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0年5月
探索疫情之下的金融科技变革与民营银行数字化转型契机

  四川新网银行副行长李秀生

  2020 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受制于疫情影响,大部分人被迫在家办公、在家休假,无法在线下得到满足的需求通过互联网得到了释放,不便出门的人们纷纷将消费需求转移到了线上,最直接的影响便是生鲜电商需求井喷。同时,自年后复工以来,在线办公人数猛增。通过企业微信等App进行会议、沟通和开展业务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企业,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工作状态。这场疫情也改变了社会管理方式,政府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数据的应用和共享也得到大幅的提升,迈入了集约整合、全面互联、协同共治、开放共享、安全可信的新阶段。

  这次疫情也将加速金融行业应用数字技术拥抱转型的步伐。疫情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是深刻而持续的,尽管疫情还没结束,但金融业的变革已开始。

  一、疫情带给金融机构的机会

  1.疫情促使银行进一步线上化并带来对客户的“再教育”

  疫情之下,线上银行服务有了更多的需求。顺应政策要求,在线服务成为银行业的重要“战疫”方式。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银保监会发文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的线上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目前,大部分银行业务的电子化应用程度已经非常高,整个银行业的离柜率已接近90%,部分银行已达到了95%以上。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线下营销通道几乎停摆,大部分客户“足不出户”,转移到线上办理业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客户的线上金融习惯。个人客户线上金融习惯的培养,使得原本习惯通过银行传统网点渠道办理存款业务的中老年客户开始倾向或逐步迁移到远程银行或其他线上渠道办理存款业务。

  各家银行也纷纷通过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开通捐款绿色通道、上线疫情动态、创新疫情专属金融产品、拓展民生场景等措施共同抗疫。加大在移动渠道平台的开发和迭代进度,向客户提供更全面、更立体的线上化、场景化、生态融合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务。

  2.线上购物引起线上支付的占比提升,更多老年群体习惯于线上支付

  疫情之下,电商需求的井喷也带了线上支付的占比提升,老年人也加入了网上购物和移动支付。同时,由于社交媒体的兴盛与移动支付的便捷化,也影响着老年群体的生活消费模式。当在网点排队的老年人开始转向线上的时候,如何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为其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新的机遇。

  3.疫情带来远程办公、灵活用工的需求,导致发薪方式的改变

  疫情发生后,远程办公、灵活用工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针对企业灵活用工需求,也出现了全流程协助各行业企业的业务开展、帮助企业和人员进行精准匹配的平台和企业,但由此衍生出来的发薪需求成为银行切入薪资代发的新机遇;人力资源调度方面,未来3~5年内很有可能呈现出“灵活用工、精准匹配”的特点,也就是说,“无接触式”发薪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趋势,发展空间巨大。切入并深挖代发薪业务,扩大服务边界、增强客户黏性,提升服务质量,建设优质生态圈,成为银行的一大新机遇。

  4.政府数据的开放,有助于客户画像准确度的提升,提高服务能力

  疫情进一步加快政务的信息化,在政务一体化平台、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基础上,打造能够深入推进到基层的数据收集、分析及应用能力。政府部门将进一步面向具有社会责任属性的金融机构开放相关数据,随着未来数据维度的不断扩展,“用户画像”将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维度,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目标,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5.监管政策因时而变,有助于线上金融的进一步升级

  在疫情影响下,监管与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监管机构也鼓励银行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线上业务服务。2月15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大金融机构提高“线上化金融服务效率”,利用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签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这给“远程面签”带来了发展空间,银行可在有效防控风险、准确识别客户身份和开户意愿的前提下,探索综合运用远程视频、人脸识别、电子证照、企业信息联网核查和大数据分析等安全有效方式,通过电子渠道为单位办理开户、变更等账户业务。不过,疫情结束后,银行仍需及时联系客户补齐相关手续。虽然这些只是短期措施,但也是某种金融数字化的压力测试与监管沙箱尝试。疫情结束后,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相信金融科技会有更多创新试点空间。

 

 

  二、疫情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挑战

  头部银行和细分生态领域有优势的银行竞争力持续加强。同时,金融科技和智能风控能力对业务的支撑作用更为凸显,传统业务数字化速度必将加快。因此已具备金融科技和智能风控先发优势的银行有望凭借其体验良好的线上服务产生客户虹吸效应,这也正说明了,通过提高金融科技能力实现危中寻机,方为商业银行变中求生之道。随着各家银行纷纷将业务转向线上,线上业务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提升体验、控制风险,来获得竞争优势,成为各银行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对银行的创新能力要求提高

