新技术和O2O场景创新推出刷脸支付、无感支付等,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业移动支付交易额达到2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为27%,远超美国的988亿美元;消费信贷则从局限于金融维度相对静态的信用评分体系转向多维动态的信用风险模型,使得更多主体能够享受信贷便利,截至2019年末,银行业为2100多万户小微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为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5%,新发放贷款利率低于6.8%;20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累计为逾1亿人次提供的贷款余额近0.5万亿元;互联网推动资管行业转型,智能投顾、量化投资等逐渐普及,试水长尾客户“千人千面”,埃森哲预测未来三年中国智能投顾用户数过亿、资产规模将超过6600亿美元,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美元,行业空间巨大。

  放眼寰宇,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2019年新科技炙手可热,有谷歌的“量子霸权”尝试、Facebook的加密货币Libra等重大事件,科技正在改变现实世界;在监管端,全球80%的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英、加、新、澳等国持续推进监管沙箱和创新加速器,欧洲出台GDPR数据保护条例等。2020年初,全国齐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纾困中小企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现有的减费续贷举措外,金融科技还能给普惠金融带来哪些真正的温暖?越过疫情,我们又将如何研判新十年的业态趋势,在全球数字浪潮中发出中国声音?

  一、客观认识痛点与难点

  基于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人口红利等资源禀赋,中国的科技创新依然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可预期未来数年内数字科技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各种技术间还将出现深度融合。正如2003年非典催生了消费互联网,2020年新冠疫情或将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随着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模型等不断成熟,金融机构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的边际成本相对较低,金融科技将在个人理财和企业金融服务领域显现出更多的创新应用威力。

  就金融市场供给主体而言,传统金融机构在客户规模、IT人员及软硬件投入方面都具有优势,但是也面临诸多痛点,主要表现为六大矛盾:一是个性化与标准化的矛盾;二是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三是线上与线下协同的矛盾;四是协同与分散的矛盾;五是体验与风控的矛盾;六是敏捷与稳健的矛盾。

  认清痛点,面对新趋势、新市场,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也依然存在一些难点,船大难调头,掣肘金融数字化的纵深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体量大、市场变化快,产品和服务难以及时调整;二是客户体量大、分布区域广,需求千变万化,无法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三是技术发展快,庞大的IT投入很难转身。

  二、理性思考破局之策

  面对金融科技应用的诸多痛点与难点,金融机构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数字化和个性化的能力建设。

      1.数字风控力是提升客户体验、员工体验的核心

      由于监管、内控、部门文化等原因,银行的业务流程与风险控制都在“做加法”,尤其是在涉及跨部门管控时,风险控制手段层层叠加,很少有企业站在客户、员工的角度“做减法”。在此背景下,运用金融科技进行数字风控,风险防控能力前后联合,尽量做到保护客户和减轻客户压力于无形,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以控风险、升体验、降成本、促发展为目标,数字风控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构建智能认证体系,完善客户认证与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弱、中、强不同实名等级的互联网漏斗型开放用户体系,推进线上认证统一化和智能化、线下认证线上化,提升金融业务线上获客能力和客户认证体验,有效降低认证应用成本;第二,完善智能风控体系,以智能反欺诈系统为核心,实现对可疑欺诈交易的实时管控与精准拦截,切实保障客户账户资金安全,同时把客户从繁琐的认证工具和流程中解放出来;第三,以机控替代人控,以全流程的风控覆盖替代贷前、贷中、贷后三道防线;以智能化的风控流程提高风控运营的精细度和颗粒度,在加强关键业务节点风险控制的同时,把员工从不具柔性的合规流程中解放出来。

  我们预计,随着多维数字风控能力的提升,纯线上服务的最后一个障碍——远程开户将逐渐在金融服务领域被克服。

  2.边缘计算力是人工智能应用的新引擎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有利于推动金融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基础是快速有效地分析庞大数据的能力。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更多的是依靠云端,传统的云计算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工智能终端“大连接、低时延、大带宽”的需求。边缘计算可以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提供最近端服务,在终端设备对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有效解决网络拥堵的问题,同时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将智能从云端转向边缘,具备低延时、高效率、更安全、低成本、缓解流量压力等特点。

  我们预计,未来的客户将逐渐适应多种类数字化专家提供的贴身个性化服务,边缘计算能力是这种服务有效和安全稳定的新引擎。

  3.数字运营力是保证企业经营效率的利器

  企业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每个环节上的“零件”,金融服务的专业与高效尤为重要。实际上,金融业普遍存在着系统操作繁琐、员工培训不到位、岗位职能分配不合理、工作任务分配不均衡、责任划分不清晰、绩效考核手段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员工感受及对客服务效果。如何站在客户和员工体验的角度向系统要效率、向流程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率,最大限度发挥一线的生产力,是需要分析研究并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数字运营的能力是保证企业经营效率的利器。

  数字运营可以紧密耦合智能科技与人工处理,从源头降低人工运维复杂度,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支撑水平,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建立全渠道协同运营体系,按照统一用户、产品、数据原则,形成统一运营标准,打破条线分割,建立多渠道协同运营体系,实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产品服务管理、全渠道融合协同、智能化风险控制和一致性业务处理;第二,实施全方位运营管理,围绕用户、产品与服务、渠道与场景、内容运营等,实施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运营管理;第三,建设专业化运营队伍,适应金融科技时代数字化运营新要求,建立个人业务客群直营、场景运营、数据分析等专业化人才队伍,形成线上线下运营互动。

