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提速平台资产流转 PPN融资模式越来越火
来源:华尔街见闻(上海) 作者: 日期:2017/8/8
(原标题:城商行提速平台资产流转 PPN融资模式越来越火)
随着年初以来监管层面的干预,银行委外资金大批赎回,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亦出现大幅下降。鉴于收益的需求,银行正在寻找其他的投资模式。
有业内人士向华尔街见闻表示,目前部分中小银行开始寻求通过特定平台对上市公司(实体经济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其中包括通过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进行流转的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以及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流转的相关资产等。
“今年股债双杀,而且监管严,出了好多对业务限制的规定,原来很多业务都做不了了。”一位城商行人士无奈地对华尔街见闻表示。
城商行加速推动平台资产流转
8月3日,北京银监局在银监会例行发布会上公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业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总额比年初分别下降29.8%和13.5%,同业理财募集资金同比下降33.8%。
北京的样本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全国银行业同业业务的现状。多位银行间人士均对华尔街见闻表示,这类规模下来了,但仍需要维持收益率。
“可是,大家苦于没有优质的资产,不好投资。”一位农商行的投资总监对华尔街见闻说道。
部分中小银行已开始就此寻求解决方案,即通过交易商协会等平台对上市公司(实体经济企业)进行直接投资。
“这类平台类似于上交所、深交所这类的平台,所以认可的机构比较多,而且通过文件的加持,明确了他的地位。”一名华北地区农商行的金融市场部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
他认为,其实类似的平台之前是没什么人理,但是最近由于监管层不停出文限制业务,所以最近这类模式越来越火。
“机构可以在此挂牌,然后资产就可以在上面流转,大家可以直接在上面买。”一家银登中心做市商的内部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
该人士还表示,“目前我们已经在一些项目上进行投资了,正在寻找共同投资的伙伴,新的银行也可以来投,可以理解为抱团取暖。”
利于降低非标准化投资的比例
为何部分中小银行愿意选取这种模式,另一家城商行内部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其更严格一些。比如银登中心的审核,一是底层必须穿透,不能是地产或者政府融资平台;还有就是必须是债权类的资产。”
“监管一直在倡导要投资到实体经济,所以我们也是要符合这个思路。一般组织起来的都是中小银行,投资能力参差不齐。”上述做市商内部人士表示。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中小银行更能看清这一问题。大银行高层面上的人更能看清这一点,但是业务人员因为条线分得过细,单一的业务人员没法看到更全面的东西。”这位做市商内部人士进一步解释。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这已不属于监管层眼中的非标资产。
2013年,银监会出台“8号文”,限制了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规模的上限,为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这对银行持有资产的范围产生了一定限制。
“通过平台进行投资,虽不能说是将之转成标准化资产,但也不再算作是非标……另外,现在银监会查的比较严的是监管套利,以及空转的资本运作。但是现在这个不是空转。”上述做市商内部人士称。
他并称,对于银行来讲,这实际上降低了其非标准化投资的比例,拓宽了投资渠道;而且由于需要穿透,从而多一层审核,投资也更清晰、安全。
至于如何寻找相关可投资项目的逻辑,上述城商行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企业融资应具有畅通的渠道,具有良好的历史发债情况良好;另外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政策的朝阳行业的应有前景,同时拥有良好的资产负债,具有连续盈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