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信息化 > 热点扫描
热点扫描
王兆星:当前金融数据流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数据权属问题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韩宋辉  日期:2020/12/15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12月15日,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2020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金融业是较早应用和发展数据的行业之一,相较于金融科技发展步伐和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当前的金融数据治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第一,数据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直接决定数据的资源价值和可用性,是形成有效数据的基本要求,也是挖掘数据价值、扩大数据运用的重要前提。金融数据来源广泛、内容庞杂,目前仍缺乏权威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不同组织和金融机构对同类数据口径的认知也存在很大偏差,产生了大量同名不同义的数据,导致数据清洗成本高、碎片化,难以整合利用。一些机构数据失真问题比较突出,加大了风险识别、预警和早期干预难度。

  第二,数据挖掘和利用相对滞后。随着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金融机构数量井喷式增长,金融业可谓坐拥大数据的富山宝矿。但很多数据不能数尽其用,造成数据的浪费。有的金融机构缺乏数据挖掘能力,无奈出让数据控制权,甚至将信息科技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科技公司,金融业务独立性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有的金融机构则严重依赖拥有丰富场景、数据模型和算法的第三方机构,面临数据收益分配和风险损失责任分担不协同问题,缺乏机构法人、集团层面快速准确、跨机构、跨地区整合风险数据敞口的能力。

  第三,数据的流通和共享仍存在不少的障碍。数据的流通共享和重复利用对实现数据价值至关重要,是形成大数据的重要途径,割裂的数据将导致数据孤岛和数据垄断,破坏数据资源的关联性和协同效应。当前金融数据流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数据权属问题,数据权利边界不清、权益分配规则不明、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导致数据主体缺乏开展数据交易流通的积极性。行业巨头对商业和数据价值高、公共属性强的数据形成一定的垄断,加剧了金融领域不公平竞争。另外,金融数据与专业数据的连通有待进一步加强,数据聚合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

  第四,数据安全隐患较为突出。针对金融机构的网络攻击时有发生,网络安全防护和系统建设存在一定漏洞,面临数据泄露和损毁的风险。随着移动通信终端的普遍使用,居民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交易数据被实时全方位记录,个人信息透明化,信息过度采集,盗用、侵权使用的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流通过程中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第五,数据跨境流通的管理问题。数据治理的国际合作和数据的全球治理目前还刚开始,仍然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仍然面临很多风险。特别是在数据的国际跨境流动方面,安全保障要求更高,这种合作协调要求也更高。所以在数据跨境流动同时,如何加强数据治理的国际合作,构建更加有效的金融数据全球治理,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王兆星表示,加强金融数据治理,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推动数据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强化数据的质量与管理,大力推进金融数据标准化建设,统一金融数据的规则和技术要求,促进金融数据规范定义、规范标识、规范使用,增强数据的可比性。

  二是加强数据开放与共享,打破数据壁垒和垄断。推动建立金融数据交易机制和共享平台,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开放数据源,开展数据交易流通,逐步打破数据孤岛。

  三是加强数据运用与监管。利用新兴技术搭建基于场景的数据平台,挖掘金融数据潜在价值,开展更具有适应性、普惠性、便利性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智能化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强数据规范与法治。加快数据权属相关立法,明确数据定位,归属内容和范围,为数据开放共享、交易流通和权益分配提供法律依据。

  五是加强数据安全与保护。加大个人信息保护执法力度,超范围使用客户信息,严厉打击非法贩卖客户信息行为,清理金融业务中的不合规客户信息授权条款,保障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