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1年2月
数字生态,知难而上

  

  长沙银行首席信息官 李兴双  

  长沙银行成立于1997年5月,是湖南省首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湖南省内最大的法人金融企业,也是湖南首家A股上市银行,近年来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位列“2020年全球银行1000强”第229位、“2020年全球银行品牌500强”第176位。2020年上半年,长沙银行资产规模突破6500亿元,服务近400家政务机构、近600家集团企业、超过30万中小微企业,网络银行用户近600万,“弗兰社”用户超80万。这样一份业绩的取得与全行推进数字化转型密不可分,我们致力于打造“四个银行”——以研发驱动的产业银行、以平台驱动的社区银行、以服务驱动的快乐银行和以科技驱动的数字银行,产业和社区是我们的市场定位,科技和服务是“手心手背”。

一、数字生态建设过程中的难题

  在近几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行业竞争的压力,笔者认为这些不足和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追求存贷款规模的经营惯性思维不可持续,规模不代表价值;二是产品创新、定价能力不足,产品可以快速复制,但运营模式和定价难以复制,在利差缩小的大趋势下,银行的运营和定价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三是城商行从区域上绝大部分位于二三线城市,人才、技术劣势明显,这给其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带来发展瓶颈;四是平台、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城商行赖以生存的区域优势不再持续,生态建设需要流量,大众消费流量几乎被头部企业垄断;五是金融科技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商业模式不匹配,需求和能力不匹配,开放和安全不匹配。这些不仅仅是长沙银行的困境,也是城商行普遍遇到的问题,如何破局有待进一步探索。

  长沙银行坚持“客户中心、价值导向”的发展理念,聚焦消费、民生、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服务的主赛道,不断下沉市场,到县域、到乡镇;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提升自身数字化能力的同时,找“朋友”合作,深入细分领域,开展特色合作。

二、长沙银行数字生态建设成果

  长沙银行一直以来以“立足湖南市场、深耕本土,做湖南人的主办银行”为宗旨。在生态建设方面也是如此,不追求大而全,注重细分领域的深耕。围绕居民衣食住娱行方面的本地特点、特色需求,通过“‘弗兰社’权益平台+呼啦支付”,链接本土生活,推出“嗦粉节”等特色活动。平台化赋能中小商户,联动商户端与用户端,形成用户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加速构建“金融+生活”的金融生态圈。全力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党建、智慧驾培等项目建设,支持湖南省内近千所学校的智慧项目;助力“公私联动”推进G2B2C,B2B2C生态建设,通过“开放银行+行业方案”,赋能政企业务发展;全力推进公共资源、财政政采云、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省税务局社保征缴等项目,2020年完成交易近超1000万笔,同比增长120%;产融平台通过广东省湖南商会小程序建设向近1万家会员企业推广。

三、做好数字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数字生态建设不仅仅是科技与业务的全方位合作,同时更是技术上、数据上的深度融合。正因为如此,长沙银行在数字生态建设上首要的是练内功,让自身有能力与众多优秀的企业开放合作。综合起来,笔者认为在数字生态建设方面要有体系、有方法、有成效。体系是基础,是工作先后及重点的布局;方法是机制的保障,如何更有效地实施体系的内容以及如何与合作伙伴建生态;有成效是指生态需要长期的培育、培养,但也需要小步快走,能看到成效,然后迅速复制、推广。

  长沙银行将“打造科技驱动的数字银行”定义为体系,总结概括为“16213+”数字银行战略体系(如图1所示),即一组云数据中心、六大中台、双网双柜、一个智能营销平台、三大生态以及基于金融科技的若干创新应用,围绕“客户中心、价值导向”,推进金融科技和业务创新融合发展,创新推广特色业务和优质服务,通过金融科技提升客户体验,服务好实体经济,让零售业务更加贴近生活。我行数字金融的愿景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把最合适的产品,以最舒服的方式和最快的速度,提供给最需要的客户”。整个体系的建设目的就是服务好生态、建设好生态,通过一套完整的数字化体系对接生态,共同建立生态。

 

 

 1.强身健体,上好基础设施、基础管理两堂必修课

  城商行若想在数字经济下获得增长的第二曲线,基础设施、基础管理建设是必修课,否则很难谈做好数字生态。基础设施是第一堂必修课,早在三年前长沙银行就审时度势,开展了新核心、新数据中心的建设工作,为业务的弹性、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21年将全面建成两地三中心金融云基础设施,计算能力达到360个节点,实现高可用的弹性部署,金融级的安全防护和容灾一键切换。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再好的技术,不能快速学习、应用、推广,就很容易被超越。所谓基础管理,就是敏捷体系,同业竞争激烈的同时,就看谁更快,快即是长沙银行的传统,也是长沙银行的特色。长沙银行现有研发团队(包括合作供应商)超过1200人,合作供应商超60家,应用系统超260个。通过大量研发能力的积累,形成了大平台、小团队的敏捷体系,在支付、营销、风控、运营等方面形成了基础平台化能力,成立了7大部落、31个小团队,实现系统的研发快速迭代和高质量交付。

