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信息化 > 热点扫描
热点扫描
FinTech 2016峰会:互联网金融迎转型升级之变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苏洁  日期:2016/5/8

  5月7日,由专注金融创新报道的新媒体野马财经主办的“FinTech 2016峰会”在京召开。本次峰会以“科技金融深度聚合”为主题,主要探讨了科技如何驱动金融业态变革、大数据技术下的风控生态、以智能投顾为代表的智能金融等话题。

  随着高盛、富达等全球顶级的传统金融巨头向科技公司转型,FinTech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跟风的目标。以科技为驱动,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掀起了一场转型升级之变,乃至触动到传统金融行业。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手段,提升着金融体系的效率,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更好的金融服务。科技与金融深度交融、聚合,金融业步入一个金融机构更像科技公司,科技公司更像金融机构的新时代。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以及陆金所、宜信公司、网信集团、积木盒子、人人贷等一大批国内科技金融企业正在多个领域,致力于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理财产品和借贷服务,而且发展之快,令全球瞩目。

  倒逼传统金融变革

  在本次峰会上,野马财经创始人李晓晔表示,在旧的金融秩序里,传统金融机构享受着金融牌照带来的丰厚利润。竞争虽有,但是很难从根本上进行触动。FinTech企业的兴起,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了倒逼式的竞争压力。显然,这样的竞争会帮助普通消费者享受到更多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近日,花旗集团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的科技金融公司的客户数量快速增长,科技金融已经突破了颠覆银行业的临界点。李晓晔认为,金融科技公司善于合作、互补、分享,利用彼此的优势,而不是划江而治和单打独斗。李晓晔说:“我和很多金融科技公司的企业家们交流过,他们认为科技金融公司存在的意义是解决问题,提供好用的产品,成为变革的力量。”

  科技渐进式地影响着金融业,主要在运行速度、运营成本、业务数据、传播媒介等方面对传统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网信集团CEO盛佳表示,随着计算能力越来越强,网速越来越快,人和网络交互方式发生变化,变得更加多元,而且出现移动化、去中心化的趋势。未来随着新技术不断产生,可以预计,科技在金融上会有更加丰富的应用。在支付、借贷等领域,科技金融的发展更为纵深。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便捷了生活,也触动了传统银行升级业务,改善服务。

  科技金融乘风而上

  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等科技金融的迅猛发展直接刺激了技术公司的快速发展。以提供优质云计算基础架构服务的UCloud,深入了解不同企业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尤其在助力传统金融业务转型及创新等方面经验丰富,并于去年4月获得近1亿美元的C轮融资。

  今年年初刚刚上线了专为独立理财顾问定制的新一代互联网展业工具的米多财富,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独立理财顾问连接金融市场和普通投资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将更多利润让给客户与独立理财师。今年1月30日,米多财富董事长兼ceo王晰宣布,公司获得了A股上市公司卫星石化领投的B轮融资,融资总额为1.47亿元。嘉宾认为,FinTech对于风控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征信、风控等过去需要很多人力的工作,变得省力而且准确率更高。

  闪银联合创始人李昊就征信问题以“闪银”为例,介绍了Wecash闪银基于互联网海量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聚合形成个人信用码,帮用户实现个人信用转化为财富,Wecash闪银比信用卡门槛更低、速度更快,纯线上的征信解决金融业务中的真实性、道德风险、合规性等问题。钱升钱CTO胡亮介绍了钱升钱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完成对中小企业的征信,通过设计合理的交易结构,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搭建一个安全、高效、透明的专业网络投融资理财平台。

  UCloud架构副总裁杨俊在本次峰会上介绍了云计算是如何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以及其安全性的价值。

  助推普惠金融

  在政策的支持下,金融模式不断创新,科技金融迅速壮大。根据毕马威(KPMG)和澳大利亚金融科技风投机构H2 Ventures发布的榜单,全球排名前50的Fintech“独角兽”中,中国以7席居于美国之后,处于第2位。

  科技金融等创新金融的发展,也会深刻影响中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个金融架构和格局都将发生深刻变革。科技金融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当下,通过金融创新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然成为行业共识。业内人士齐聚本次峰会上,分享、讨论全球FinTech风潮,为科技金融的发展建言献策,激发出更多创新金融模式的火花。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