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G20]周小川:正在研究金融监管体制调整
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 日期:2016/2/26
【周小川正面解答市场焦点】
10、德国商报:您对中国信用体系有何看法,对个人和公司有何影响?
周小川:中国目前正在建立社会征信体系,通过数据化对大部分中国企业进行信用评估,这种做法有利于将资金提供给普通的,中低收入的个人,以及小微企业。同时这也是增强社会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更加诚实守信。
9、中国金融时报:您曾经说过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您认为这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何种程度的货币政策才是合理的?
周小川:我确实提到过,但这并不是我个人观点,而是国际上都在作此讨论。这种问题学术性比较强,会有不同的意见。
金融危机后各国迫切想解决危机,结构性政策见效比较慢,而且有些比较痛苦,所以大家都用货币政策,见效快。而且财政政策各国空间不一样,而且需要国会批准,限制很多。我认为货币政策还是有效的,在遏制危机,加快复苏上起到了作用。但越用越多之后,效果就会递减。
所以最近两三年国际上开始讨论,货币政策作用是不小,不过还要悠着点,是不是从财政政策上来着力。
8、香港商报记者:欧日已经推出负利率,美国开始释放加息预期,全球货币政策背离越来越严重。中国对此的看法是什么?
周小川:从过去几十年来看,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每个国家的经济不一样,于是采取不一样的货币政策。不过确实最近一二十年,各国政策之间会产生溢出效应。
每个国家依旧是为自己的经济做货币政策,但也应该考虑外溢效应,要相互讨论,大家至少应该互相通气。G20、金融稳定论坛等都是一种探讨的场合。目前溢出效应都还在探讨之中,还没有定论。
关于危机的传导:1、要处理太大而不能倒,防止这些机构跨国的冲突;2、监管机构和跨过机构的统一化;3、跨境处置,如果一个机构倒闭了,同时又有跨国业务,应该怎么处理,要有事前准备;4、要求大家考虑存款保险的核心原理,特别是欧元区。关于危机传导的安全体系,G20是下了功夫的。
7、第一财经日报:即将启动的金融监管框架是怎么样的?
周小川: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执行并不一定要求监管体制改革。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在危机中也会表现出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有做出调整的压力,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6、经济学人:中国债务水平已经占到GDP的250%(家庭、政府、公司部门),未来还在不断增加。国外的一些国家已经因此经历了一些动荡和危机,中国在这方面会如何应对?
周小川:这个我们非常重视。是否有一个标尺,超过多少就会有问题,我们研究后也没有发现。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债务问题。债务比GDP目前比例偏高且继续增长,需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我们觉得有三个特点使我们需要关注的:1)中国的储蓄率高,最主力的是居民储蓄,接近50%,其次是企业储蓄。其他国家只有百分之十几,甚至更少。不具有可比性。
2)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发育之中,很多资金都是走银行系统,所以就会显得债务水平更高一些。如果股本融资发育水平高,那么很多资金就可以通过股本融资,债务水平就会低一些。我们也下了很大的力量发展股本融资,但也不能拔苗助长。所以目前债权融资比例相当大。
3)中国人均GDP很低,人均财富很少。想去投资没有底子,只能通过借钱。相信财富慢慢积累之后,借债会慢慢变少。
5、经济日报:央行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可能有什么举措?
周小川:全球和中国经济都处于变动之中,各种改革的出台也需要精心设计,但也确实面临不少挑战。从金融市场角度来讲,主要还是使价格在均衡水平附近,这个包括外汇市场,也包括其他市场,要防止泡沫的出现。如果严重偏离均衡水平,就会有调整压力。
国际市场之间确实会产生一些共振,货币政策会有一些溢出效应。今后的政策制定要更加小心,但同时也不能缩手缩脚,很多改革,比如供给侧改革,还是要果断进行推行,除了一定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弥补。如果总体经济基本面是健康,可持续,即便金融市场反应会“过冲”,也会回归市场。
4、彭博社:金融市场如何理解中国央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政策,同时还要参照美元?
周小川:我们的说法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这个提法也比较早了。所谓参照一揽子货币,是第二天的中间价参考头一天外汇收盘价。未来一篮子货币的权重会越来越大。在三大指数中,美元仍处于主导作用,一篮子货币中权重最大的还是美元。但也不排除加强日元美元等货币的权重。
3、央视:日本、欧洲央行宽松,有一种声音称全球进入新一轮货币战争,全球是否应该建立一个协调机制?
