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8年11月
用新“IT”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探寻民营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路径

  吉林亿联银行行长助理兼CIO 邹帮山

  我国从2014 年开始启动首批民营银行的试点,旨在通过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以解决个人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以及民间资本“投资难”的问题,其目标客群主要定位于传统银行难以触达的个人消费者和中小微企业中的长尾客户。目前,全国共有17 家民营银行正式获批开业。

  截至2017 年末,民营银行总资产规模为3381.4 亿元,同比增长85.22%;总计实现净利润19.67 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09 倍;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3%,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22 个百分点。从以上几个指标上来看, 民营银行近三年来的发展势头向好。当然,由于各家民营银行在股东背景、开业时间、战略定位、经营模式上存在着较大的个体性差异, 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 以微众银行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民营银行业绩较为突出, 他们依托互联网巨头的流量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开业后的两年间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民营银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需根据其自身的地域特点、客群属性、业务特性等实际情况制定经营战略和发展路径;结合自身的优劣势,摸索出符合市场环境和客户需要的差异化经营之道。

  一、民营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新生的民营银行整体运营了三年左右,无论是经营模式还是发展路径均处于摸索阶段。除少数民营银行通过股东资源很快找准自身的战略定位发展较快之外,整体上各家民营银行在公司治理、客户定位、产品竞争力、科技及运营等方面与成熟的商业银行相比具有较大差距,同业竞争压力很大。同时,在业务范围上, 如“一行一店”等方面约束,对民营银行经营发展提出较大挑战。

  同时不可否认民营银行也面临诸多发展机遇:首先, 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稳健向好,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政策导向内需和居民消费,在加大消费金融服务力度的大背景下,民营银行基于自身服务定位,迎来一波发展良机。其次,从2017 年开始, 我国监管机构不断加大金融管理力度,从同业业务到债券业务,从委托贷款到三方支付,各类违规、不合规机构或退出市场或规范化转型,为持牌的民营银行发展带来利好。再次,经过几年的发展,金融科技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水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性应用,对客户行为和银行经营模式将产生巨大影响,以民营银行为代表的新设机构,没有历史包袱,更容易主动拥抱新的技术手段,以此满足新兴消费群体的数字化服务需求,从而获取“后发优势”, 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民营银行只有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杠杆作用,才能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探寻出一条适应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满足差异化市场定位的发展路径。

  二、打造民营银行新“IT”能力

  “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服务。”在银行3.0 时代,很多传统银行都在这一场数字化浪潮中积极转型,优化和改变原有的流程银行模式。民营银行没有过多的历史包袱,关键是如何结合自身的战略,做好差异化服务能力的建设,最终体现在服务模式、产品定位方面,也体现在信息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上。

  1. IT 的角色

  IT 是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面积普及,让商业银行从手工记账的方式转变为电子记账的方式,这也让传统银行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随着IT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银行服务真正实现了7×24 小时不间断运行。在30 年左右的时间里,传统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质的飞跃,IT 也在这个过程实现了从后台支撑到战略驱动的角色转变。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和高速宽带的出现,让那个曾经带着各行各业走向辉煌的IT 家族也不断扩展, BigData、AI、IoT、VR、BlockChain 乃至Quantum- Computer 等各式各样的新鲜面孔,仅靠传统IT 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原居民”的消费需求,对于新兴的民营银行而言,需要构建新“IT”能力。

  2. 重新定义银行“IT”

  工信部2018 年5 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移动端应用(App)的数量已经达到415 万款,而且还在继续高速增长中。“衣、食、住、行、乐”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一部智能手机上完成,其中不乏各种金融类App,有的银行甚至区分手机银行、直销银行、信用卡App 等不同领域分别上架App 进行独立运营,而BATJM 这些互联网巨头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不断推陈出新更是将数字化金融推向了新的竞争高潮。IT 技术已然成为了这场竞争的决胜重器,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大家都希望通过IT 手段再塑企业的形象和文化、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留存率,并努力通过科技创新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和增长点。

  变革背后,是新金融时代背景下新“IT”的再次发力,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对于刚刚起步的民营银行而言,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充分利用新兴的科技手段,以全新的视角和高度来重新审视金融行业中的“IT”技术。基于原来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不能满足未来发展,Intelligence Technology 似乎更能体现未来银行的系统建设战略,通过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IT”技术,实现差异化客户交互、产品差异定价等支持能力,达到千人千面的服务效果。吉林亿联银行从“数字银行、智慧生活”的全行战略出发, 提出了基于新“IT”技术的信息科技架构思路:S.M.A.R.T 架构(如图1 所示)。

  S.M.A.R.T 架构与以往传统银行信息系统架构的最大区别在于:在传统银行核心系统的基础上,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服务引擎将作为整个系统架构的核心,称之为“智慧大脑”;打造强大的能力资源平台,并通过智能引擎将客户与产品进行连接以实现千人千面和智能交互;整个架构以微服务和平台化的设计思路实现差异化、快速的开放共享及渠道适配能力,通过打造共享能力,实现与各类第三方平台进行快速对接和产品输出。