  此次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催生出的远程办公、网络娱乐、线上服务等新型行业也将产生较大的新增信贷需求。与传统重资产行业不同,这些行业大部分属于轻资产行业。如何在这些领域开展业务,如何敏锐感知各种场景,将金融服务更好更多地嵌入客户工作、生活、学习等场景中去,提高服务渗透率,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对银行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对银行科技人才的要求提高

  疫情深刻改变了用户交易行为和习惯,不受时空限制、无接触的离柜式交易方式大受用户青睐,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服务需求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金融科技对创新服务模式和体验的支撑作用越发重要。金融科技时代,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面临快速迭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说到底还是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竞争,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重要性越发凸显。

  3.欠发达区域金融服务面临较大挑战

  疫情期间,欠发达区域的金融服务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在金融服务供给上,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深化不足,风险较高,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基础一直较为薄弱,如何在缺少必要的抵押物品,同时也缺少完善的个人征信数据的情况下提供对应的金融服务,不少机构已经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但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二是在金融服务供给方式上,欠发达区域的移动互联普及程度尚低,在这种背景下金融机构如何实现有效的金融供给,拓展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也面临较大的挑战。

  三、新网银行的观点和行动

  1.进一步提高对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重视,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不难发现金融科技和智能风控能力对业务的支撑作用更为凸显,头部银行和细分生态领域有优势的银行竞争力持续加强,传统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速度也必将加快。随着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的互通互联速度的不断提升,全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在不断加快,金融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一个领域,需要用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效的业务流程、更安全的交易环节去顺应社会的高速发展趋势,在业务办理流程持续追求高效、跨行业多场景数据海量增加的情况下,新网银行将更进一步提高对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重视,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优化产品,诸如如何快速识别风险客户从而降低业务风险,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快速响应并推出适合的服务和产品,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2.加大科技人员的引入和科技投入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新网银行在第一时间发挥“无接触式”金融服务的优势,迅速启动了无接触式、7×24小时的在线化服务,主动调整优化在线信贷服务流程,及时启动针对小微群体复工复产的“新网向蓉”计划,拿出20亿元专项战疫资金,针对四川省内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进行定向帮扶。无需抵质押和担保,仅凭一部手机、一张身份证,客户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完成线上信贷申请,新网银行借助大数据风控系统进行全在线化、零接触式的在线信贷评估,给予客户定制额度与利率的服务。这些都得益于新网银行在前几年的发展中对于科技的大力投入和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未来,新网银行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差异化优势,从而使科技团队创造出更多创新成果,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实现科技赋能。

  3.强化与不同类型机构间的合作

  疫情的暴发催生了一些具有相当普遍性的用户场景,这正是开拓新领域、新业务的绝佳商机所在。未来,银行金融服务开放的步伐会显著加快,数字化时代持续出现的商机会促使银行加快构筑合作生态,从而能够切入产业,形成产业互联的商业生态模式。新网银行将继续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提供嵌入生活、实时智能响应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坚持开放的策略,完善生态伙伴之间的协作关系。作为一家非常年轻的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在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在金融科技层面积累了一些后发优势,也有赖于同业机构的合作与支持,得以成长和发展。这次疫情也再次提醒了我们,数字化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互联互通,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本质上也是为了构建更加开放式的合作共赢生态,实现效率、效益、效果的全面改进和提升。开放、智能、共享是新网银行一贯的坚守,我们将利用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强化与不同类型机构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共赢。

  4.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过去三年,新网银行专注于通过移动互联的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这次疫情使我们意识到针对于特殊群体的线下服务也同样重要,我们期望线上线下服务能够结合起来,构建整个服务的闭环,形成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使各类群体都能够得到非常好的金融服务。新网银行将利用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坚持创新服务理念,不断拓展服务半径,不断增强服务能力,降低融资成本,为那些尚难以享受到充分的、平等的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为面向“二八”群体的金融服务开创新局面。

  疫情过后,生活重启。新网银行将坚持发挥好以互联网模式运行的民营银行灵活便捷的特点,配合主流金融机构做好“补位者”的角色,让那些“农村客户”“小小微”客户们也可以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并为其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0年第05期目录
探索疫情之下的金融科技变革与民营银行数..
众邦银行:打造数字驱动、科技赋能的开放..
抗疫情,中关村银行数字化建设促发展
以数字化转型加速保险企业高质量发展——..
工银科技:在战“疫”中前行
疫情之下的金融科技创新——自动数据挖掘..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成金融机构生死大..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