  2.打造长沙银行智脑,有好的技术才有更广泛的合作

  在长沙银行“16213+”框架下,中台构建的是基础能力,能力之外需要打通任督二脉,即智能风控、智能营销,只有把风控和营销做好,才能运营好自身的客户及产品,进而才有能力与合作方一起运营客户及产品,这里就包括客户标签的合作、营销渠道的合作、权益的合作、风控的互补等等。同时将智能语音打造为提升客户体验的利器,为不断发展的客群做好后盾。

  在智能营销领域,推进营销闭环建设,打通客户画像、营销活动、渠道投放、数据分析的智能营销闭环。建设微信生态业务拓展中台,打造长沙银行特有的“客户经理财富小站展业+多场次线上营销活动+网格化营销推进”私域流量营销工具。

  在智能风控领域,打造自主可控的客户风险画像、自主建模、智能风险分析、智能风险预警等能力;实现可根据宏观环境、动态管理的实时变化,对量化模型持续优化升级,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见效。

  在智能语音领域,探索AI智能与远程座席的“人机融合”服务模式,2020年远程银行智能服务替代率达68%,数字员工产能相当于替代座席156席。打造了“智能外呼乐乐家族”产品体系,覆盖催收、营销等多个场景,助力线上线下联动营销。

  3.取长补短,建设平等、开放、合作的生态机制

  在合作机制方面,长沙银行以非常开放的心态,与各领域的合作伙伴展开合作。近年来,长沙银行先后与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看到细分领域需要与本土更多创新型小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因此我们将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从单一模式向组团方式发展。积极响应长沙软件再出发战略,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即打造金融科技湘江生态联盟,目的是整合联盟成员单位在金融科技产业领域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行业优势、产业影响力等。长沙银行提供场景和平台,通过联盟的方式推动金融科技生态产业培育、金融科技生态人才培养,建立常态化的金融科技创新孵化机制,我们的愿景是将联盟打造成行业领先的金融科技创新生态模式,本地金融科技企业最大的孵化平台,以及金融科技产学研融合的标杆。

 4.用好数据,运营生态

  目前长沙银行已搭建好相对完整的数据中台体系,数据自动化接入、一体化数据开发及运维的基础平台,基于一套指标、一个门户、多数据产品的数据服务体系,数据采集、训练、自助多维分析的数据分析赋能体系,具备各类合作场景数据的接入、整合、分析及应用的能力。

  在数字生态构建上,数据是关键。在API开放基础上,倡导商业银行与合作伙伴一起用好数据。通过数字持续运营生态,生态系统提供多维度的数据和信息,有助更有效的客户体验改进、产品服务智能化、金融服务的智能风控等等。订单、物流,还有税务、海关等政府合作伙伴的其他信息都将更好地服务场景及应用。生态内客户可以畅通无阻地触达更广范围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之间的跨领域伙伴关系和服务一体化带来创新、交叉销售、数据共享的潜力,生态系统也将为企业进军新的领地提供全新的机遇。数字生态建设示意如图2所示。

 

 

  经过近几年在机制、人才、技术上的积累,以及在细分领域的不断尝试,长沙银行奠定了深厚的科技基础,2021年将是数字金融生态元年,我们将以更大勇气、决心做好特色数字生态建设,知难而上,服务好当地经济。未来,在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上,长沙银行将加大数字化人才建设,组建一系列涵盖产品、运营、数据分析、IT跨职能敏捷实体交付团队,以更好、更快地服务客户,快速对接合作伙伴,凸显长沙银行在经营决策、行动上的敏捷;机制上将不仅仅是对接API,更加注重场景共建、共创生态,与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共同孵化场景、共同发展;经营上将不仅仅局限于客户、服务生态边界的拓展,更要深挖客户价值、提升客户体验。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1年第2期目录
守正创新,构建数字金融新生态
金融科技多维赋能 驱动区域银行数字化转..
深化科技赋能,构筑供应链金融数字生态
数字生态,知难而上
新网银行构建数字金融安全发展屏障的实践..
深化科技赋能,构建现金管理新模式
科技赋能国泰君安数字化转型,引领金融生..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