  3. 民营银行IT 建设路径

  商业银行的系统架构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漫长发展过程。早期以分行为主体分散运行IT 系统,以服务线下渠道为主。以工商银行的“9991 工程”为标志,各家商业银行启动数据大集中工程,从而开启了以基于全行一体化数据的多渠道、统一产品服务为特征的综合客户系统建设阶段;而后,经历了电子银行、移动银行等发展阶段,全面支持线上线下结合、自营与场景开放相融合业务新模式。在新的金融科技大潮下,各家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并启动相应的开放银行、智慧银行的规划和建设新征程。民营银行的系统发展立足于新起点,继往开来。

  回顾17 家民营银行从批筹到开业的过程可以发现, IT 建设大致分为两种模式,即托管模式和自建模式。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开业周期、资源投入及后续战略定位等因素。民营银行在批筹后半年内须完成开业,时间紧迫。因此,部分民营银行为了确保如期开业,在筹备期选择采用金融云托管的方式实现快速“冷启动”,达到低成本短期见效的目的。而另外一些技术积累较为雄厚、筹备时间比较充裕的民营银行则选择了完全自建的方式。吉林亿联银行结合本行情况,则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先托管再自建。筹备期采用托管方式才得以在42 天的超短时间窗口期内实现快速开业,并借助这个时间窗口完成了核心团队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而开业后又快速启动系统自建和回迁,仅用时3 个月就完成了自建数据中心与核心银行及配套系统的上线。

  在系统建设方面,要突出“精”字,即不能像传统银行那样打造全功能银行系统。民营银行应聚焦自身的战略方向和经营特点,深耕相应关键业务系统的建设,以精而专的思路作为科技发展路径的关键点之一。

  技术路线上,传统商业银行对中高端硬件设备,以及IOE 厂商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让低成本的X86 Server 重回历史舞台。在IaaS 层,自动化的设备运维监控管理以及硬件资源的快速动态调配和共享大幅缩减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和周期;在PaaS 层和SaaS 层,丰富的中间件组件和随需定制的扩展应用让新产品的快速上线成为了可能。

  既然民营银行生于这个互联网、数字化的时代,就应当给在时代巨人肩膀上来选择脚下的道路,登高远望,何去何从自然一目了然。

  三、用新“IT”经营客户

  客户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当我们把与客户之间的交互行为都放到了互联网上之后,直接触客的不再是面带微笑的客户经理,也没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贵宾接待专区,而是App 里的每一个页面、每一个按钮,这就需要我们用科技的手段去让客户感受到每一次点击的温暖。对于刚刚起步的民营银行而言,如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快速追赶甚至弯道超车,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拿什么拯救我,你的流量”

  在如今高度发达的移动互联时代,线上流量是成就王者的关键。但流量从哪里获取呢?对于民营银行,考虑合规、成本等因素,无法像互联网公司那样通过融资烧钱的方式去完成客群的原始积累,网点获客方式更是行不通。

  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是银行的价值所在,金融一定与某个场景相关联,在持一部手机走遍天下的年代,对于银行来说,把金融植入互联网场景中去无疑是一种适应潮流的明智之举,而且是互利共赢的。

  实现金融服务与互联网场景的融合其关键点在于系统开放共享、连接适配的能力。为此,吉林亿联银行从智慧生活的战略定位出发,搭建了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和金融超市系统,后台业务系统提供面向客户、账户、存款、贷款、支付、理财等功能接口,通过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以H5、API 或者SDK 的方式与合作的互联网头部平台进行连接,将吉林亿联银行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与合作平台的互联网场景进行有机、高效的融合。对于银行而言,通过B2B2C 的模式获得了客户流量;对于合作平台而言,通过植入银行服务,既丰富了金融化场景,也进一步增强了客户黏性。

  2.“不是你善变,是我还不够好”

  “互联网惯坏了我们的客户”,那些认真做互联网的公司是时时刻刻都在用客户的心去思考问题的,不断在客户操作体验和交易安全性等方面的“吹毛求疵”并不仅是每一个图标每一张页面,更深层次的是对先进IT 技术的充分应用和技术攻关的突破。不要抱怨客户的忠诚度不够高,而是我们自身还做得不够好、进步得还不够快。如果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产品科技实力不可或缺。

  (1)客户操作的便捷性。易用性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但真正贴心的设计往往体现在一些细微之处,让使用者在不经意间被深深感动,而背后隐藏着的是设计者的换位思考和用心体会,以及先进技术恰逢其时的应用。例如,FIDO 技术让客户不用再去记忆各式各样复杂的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用手指轻轻一按即可完成密码的验证;用OCR 技术替代手工输入,客户只需要在操作界面上唤起摄像头拍一拍就能把要录入的信息自动识别出来,包括身份证件、银行卡等;再如通过ASR+NLP 等生物识别技术与客户进行语音交互并根据自动识别客户所表达的语义实现产品与服务的直接触达,替代了老旧的嵌套菜单选择的方式……。

