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时空 > 高层观点
高层观点
王银成: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
来源:中国金融  作者:  日期:2011/11/18

——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银成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宏观经济环境及调控政策是未来一段时期影响保险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作为保险业的资深人士,您如何看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王银成:今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们坚信,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而言,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方面,第一是宏观经济的持续拉动。当前,宏观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尽管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对保险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并未减弱。规律表明,保费收入与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保险深度与人均GDP之间呈现“S型”非线性关系,我国保险业目前正位于“S曲线”的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保险业的促进作用明显。第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力推动。从需求结构看,当前中国正处于向消费普及和高额消费阶段的过渡期。扩大内需战略的推进,对消费观念与消费倾向能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保险消费增长。在积极财政政策和拉动内需政策支持下,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国内贸易平稳发展,为工程险、意外险、货运险、信用保证险和雇主责任险等创造了较大的需求空间。从供给结构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服务业,这将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和区域发展极,从而带动保险业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将推高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从要素结构看,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的要素结构调整,将带动科技保险、文化保险等新兴险种的大发展。第三是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历史性契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新农村建设的日益深入,收入分配关系的不断调整,将给保险业提供巨大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险业作为社会管理的一种有效金融工具,面临难得的机遇。

  挑战方面主要有:第一,局部的、结构性保险需求走弱,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态势有待整固。现阶段,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人口红利消失,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汽车消费下滑、国际经济不景气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疲软、紧缩货币政策下的信贷紧缩和中小企业经营困境,给相关领域的保险业务带来了不小冲击。输入性通胀与结构性通胀共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保险需求的同时,推高了保险经营成本。第二,影响保险供给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更为紧迫。经济发展形势的复杂多变和宏观调控政策调整,需要我们适时调整业务、产品、渠道、区域和要素投入结构,关注与业务发展相对应的风险与收益,优化发展方式和经营模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第三,国内外经济金融风险的累积和传递,增大了行业运行风险。随着我国保险业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化,保险业面临的风险来源增多,风险的形成、累积和传递更加隐蔽,保险业加强风险防范和化解不容忽视。

  记者:具体到财险业而言,去年,我国财险市场在实现全行业承保整体扭亏为盈的基础上,今年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激烈市场竞争等多方压力,在您看来,财险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

  王银成:我们对于中国财产保险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可以用“转型—黄金十年”来概括,即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财产保险业转型发展的黄金十年,转型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具体而言,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将呈现六大趋势:第一,发展持续较快。预计未来五年,我国财险市场业务年均增速将保持14%左右。个人保险业务和政策支持型业务以及“三农”保险领域,将成为财险行业最重要的增长点。第二,盈利保持稳健。市场主体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将为广大保险消费者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未来财险市场的盈利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第三,主体日趋多元。未来我国财险市场主体的数量将持续增加,外资保险公司、具有地方资本背景的新兴公司、保险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将成为三支重要的新生力量,保险经营将朝着集团化和专业化发展。第四,服务创新频现。科技进步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将驱动保险服务从当前的同质化、单一化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转变,服务创新将推动行业服务效率和品质实现飞跃。第五,运营加速转型。市场主体将依托信息技术进步,积极探寻有助于管控成本、提高效益的运营管理模式,向着逻辑集中化、作业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的运营管理模式转型。第六,竞争良性有序。行业的市场化进程逐步深入,理性竞争成为主流,行业监管将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记者:面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行业发展的诸多挑战,作为国内非寿险业的龙头企业,中国人保财险在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什么考虑?

