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信息化 > 热点扫描
热点扫描
标普:信贷猛增将削弱中国国内银行的稳定性
来源:经济观察报(北京)  作者:  日期:2016/10/20

  “2015年初以来中国国内银行信贷猛增,一方面这支撑银行的利润率,但另一方面也损及银行的资本水平、融资与流动性状况。”10月20日,标普全球评级发布的报告《中国的信贷猛增可能暂缓银行压力,但代价不菲》如是表示。

  该报告基于标普全球评级对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50家银行的分析撰写。

  标普全球评级认为,信贷猛增和利差趋窄可能暂时缓解银行信贷损失压力。然而,信贷损失与净息差之间的取舍并非一定对银行有利。随着信贷猛增加剧银行资产质量、资本与流动性的压力,这些互相关联指标的任一项出现重大问题都可能令银行陷入困境。

  标普全球评级信用分析师廖强表示:“鉴于银行的融资与流动性缓冲余地减小,我们认为未来两三年内50大银行中不少可能面临信贷供应突遇瓶颈的风险。因此我们预计至少在未来两年内,银行的信用状况面临下行压力。由于压力时期更易受到银行挤兑风险的冲击,对于一些激进的日益依赖批发融资的银行而言,压力可能更为显著。”

  这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政府对企业基础设施投资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支持可能性。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自由化背景下,银行信贷增长反映了政府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意图,以及银行追求利润的意图,而代价则是银行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标普全球评级表示,从信用评级角度看,50大银行中多数银行的财务实力较去年下降。我们预计激进且准备不足的银行受到行业状况变差的冲击将最大。许多区域性银行增长较快,但业务多元化程度有限,且缺乏利基市场竞争优势,因此最易受到冲击。

  廖强表示:“我们认为,未来一两年内多数国内银行信贷表现、利润率、融资与流动性的弱化趋势,不会立即对银行业的金融稳定构成威胁。这是因为系统内融资的缓冲余地仍显著,使得中国政府能够将利率维持在低水平,将多数行业的再融资风险降到最低,并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支持经济增长,同时不会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构成过大压力。”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