  (2)客户需求的穿透性。客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偏好、不同的心情都可能对客户的选择产生影响。如何更了解你的客户?这不仅仅是监管在KYC 和AML 等方面的要求,也是抓住市场机遇、提高客户黏性、防范业务风险的必要之举。为此,吉林亿联银行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是360 度视图。在结合线上业务深度应用大数据的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大数据标准化工作方法,构建了一套可实现信息准确提取、快速解析、多维应用的逻辑数据模型,形成客户360 度统一视图,从而支持精准获客,有效风控和全流程管理。

  二是知识图谱。利用先进的矩阵模型技术,形成以矩阵形态表达的复杂网络拓扑模型。引入图数据库相关技术,满足亿级节点、十亿级关系数量的快速计算及查询需求,用以支持海量数据的关系图谱构建,实现4 度以上网络关系计算及存储,提供可视化的查询及展现。

  三是设备指纹。在移动端App、H5、网站页面、微信小程序等渠道中集成设备指纹SDK,收集物理设备和终端环境的多重信息,生成服务产生唯一的设备识别码,构建客户身份和所使用设备对应关系。

  四是行为埋点。通过集成SDK 的方式定时、定点的从各渠道追踪用户行为,分析用户使用习惯以及对我行产品的使用情况,从多种维度了解客户群体以及客户群体对产品的想法,从而在用户画像、精准营销、业务风控等方面为运营、风险等部门提供支持。

  (3)交易过程的安全性。银行管理的是客户资金,经营的是市场风险,因此,信息安全与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在信息安全领域,为了增强安全防护的效果和水平, 吉林亿联银行对安全域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了递进式阶梯划分,涵盖了认证层、规范层、应用层等8 个层次。采用OCR 防拍屏检测、FMP 活体检测、VRT 声纹识别、DDC 离散数字证书等先进技术,持续保障每一笔在线交易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每一位客户在吉林亿联银行的切实利益。

  在风险控制领域,吉林亿联银行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ADeS 风险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实现风险管理循环和数据算法循环的两个闭环。数据源于业务应用场景,通过模型层和策略层的训练学习后再次向业务应用场景进行反哺,从而形成一个双闭环的良性循环风险运营体系。

  3.“加大基础投入,迎接互联网金融挑战”

  互联网如催化剂一样不断提升产品进化的速度。摆在民营银行面前的不仅仅是要有敏捷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远见和胆识提前规划、勇于创新、敢于投入、尽早落地。

  (1)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主战场。人工智能可在客服、风险控制、精准营销、投资顾问、客户关系、系统运维等很多垂直领域发挥价值。AI 技术的实现离不开底层大数据支持,民营银行作为新机构,应在系统建设之初就以面向数据价值服务为导向和目标进行规划底层数据平台。吉林亿联银行在自建系统之初就搭建了数据湖系统,运用Hadoop、Spark、Hive 等开源技术,将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以联机接口或批量抽取的方式汇集入湖并进行标准化处理,目前已经在智能BI 分析、实时预警熔断、统一客户视图、知识图谱等领域进行应用,通过机器学习的手段实现对风控策略模型的训练以持续提升风控的质量和水平,反哺资产业务,有效控制不良风险,提高贷款收益率。

  (2)跨过同城灾备的过度阶段直接进入异地多活。需要谨慎考虑数据中心建设路径,是从本地生产中心到同城灾备中心再到异地灾备中心还是直接开展多活中心建设。吉林亿联银行在确保生产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通过自主创新设计直接实现异地多活架构,主要考虑因素:第一,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先建设同城灾备中心再建设异地灾备中心,过程漫长且成本很高;第二,吉林亿联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定位为一家互联网银行,基于私有云、分布式、客户分片、数据路由等技术以及应用层创新的交易回放机制实现跨地域多中心同时对客户提供服务并能够保证多中心之间的数据同步(RPO 趋于0), 既能满足同城和异地灾备的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多节点横向扩容。

  四、打造科技软实力

  科技生产力的发挥,离不开生产关系的协同和协调。在构建民营银行新的信息科技架构体系过程中,要同步提升软实力。打造全行级的试错文化,大胆尝试新技术,在创新力和专注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执行力和合规力之间找到切合点,这样才能真正实践敏捷研发的梦想。积极采用灰度发布技术、DevOps 解决方案,把互联网行业快速响应的基因注入到银行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中,以提高运转效率。在组织团队方面,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团队,通过采用强矩阵及项目型的组织模式,辅以外包资源的利用,提升综合科技研发和运维能力。以上各方面软实力建设,目的在于不断优化创新与研发以及项目研发与运维等各方面的协调关系,使之与团队、系统、产品等IT 生产力要素相适应,从而提高整体科技能力。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8年第11期目录
金融服务触达实体经济的正确姿势:打造多..
新网银行信息科技建设的战略思考
践行金融科技 建设AI 赋能的创业者银行
用新“IT”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探寻民..
你选择“左岸”还是“右岸”——探索民营..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