周小川:G20就是加强各国协调的机制,至于G20是否专门就汇率进行协调,过去没有这么做,现在有人提出这样的议题,那我们可以看看今明两天是如何讨论的。
关于竞争性贬值获得出口竞争力,我们是反对的。中国总体出口还是很强大的,净出口规模非常大,接近6000亿美元顺差,我们也不会通过竞争性贬值增强出口能力。G20会在强调结构性改革,促进全球经济,促进增长。
2、路透:您对中国最近的资本外流情况如何判断,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对于中国的利率走廊有什么看法?
周小川:货币政策考虑国内宏观经济情况,不会过度基于外部资本流动来制定国内经济政策。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还是考虑要是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在新常态下转向新的增长模式。
货币政策从偏重数量型转向价格型体系,利率就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利率的信号要比较清晰,不要有更大的偏离,所以逐渐建立利率走廊。我们还处在这种过程中。央行货币市场操作的利率作为中间值,我们会通过各类操作使其处于合理区间。
1、新华社记者提问:对于我国外储下滑是否担心?外汇储备底线是多少?央行如何应对外汇流出?
周小川称,中国外汇储备就像是水库,上游不断地有水流进来,下游不断有水流出。外汇储备不会永远上升,到了拐点之后就会下行。
09:30【央行正面回应市场焦点】
外界聚焦周小川是否能解开市场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困惑。在记者发布会上,央行“给力”正面回应市场焦点。央行在上海发布会前发布的新闻稿称:
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中国将继续实施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
对于一月信贷数据增长较快,央行表示一月部分数据确实比较高,但央行一般不会对一月的数字作过分的反应,主要是因为传统新年的因素。央行倾向于节后稳定一段后再适度引导。央行会高度重视总需求的调控和杠杆率的变化。
对于“消失”的金融机构外占数据,央行表示,现在外汇占款已经不是对资本流动的真实反映。2016年初,央行将“外汇买卖”调整为“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不再包含金融机构从事外汇买卖而占用的人民币资金。
对于汇率,中国外汇储备会保持在合理适度水平。人民币汇率的市场短期波动将向经济基本面回归。
08:55【拉加德:G20国家应重启结构性改革】
IMF总裁拉加德:一些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低迷现象;呼吁全面及大胆的结构性改革。G20国家重新启动结构性改革,此其时矣。
08:45【周小川:中国货币政策仍有空间和工具】
周小川8点45分在国际金融协会G-20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令人印象深刻且积极向上;中国经济结构和质量正在改善。
中国货币政策仍有空间和工具;中国继续实施稳健的宏观政策。中国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赤字增加。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中国仍有大量经常帐盈余,通胀率低。
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且不平衡,G20将讨论全球经济和政策考量,将加强协调以促进全球复苏。
G20将进一步加强有关结构改革的议程,将着力推动IMF治理改革,将着重确保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改革。G20将讨论绿色金融,将讨论如何使民间资本流向绿色投资。
08:35【楼继伟:G20成员国需加强政策协调 深化结构性改革】
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称:全球经济面临艰巨挑战,G20成员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必须留意潜在产出的放缓,必须深化结构性改革以促进增长,必须促进贸易和投资。
G20成员国的改革进展落后于预期;G20成员国应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必须促进财政可持续性。中国认为结构性改革是G20的重要议题。
08:30文章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今日正式召开。G20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齐聚上海,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全球市场动荡的背景下,本次会议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在会议正式开始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8:45将在国际金融协会G-20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9点30分,周小川还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华尔街见闻也将亲赴新闻发布会现场为您直播。
周小川是否能解开市场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困惑是一大焦点。除了货币政策,中国对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的控制能力是关于中国的另一大关注热点。
此前外媒称,G20峰会将就协调各国外汇储备、地区紧急融资协议、央行互换额度等方面展开讨论。或针对非发达经济体形成小范围协议。美国将敦促各国加大财政支出以刺激全球需求,以及避免为竞争性贬值操纵汇率。
“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国际税收、绿色金融和气候资金等或也将纳入议题。
在G20峰会召开前,各国官员密集表态。昨日中国日报报道,财政部长楼继伟称“广场协议”再度上演只是空想。让人民币贬值的提议也只不过是“媒体炒作”,人民币贬值不在议程上。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指出,中国今年将提高财政赤字,人民币汇率也需要保持稳定,同时今年希望能和市场有很好的沟通。
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中国将在改革和稳定之间保持微妙平衡;中国在利率市场化上采取很多行动。中国将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美国财长Jacob Lew分别在接受彭博和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全球经济不处于危机之中,不要期望G20进行危机应对以及中国应明确指出“人民币不会大规模贬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