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时空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温州规模工业企业6成减产停产 谁压垮了中国制造业
来源:和讯网  作者:  日期:2012/7/27

  和讯网消息 浙江省人大财经委昨日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上半年浙江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生产经营综合成本提高,订单进一步减少,减产、停产现象增多,仅温州一地,60.4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更令人担忧的是,小微企业去年以来面临的困难正向大中型企业传导,企业家信心明显下降。

  据悉,今年6、7月上旬,不少企业向浙江省人大财经委反映,目前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比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更大、更持久。事实上,不仅仅是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企业,甚至大量的内陆企业,都反映今年“实在太难”。

  沙钢董事长沈文荣就表示:“我做了30多年企业,从没见过比今天更糟的局面,过去遇到经济形势不好,能知道三个月或者半年后就能回升,如今看不出低谷期是3年还是5年。”

  我也谈谈制造业危机 多个行业遭遇罕见寒冬 停产、破产潮蔓延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国内地产、钢铁、机械、煤炭、造船、光伏等多个行业今年接连“入冬”,大批企业陷入困境,老板接二连三跑路、民工提前返乡的情景再次出现。国资委也于上月向央企发出预警,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开始进入一个紧缩时期,央企要做好3-5年过寒冬的准备。

  武钢日前决定,将全年利润目标由30亿元调整为16亿元,总经理邓崎琳表示,全行业正遭遇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已公布半年业绩预报的20家钢企中,17家预降或预亏,鞍钢股份更是爆出19.76亿元的巨亏。“目前钢厂已经到了保命期,能限产的都限了。2008年都没有今年这么狠。”一位业内人士称。

  经历了“黄金十年”景气周期的煤炭行业也悄然迎来拐点,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进入“跌跌不休”的窘境。面对熊市,煤炭企业开始限产保价、准备过冬,中煤集团、山西焦煤、河南义马集团、永煤集团等巨头纷纷加入降薪、裁员的行列,一些中小型的煤企日子更难过,资金链出现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

  随着全球航运市场步入低迷,造船业和运输业的日子也不滋润,出现了严重亏损和停产现象。今年1-5月全球新造船订单量为670万CGT,同比减少50%,订单总额只有223亿美元,按年计算锐减47%,造船业面临订单量锐减及船价下降的双重危机。全球最大的中小船舶制造业基地浙江台州目前约有80%的船企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中国船舶(600150,股吧)工业集团公司前总经理谭作钧预计,内地有50%的造船厂将在未来2-3年内破产。

  江西赛维200亿巨额债务危机仍未解除,另一家同处新余的光伏企业吉阳控股也因300亿的大规模扩张陷入困局,有报道称,除了新余总部,吉阳其他7大基地的生产线已基本停产。此前信心满满的孚日股份(002083,股吧)也身陷光伏困境,数十亿投资4年颗粒无收。在行业寒冬下,江西、四川等地银行已全面对光伏企业停贷。数据显示,1/3的中小光伏企业目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有的还未见盈利就被淘汰出局。

  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业仍未摆脱危机的困扰,目前整个行业利润率普遍低于融资成本。2011年,江苏和浙江超过30%的纺织和服装公司宣告停业。此外,机械、家电、汽车等行业也已成为裁员的“重灾区”,三一重工等明星企业也难逃裁员的命运。

  谁压垮了制造业:垄断、税负、融资难等体制性原因作祟

  中国制造业到底怎么了?“两会”期间,一份由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和工商联联合提交的提案或许揭示了答案:多种因素叠加使企业生产成本攀升;过度垄断使民间资本投资无门;国际需求萎缩、中小企业产能过剩;实体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等多重困境;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巨大;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资源不足。

  资源和环境瓶颈收紧、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也是企业家们普遍提及的原因,但在他们看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税负高、融资难等国内因素才是压垮企业的更重要原因。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仍在于当前的经济体制存在不足。

