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进入精准投放5G时代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日期:2016/12/16
三年前“互联网金融”概念被热炒,前景似乎不可限量。但是2016年以来,“金融科技”取代“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金融行业最时髦的话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货币、人工智能……这些时髦的科技专业名词正前所未有地在金融领域大显身手,重塑着金融业的生态格局。
有报道称,金融科技领域在2016年全球范围内的投资金额有望达到240亿美元。在中国,今年8月,金融科技被列入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对银行而言,金融科技就是银行经营管理与新技术运用的有机、有效融合,目的是更好地识别和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存续和发展。调查显示,中国的银行业正在积极拥抱金融科技的大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刚刚发布的《2016年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各大银行电子银行渠道继续快速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直销银行渠道用户使用比例分别为46%、42%、28%、23%和11%;报告预测,2017年,手机银行将取代传统的网银,成为用户最主要的电子银行渠道。
报告还显示,银行在金融科技的移动场景方面有较大的突破,手机银行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创新不断,移动支付、在线智能理财、生活服务等业务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同。
“许多银行在面对金融科技的挑战中,已经作出了重大且富有成效的举措。但在大数据精准营销、智能获客、网点智能化升级、移动支付场景创新、‘长尾’客户群拓展等方面,银行依然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已经滚滚而来,当前,银行业和金融科技加速融合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大力拥抱金融科技、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积极布局数字化转型是传统银行转型的唯一出路,未来银行或将蜕变为金融科技公司。
技术是把双刃剑,带来卓越的客户体验同时,也可能埋下了重大风险隐患。互联网金融热潮下,大量的风险暴露已经证明,无论名字叫什么,都需要回归金融和风控的本质,否则多半会失足成为风口下的死猪。
所以,央行科技司副司长姚前指出,电子银行在核心服务、组织架构、业务模式、风险控制等方面面临新压力。继续做好电子银行工作,需要正确理解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精神,要充分运用新技术,加快推进信息系统架构转型,提升业务处理能力,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保障客户资金与信息安全。
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科技”,新风向骤起,给了金融和其他行业互通有无、互相融合带来了新道路和新机遇。但是,回归金融本质、走专业化道路才是银行试水金融科技、尝试跨界突破的决胜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