  我们预计,随着金融企业数字化运营能力的提升,银行的经营效率、企业员工的内部满意度将会得到极大提升。

  4.人力资源云是体现员工价值的根本

  数字时代个人和企业客户对个性化、及时性的要求与日俱增,若无支持柔性工作机制的基础设施,金融企业将发现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越来越难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随着轻型化网点的普及,网点人员的数量、技能如何柔性匹配客户需求已经成为难点。随着金融服务的线上化迁移,如何发挥网点和网点员工作用也成为众多金融企业关注的热点。我们认为网点转型的核心能力是企业人力资源云化的能力,是解决线下、线上整合协同服务的必由路径。

  人力资源云化的核心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应用。第一,企业数字化感知客户需求的能力,将全渠道的客户需求有机整合并分类量化是有效客户服务的前提;第二,企业员工按技能数字化分类,与相关客户、产品和服务形成关联的数字关系是基础;第三,通过智能的路由分配、精准的需求预测,将最有效的人力资源匹配给最适合的客户系统是关键;第四,数字化的考核机制是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保障。

  我们预计,随着人力资源的不断云化,在数字时代,企业的员工将不是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是在数字工具的辅助下发挥更大的价值。

  5.物联网的能力是场景融入的前提

  以获客、活客为核心,通过场景生态建设全方位提升客户拓展能力,不断夯实客户基础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发展战略,但是如果不能将割裂的场景有机地串联,将金融服务贯穿到客户的衣食住行中去,金融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在这场与互联网企业的场景竞争中落于下风。IoT技术的应用是金融企业真正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服务,将是金融服务场景融入的重要前提。

  物联网在场景融入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场景中有效感知客户需求的能力,客户需求可能是客户主观发起或要求的,也可能是在客户行为中被感知的。创造数字孪生,通过物联网的能力,运用传感器、定位等技术,有效收集不同场景中客户需求以及构建个性化的标签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持续改善客户体验,并进行有效预测、主动营销,形成场景获取数据、数据完善服务、服务进化场景的自我进化机制;第二,在场景中及时服务客户的能力,通过无处不在的移动金融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基础,通过交通工具、家居电器、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提供金融服务,将金融产品与服务融入到政务、生产、跨境、运动、出行、娱乐、教育等场景中,打造全方位协同的服务新模式。

  我们预计,未来的金融服务必须是无处不在的,其个性化服务可以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因不同时间、地点、场景而变化。

  三、治理体制的思考建言

  1.激发活力和风险防控是金融治理重点

  由于金融科技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等特征,其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风险,监管科技(Regtech)正在成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要推动保护创新、激发活力。就我国的金融科技市场而言,从业主体已经按照多部委联席分工机制基本纳入监管视野;借鉴国际经验,央行启动了监管沙箱;2019年多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获批成立,民营银行和直销银行牌照分批次有序发放;两家外商投资的支付、清算机构相继获准进入中国境内市场,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稳步推进。总体来看,金融治理在激发活力方面举措较多,未来需要考虑的是为从业主体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另一方面,金融监管约束指导同步加强,行业不断规范。2019年以来,我国监管部门出台了金融科技三年规划、个人金融数据保护、网贷等一系列监管措施,持续加强市场整治,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向健康有序发展,任重而道远;同时,不能忽视区块链等新技术本身所引发的新增安全风险,如针对交易所、DApp、DeFi等所采取的攻击诈骗等手段,需要从源头到终端建立严格的安全审核标准及流程,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2.搭建安全共享的互联网数据服务机制是基础IT设施建设的重点

  数据治理是当前金融科技深化应用的重要课题,一方面数据孤岛林立导致数据难以有效发挥价值,另一方面数据保护不力导致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日趋严格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是全球大势,2018年生效的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GLBA)等提供了参考经验,我国央行正在酝酿出台相关规定。如何在加强数据保护的同时,合理保障和促进数据共享服务,降低金融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监管部门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建议由政府部门主导或联合大型金融机构搭建互联网数据服务平台,充分应用区块链、联邦学习等新技术,将企业财务、税务、产业链及个人征信等各方面数据有机整合,在保障大数据交换时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让金融机构更全面地了解个人信用和企业经营情况,进而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让海量数据产生价值。

  3.创新型、复合型金融科技专业人才是培养重点

  我国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和互联网人才储备,如数据标注行业的低成本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崛起背后的重要力量。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导致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巨大,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实战型人才尤其稀缺。在市场导向下,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重视程度,相继开设相关专业或加强研究储备,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也将得到缓解。顺应行业发展大势,建议人才培养走专业化、体系化、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提高前瞻性研究和应用能力,推动金融科技持续快速发展。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0年第03期目录
2020年金融科技瞭望
打造数字中台体系 加速银行转型发展
深入金融科技应用 赋能银行高质量发展
励精图治,打造科技赋能新形态——工银亚..
励精图治,打造科技赋能新形态——工银亚..
科技赋能阳光数字化转型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