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2年7月
齐鲁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齐鲁银行科技部总经理张功臣

  近年来,山东省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畅通经济循环,奋力推进经济转型,持续提升发展质量。齐鲁银行作为一家区域性商业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长期贯彻“深耕市内,扩疆县域,做大山东,对接全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持续锻造差异化竞争力,利用科技手段为区域生态繁荣注入活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齐鲁银行通过对“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从‘不差钱’的大型银行与‘技术流’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夹缝中谋划自己的出路”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选择坚定不移地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即以“数字赋能、敏捷创新、开放生态”为主要目标,着力构建全行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全面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一、技术保障,筑牢数字化转型底座

  基于多年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积极探索,齐鲁银行着力构建“战略、组织、业务、技术、人才、生态”六位一体的实施体系,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

  1.做好战略规划,凝聚转型合力

  齐鲁银行始终将“数字赋能”作为全行战略的三大任务之一自上而下大力推动。基于全行发展战略,齐鲁银行确定了以“‘数据+技术’驱动业务发展,重构金融生态,实现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体验,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风险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总体思路,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业务线上化、服务场景化、决策智能化、系统平台化、科技敏捷化”数字化转型路径,努力打造“流程银行、线上银行、开放银行、交易银行、智能银行”五位一体的数字化银行。

  2.夯实技术底座,提升转型动力

  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齐鲁银行构建了一套高可用、高性能、高安全、弹性可扩展的架构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高标准建设了“绿色、节能、环保、安全”的新数据中心,在完全符合金融业监管要求的同时达到国家A级数据中心标准;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了资源可弹性扩展和按需分配的私有云平台,为IT系统云化部署提供基础支撑;网络架构逐步向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演进,实现数据中心的网络扁平化管理。二是技术架构持续升级。积极推动云原生、微服务等分布式架构的应用,充分发挥其易扩展、高可用的架构优势,为项目的敏捷实施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应用架构不断演进。坚持中台战略,基于对公业务中台、消费信贷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实现金融科技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形成“敏前台、强中台、稳后台”的服务架构,把前台做薄、中台做厚、平台做实,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交付能力。

  3.创新敏捷开放,增强转型活力

  一是推行稳敏兼备的双态IT模式,满足不同类型业务数字化转型需要。齐鲁银行采取传统的稳态开发模式应对普通项目,保证项目的稳定实施;将轻型敏捷组织创新模式运用于市场变化快的渠道、客户、产品和数据类项目,组建业务与科技融合的敏捷团队,破除部门之间的壁垒,保证项目的快速迭代。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倡导数字文化,培育数字化氛围。齐鲁银行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一部一屏”计划,在总行各业务部门办公区部署数据展示大屏,提升组织“数商”,以“全员数据分析师”为目标,组织“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培训,体系化提升员工的数字化能力。三是践行开放融合的理念,形成合作共赢生态。齐鲁银行与信息技术企业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借助其政府大数据、政务云、智慧城市等方面的优势,推出一贷通、市民贷等受到客户广泛好评的信贷产品;与多家信息安全企业联合组建金融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集中各方力量开展金融行业安全技术研究,协同推进研究成果转化、新技术孵化、技术创新实践;与头部IT企业联合成立大数据创新联合实验室,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业大数据应用课题研究、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研究和成果转化。

  二、数据驱动,构建数字化应用新生态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齐鲁银行始终坚持运用数字化思维,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重构金融服务。在数字生活、数字普惠、数字运营、数字营销、数字风控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生活场景数字化

  齐鲁银行围绕老百姓衣、食、住、行、游、娱、购等场景,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促进服务和场景的融合,技术、服务双管齐下,持续丰富数字金融场景,通过提供智慧生活服务构建立体的“融慧齐鲁”金融服务生态圈:为政府单位提供智慧政务、智慧城市、智能政务餐厅、公共缴费等解决方案;为交通行业提供智慧乘车、掌上购票、无感停车等解决方案,打造以售票、清分、对账为基础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出行系统;为医疗行业提供“电子健康卡、互联网医院、社区医疗平台、社区医养、社区化医疗服务平台”五位一体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为电商平台提供B2B、B2C、大宗交易、商户溯源、撮合交易等解决方案;为教育机构提供线上一卡通充值、费用缴纳、学费监管、学员管理等解决方案;通过“云店”和“云商”为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线上融资、开店以及产品供销存服务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2.普惠金融数字化