  王银成:作为国有控股的大型骨干保险企业,中国人保财险无论在哪一个发展阶段、什么样的发展状态,都始终把自己作为“社会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始终坚持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负责。这就是我们的多元社会责任观,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营理念。只有把公司的发展放在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公司自身才能永续经营、基业常青,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抛弃。我想这也应当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共识,中国人保财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保障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以“十一五”为例,人保财险积极投身“三农”保险事业,开展农作物、森林、生猪(含能繁母猪)、奶牛保险,开展农房保险、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农民工小额保险,推广特色农业保险,积极服务“三农”发展。积极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在安全生产、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险种,在辅助社会管理和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倾力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工程,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南水北调、三峡大坝、岭澳核电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保险保障,世博保险服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面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南方雨雪冰冻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迅速开展抗灾救灾,及时进行查勘理赔。“十一五”期间,人保财险累计承担保险风险责任金额344.07万亿元,约为同期我国GDP的2倍多;处理各类赔案7368万件,日均处理赔案4万多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真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中国人保财险将依托公司的品牌优势、客户资源优势、服务网络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政治优势,充分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促发展,惠民生。我们将在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第一个方面是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扩大“三农”保险覆盖面,全力支持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科技保险、文化保险,支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发中小企业一揽子保险,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物流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创新金融保险服务,支持国家扩大出口、拉动内需战略;开拓海外市场业务,保障中资企业海外人员与财产安全,支持国家“走出去”战略。通过上述举措,积极服务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第二个方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医疗、养老、消费等方面的保险产品设计,在政府不增加投入、老百姓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稳定人民群众生活预期,解除后顾之忧。发挥保险财政补贴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森林、农房、渔工等保险覆盖范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第三个方面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发展财产、责任、意外伤害等保险业务,为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损失提供经济补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服务平安创建工作,积极开发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相关的责任保险业务,支持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服务政府转型、服务法治建设等保险业务,提高公司服务民生的能力和范围。

  记者:“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是中国人保财险的共同愿景,公司确定这样一个愿景,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王银成:确立“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作为我们的共同愿景,是公司服务经济社会光荣传统的继承,是公司使命宗旨的延伸,是公司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庄严承诺。这句话听起来很平淡,但里面包含了很深的情感因素。它表达和寄托了人保人一种博大、包容、大爱的胸怀,一种对于“人民保险”这块金字招牌的敬畏与挚爱,一种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此同时,它也体现了人保人对于保险经营的深刻理解与洞察。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其含义就是要通过提供完善的产品体系和优质的保险服务,保障国计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客户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社会和国家满意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一流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提高个人、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的风险管理效用,以一流的服务和销售体系为客户提供超越期望的保险服务,以一流的运营管理能力推动社会风险从等量管理向减量管理转变,以一流的创利能力实现客户价值、员工价值、股东价值、公司价值、社会价值的全面增长。

  记者:2003年中国人保财险在香港上市,成为保险业海外上市第一股,这也是中国保险业市场化的一项重要成果。那么,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和保险业深刻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人保财险准备怎样来顺应这种转型趋势?

  王银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保险业正在由要素驱动的粗放发展模式向由创新和价值驱动的集约发展模式转型,这是我国经济社会、保险行业不断前进的共同特征和必然选择。说到公司改制上市,我认为这也是一次转型。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会清晰地看到,人保财险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化商业保险公司深刻嬗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和正在发生的转型有三次:第一次,1978年,中国保险市场出现其他经营主体,公司经历了由独家经营到寡头竞争的转变,我把它定义为初级的市场化转型;第二次,2003年,公司在香港上市,实现了由单一国有产权向多元共有产权的转变,这一次转型明确了公司的产权制度安排和公司治理结构,我把它定义为体制转型;第三次,从2008年开始,公司着力推进专业化、标准化、集中化、差异化“四化”建设,重点解决公司的内部运营机制问题,建设开放、高效、透明、高度智能化的运营管理系统,我把它定义为经营管理模式转型。这次转型目前还在持续推进当中。纵观这三次转型,我们发现,它们的发生都是在宏观经济和保险业这些大的制度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公司内部制度安排的自适应、自调整,同时也反映了公司从一个制度均衡到另一个制度均衡的制度变迁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型是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从这三次转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为一种系统演化中的进化,表现为系统要素、系统本身以及系统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实际上就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顺应趋势,改革创新,只有这样公司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从目前公司第三次转型的成效来看,应该说,给公司带来了比较深刻的变化。我们确立了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思路,构建了多元销售服务体系,完善了经营管理模式,增强了组织能力,保费收入、资产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内在品质显著提升,公司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十一五”期间,公司保费收入连续突破1000亿元和1500亿元大关,在全球可比财险公司排名攀升至第7位,亚洲排名稳居第一;累计实现净利润135.75亿元,是“十五”期间净利润的3.18倍;净资产收益率由2005年的5.5%增至2010年的22.4%;2010年公司总资产达2017.85亿元,较2005年年底增长1.12倍;公司被穆迪公司授予中国内地企业最高信用评级A1级。今年以来,人保财险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营指标继续改善。回顾这几年的转型历程,我有五点体会,这些体会也是我们未来顺应转型趋势、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服务全局,保障民生,坚定不移地走协调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合规经营,防范风险,坚定不移地走合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奋进,坚定不移地走和谐发展之路。