  隆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建华表示,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别是民营中小制造企业普遍受到税负过重、要素价格高企、盈利空间收窄、融资困难等“生死考验”。“诸多窘困迫使一些制造业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长期在短期行为中挣扎徘徊。”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分析称,国有部门将法律、政策、资金强力扩张,挤压民营经济的空间,导致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衰弱,不仅使经济增长难以维系,而且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表示,国家税收一刀切“逼良为娼”,中小企业得不到税收优惠,不偷税漏税就没法过日子。他还指出,双重压力正逼着决策层大力启动民间投资。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则呼吁,应尽快改革金融体制,放宽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使民间金融从“地下”无序成长转向“地上”理性发展,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位。

  另外,低技术含量和劳工密集生产加速向柬埔寨、越南等廉价生产地区转移,也引发了各界对中国制造业优势丧失的担忧。美国波士顿公司报告显示,美国众多公司已开始回迁美国,其中包括运输工具、橡胶、电脑电子产品等行业企业。不过,有专家表示,企业迁厂的问题需要面对,但对中国来说,这种举动目前还达不到危机的程度。

  尽管多家外资机构看空中国,但国内仍有部分学者保持高度乐观。经济学家樊纲就认为,在经济波动过程中出现优胜劣汰很正常。“这不是说明中国经济不行了,而是说中国经济在调整。中国高增长时期远远没有结束。”

  而作为中国制造最强劲的“鼓吹者”,博鳌亚洲论坛首任秘书长龙永图表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强项,这个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改变。“中国不应该因为被称为世界工厂而感到羞愧。如果我们真要放弃制造业,包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犯下历史性错误。”

  面对重重危机,中国制造业真能如龙永图、樊纲所言这么乐观?且让我们拭目以待。(何庆宇/文)

  经济学家支招:

  • 吴敬琏:对于制造业为主的地区来说,最主要的一点是提升现有以加工为主的制造业,根据产业链、价值链分布找到提升附加值的切入点。过去,人们都说东莞变了三个戏法:把农田变成工厂、把农村变成城市、把农民变成市民,但最后一个戏法失败了。
  • 厉以宁:“人口红利时代结束”的说法为时过早,对中国而言,低素质的劳动力时代已经结束,但技工时代刚刚开始。给中小企业减税将极大促进就业。
  • 茅于轼:对中国制造业仍保持乐观,我们已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未来还有包括非洲等的很大的市场。制造业企业如果利润低需要调整要马上调整,后面面临的困难更多,如果利润高则可以坚持做下去。
  • 海闻:向高科技制造业转型并不是适合所有人,这需要高投入、大规模和人才储备,对于大部分民营制造业企业,另一条不错的出路是转向服务业,企业主们需要开阔眼界,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并重视组织结构上的挑战,包括想想怎么兼并重组。
  • 周其仁:不要认为欧债危机一发生,全球市场都不行了,在印度、俄罗斯,中国的商品并不多,要以商人的眼光来审视全球市场。目前一条可行之路就是以对外投资来带出口,这方面其实是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的。中国的民营企业到东南亚投资,反响非常好。对内深入改革、通过推进城市化和经济转型来带动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有着很大的空间,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 李扬:仅靠发展服务业来实现转型的思路并不完整,仅仅追求服务业比重达到多高的一个数字,缺乏现实意义。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快于城市化,这是我们的优势,不是问题,未来还要强化这一优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首先要有工作,这就使劳动力从低效率产业升级到高效率产业。在这一基础上,再将产业布局从制造业转型到服务业,从低端制造业升级到高端制造业。

  企业家怎么说:

  • 郭台铭:我们(指富士康中国)今年1到3月份占中国进出口6.7%,去年占5.8%,我的数字并没有增加多少,可是我的数字占中国进出口比重越来越高,中国出口衰退情况在扩大。累死了!这苦差事啊!搞工厂是件苦差事。有订单也发愁,没订单有发愁。
  • 上海外滩名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建华:目前中国制造行业普遍存在浮躁现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处理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产量关系、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关系,鼓励制造业企业克服浮躁心理,坚持走精细化的专业道路,才能使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 珠三角某电子厂老板:现在电子行业市场状况很是糟糕,订单锐减。农民工返乡潮估计一直到年底都不会好转。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