  齐鲁银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普惠金融,将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推动普惠业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建设了涵盖税务、政府采购、海关、物流等多个场景的齐鲁普惠微平台,推出一系列网贷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基于税务、工商、司法等行政司法部门相关外部数据,以及客户行为、人行征信等相关内部数据,结合大数据平台、AI中台构建智能风控模型,推出税融e贷产品,实现申请、审批、放款、贷后全流程的自动化监控预警管理,获得当地财政部门、监管部门以及客户的好评;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科创企业授信评价体系推出符合科创企业特征的标准化产品——人才e贷,大幅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

  3.业务运营数字化

  齐鲁银行通过实施数字银行建设,打造全新的业务运营数字化生态,从智慧柜面、流程银行、远程银行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改善客户体验,提升业务质效,完成服务场景创新、多渠道协同、运营模式转变:通过柜面前端重构,实现柜面业务由“交易驱动”向“场景驱动”的转变,实现柜面交易的全面无纸化,大大简化了业务办理流程,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流程银行再造,实现从“集中运营”向“数字运营”的转变,运用光学字符识别(OCR)等技术,打造了智慧业务处理新模式,使线上对公开户实现柜面“六免快捷操作”,单笔开户时间明显缩短,柜面单笔授权效率显著提升;通过远程银行布局,实现从“线下面对面服务”向“线上面对面服务”的转变,秉持“无线服务,服务无限”的理念,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足不出户、面对面的专业服务。

  4.营销体系数字化

  齐鲁银行陆续打造了聚焦客户经营管理的营销管理平台、聚焦权益管理的泉心权益平台、聚焦营销裂变的泉心微厅、聚焦儿童客群的精准营销系统等一系列营销平台,不断丰富数字化营销体系,并实现上述四大平台的互联互通,形成了闭环式的数字化营销体系。齐鲁银行基于营销管理平台,打造了客户立体画像、客户标签体系、客户事件营销、金融数字展厅、产品智能推荐等;基于泉心权益平台,构建了数字化获客模型,通过联名营销、联动营销、场景营销、品牌广告营销、MGM社交营销等方式,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提高客户的参与度;基于泉心微厅,通过“精准化+社交化+裂变式”的新型互联网营销模式,拓展全新的获客渠道,同时打破组织边界,让“客户”成为“客户经理”。

  5.风险防控数字化

  齐鲁银行基于大数据平台、AI中台,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图谱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开展深度应用,在智能风控方面勇于探索,成效显著:在运营风险防控方面,持续构建场景化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建设数据可视化分析体系、业务风险监测体系,实现了各类业务风险早发现、早排查、早处置,督导问题整改,使运营风控质量显著提升;在信贷风险防控方面,融合行内外数据构建信贷风控模型运行管理体系,涵盖小微企业和经营农户的贷前授信评估、贷中风险监测、贷后综合评价的全生命周期;基于企业基本信息、历史交易等内部数据和税务、工商、司法等外部数据建立大数据融资风控模型,提升贷前授信和贷后管理的风控能力;利用可视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风控模型参数进行可视化展现、拖拽式处理,实现风控模型的应用流程简化、迭代效率提升,有效缩短定制化信贷产品的研发周期。同时,齐鲁银行还不断积累风控模型运行数据,收集融资业务样本,持续优化模型特征变量和参数取值,确保风控模型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数字化转型必须因地制宜,商业银行要充分考虑自身发展阶段和特色优势,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道路。过去几年,齐鲁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但是,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依然漫长。未来,齐鲁银行将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勇于创新,用更好的成绩回报社会。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2年第7期目录
工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郑允弢:用数字化转..
交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董蕾:金融数字化转..
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赵可满:深化数..
恒丰银行人力资源总监、数字银行研究院执..
民生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高兴:推进数字化..
齐鲁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