  “十二五”时期是改革转型的关键阶段,是影响甚至决定公司长远发展态势和局面的决定性阶段,公司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推进和深化公司转型,我认为还是要靠改革创新。刚才,我谈到了公司的三次转型,面向“十二五”甚至更远的未来,我认为人保财险还将实施第四次转型——商业模式转型。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将导致保险经营边界和存续价值发生变化,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公司的商业模式问题。我们将在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的同时,探索和谋划建立价值共创型商业模式。它所倡导和追求的,不仅仅是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更关注客户、员工、股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注重它们的体验,在与相关利益者的互动协作中创造多元价值,共享价值成果,实现共同成长。这与公司的共同愿景也是一致的。实际上,我讲的“四次转型”勾画出了人保财险从历史到未来的转型路线图。我们将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大局,践行“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使命,重构市场边界,以新的战略思维和战略设计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格局,以“四个一流”为标准,以“四化”建设为路径,以组织能力的持续提升为驱动深化公司改革转型,建设良性内生增长机制,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引领行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记者:创新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当前,保险业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大好时机,请您谈谈人保财险近年来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自身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创新着力点以及下一步创新发展的路径。

  王银成:保险产业结构和保险经营的成本事后确定、定价复杂等特殊性,决定了其盈利的艰巨性和管理的复杂性。中国财险业是一个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垄断竞争市场,要提高发展质量,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另一条是降低成本,而本质上成本管理也要靠创新。因此,伴随着公司的发展转型,我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

  在理念创新方面,我们坚持外向思维,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经济规律、保险规律和管理规律,坚持科学发展,重视品质胜于规模,坚守信誉重于生命。坚持专家治司、技能制胜,强调专业创造价值。以业绩论英雄,以贡献定价值。诚信立业、稳健经营、创造卓越、回报社会,始终关注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和回报。说到底,我们始终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管理创新方面,我们把管理的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建立区域利润中心和产品线利润单元相结合的二元管理架构,推进事业部制建设,实施理赔垂直管理,设立财务共享中心、采购中心、东北后援服务中心,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实施作业流程标准化,推进信息技术全国大集中,在集约化运营管控平台上搭载第三代核心业务系统、赔付率R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等全新的管理工具,管理的集约化和精细化迈上新的台阶。在服务创新方面,我们顺应新时期保险服务的新需求和新特点,启用产品创新引擎,在深圳建立产品创新实验室,产品创新能力业内领先;积极发展电话、网络等新兴销售渠道,启用手机远程销售系统,开通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助查询平台,推出VIP客户手机自助理赔服务,保险消费的便捷性、参与度和透明度有效提升;开展“客户节”和“服务年”活动,向全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实行客户满意度测评和神秘人调查等服务监督举措,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下一步,我们将增强创新动力,深化改革转型,着力培育内生增长机制,构建以价值增长为驱动的发展模式、以成本管控为核心的盈利模式、以集约化平台为支撑的管理模式、以客户满意为导向的服务模式、以资源能力为基础的竞争模式,全面提高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打造高品质的百年老店。

  记者:面向未来,在建设“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的征途上,您认为支撑中国人保财险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王银成:现代企业不仅是经济组织,也是“文化组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基。纵览国内外成功的企业尤其是“长青”的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拥有成功而独特的文化元素。在公司深化改革转型、建设“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的关键阶段,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公司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事实上,我们非常重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育。首先是从学习型组织建设抓起,只有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公司才会有发展前途。我们每个月都会开设总裁共享课堂,邀请各领域的专家来授课,员工通过学习打开眼界。其次在这个前提下,公司系统上下来研究我们的共同愿景,调动大家热烈争论,反复研讨,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愿景宣言,从理念到发展路径都进行详细地阐述和定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年年说一套,一年一个新思路,使广大员工始终能感受到公司愿景宣言的号召力与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我们认为公司内部要营造一个“理解、信任、尊重、和谐”的工作氛围,推行司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施员工增值计划和员工关爱工程,并最终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开放、高效、透明、高度智能化的运营管理系统,使中国人保财险成为所有员工的共同家园,这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采访后记:“做企业没诀窍,也没有那么复杂,谁也不比谁明白多少,关键在于能不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干实事”。这是我们采访中王银成总裁反复提及的一句话,这句话正是一名企业管理者思考并努力践行的心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家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大的非寿险公司将继续在求真、务实、拼搏、创新的氛围中破浪前行。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