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信息化 > 热点扫描
热点扫描
强化“大资管”、“综合化”策略 打造“利润精品银行”
来源:每经网  作者:谷晶  日期:2016/11/16

  "存款立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传统经营理念,在利率市场化尚未萌芽之时,通过吸收存款而获取的利差收益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利率市场化的日渐成形,正逐步引导银行转变经营思路,尊重市场的选择,多元化地开拓利润来源,探索"价值立行"的新思路,将利润作为银行发展的目标,做利润精品银行。

  一、存款渠道的变迁

  存款历来是商业银行竞相追逐的规模来源,在利率管制、规模至上的发展阶段,银行通过获取低成本存款,并为企业发放贷款,依靠存贷利差实现效益。可以看出,管制之下的存贷款利差,是银行的生存基础。长久的利率管制,也让银行仿佛只是施行简单借贷的机构,弱化了银行运用资金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功能。

  银行是通过经营风险、运用资金引导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市场需求的。从金融运行的逻辑出发,在运用资金、配置资源的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决定利率高低的自然也是市场。利率市场化使资金价格的引导作用得以回归,实现了银行对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金融媒介,是利率市场化的施力者,也是受力者。当前,由利率市场化逐渐激发的金融脱媒进程,让银行在传统领域面对诸多同质化竞争,尤以存款的分流最为明显。资本的逐利性被释放了,这与曾经以稳定的存贷利差作保障的收入模式截然不同,为"资本的逐利性"服务成为了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的生存基础。

  存款是银行业务的代表性指标,也是受利率市场化影响最直接的指标,银行的基础借贷功能决定了银行不可能因为失去了稳定的来源而摒弃规模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梳理存款渠道的变迁,通过历史沿革的大趋势获得启示。

  存款渠道的变迁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在中小股份制银行成立前,金融机构仅有四大行及信用社等机构,它们按照国家既定政策实施信贷支持,根据基准存贷利差获取利润,吸收和运用资金的渠道单一。存款除了上述银行外并无其它获利渠道,同业间的利率也无差别,资金成本相对较低,银行来自存款分流的压力相对较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本着市场经济的原则,国家陆续成立了中小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也陆续进入,为存款在金融领域内的流动开放了渠道。金融领域的更大范围的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亦于1996年启动,伴随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于2005年后相继落地,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也随之出台。2008年,金融危机激发了我国将"类金融机构"阳光化、四万亿信贷刺激等一系列行动,存款向房地产、股市等领域的流动开始加剧,各类"类金融机构"纷纷开展存款业务,并以较高的存款利率成为银行存款分流的新军。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的起落,较高的回报率已将银行存款利率的制约性暴露无遗,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存款压力凸显的同时,也倒逼利率市场化尽快落地。

  此外,相对于大型银行,中小股份制银行面临的资金成本压力更大。中小银行为满足存贷比监管的要求,积极应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的流动性收紧,不得不从同业市场拆入资金,以同业负债支撑资产,导致同业存款的争夺日趋激烈,同业资金成本的上升也成为必然。同时,由于信贷规模受限,银行贷款派生存款的能力受到抑制,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展开激烈争夺,出现了多种多样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的营销策略,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和经营成本。

  二、2016年上半年货币市场宏观情况

  (一)全国整体情况

  2016年上半年,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保持低位稳定运行,在货币总量增长、M1同比增速提高的同时,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速明显放缓。

http://image.nbd.com.cn/uploads/articles/images/297360/QQ__20161116115407.x_large.jpg

  图1 货币供应量增速走势

  货币总量方面,M2增速比3月末低1.6%,M1、M0的增速分别比3月末高2.5%和2.8%。M2增速回落,说明社会总需求已逐步放缓;M1和M0增速自2015年二季度以来持续回升,则反映了在低利率环境下,受到房地产销售回暖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居民和企业资金的灵活性提高,持币人的自主选项增多。

  金融机构存款方面,本外币各项存款增速比3月末低1.9%;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速比3月末低2.1%。从存期看,活期存款增量比上年同期大幅提升31.8%;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1.6万亿元,是推升M1的主力军。

  (二)A银行整体情况

  在金融机构存款增速放缓、活期存款占比增加的大环境下,A银行的存款余额在寻求增长的同时,主动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将重心放在对非息收入的挖掘上。

  A银行2016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A银行总资产比上年末增长9.46%,存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8.56%,做大资产、寻求存款以外的规模增长的经营思路得到贯彻,规模结构逐步多元化。

  营业净收入同比增长11.66%,净利润同比增长4.49%,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17.85%,其中,非息净收入同比提高2.7%,理财产品余额达到空前的1.04万亿元,比年初增长8.60%。由下图可以看出,由于果断地将经营思路向利润指标倾斜,A银行自2014年以收入结构逐渐向好的态势得到了延续。

http://image.nbd.com.cn/uploads/articles/images/297371/QQ__20161116115812.x_large.jpg

  表1 A银行近期报表核心数据

  三、存款分流渠道

  从人民银行及各大研究机构的市场研判可以看出,市场资金已习惯于由单一的银行存款成趋势地实现分流,只要资金价格更高。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加快了金融脱媒的速度,让资本的逐利性成为资金流动的指向标。同时,从2016年上半年的经济指标看,GDP实际增速同比下滑0.2个百分点,下降趋势持续,但CPI重新站在2以上等利好也表明整体经济呈现企稳迹象。由于2015年至今的6次降息使市场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宽裕,因此,在降息、降准难以在短期内再次出现的预期鼓动下,银行存款向证券等渠道转移的剧情将持续上演。

  (一)分流主阵地

  如下数据所代表的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脱媒的催化态势,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常态:

  证券市场方面,2016年上半年,股票市场筹资额大幅增长。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增发、配股、权证行权等方式累计筹资6616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A股筹资6440亿元,同比增长38.1%。

  银行理财方面,2016年上半年,402家银行共发行了54140款理财产品,其中面向个人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达44429款,发行银行数同比增加77个,增幅达23.69%,个人理财产品发行量同比上升5957款,增幅达15.48%。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商业银行整体发行量占比继续扩大的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也展示了强劲的上升势头,整体发行量占比同比上涨了11%。

  债券方面,2016年上半年,受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裕、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金融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大宗商品价格走强、英国脱欧等国内外多空因素叠加影响,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累计发行各类债券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0.2%,突出表现在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和同业存单发行快速增长。6月末,国内各类债券余额57.4万亿元,同比增长44%。

http://image.nbd.com.cn/uploads/articles/images/297363/QQ__20161116120042.x_large.jpg

  表2 2016 年上半年各类债券发行情况

  保险方面,2016年上半年,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37.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8%。需要注意的是,在保险业资产中,投向银行存款的资金同比下降11.9%,其它投资类资产同比增长32.7%。

http://image.nbd.com.cn/uploads/articles/images/297383/2.x_large.jpg

  黄金市场方面,经济下行期,黄金本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保值产品,加上英国脱欧的催化,黄金价格在可以预见的周期内将保持比较稳定的上升趋势。2016年上半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总体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其中,黄金累计成交2.52万吨,同比增长55.49%;成交金额6.51万亿元,同比增长65.89%。

  可以看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于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银行负债出现的变化可以归纳如下: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变化明显,存款在一段时期内还将是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理财化的趋势将进一步突出。

  (二)同业"价格战"

  除了上述存款分流的主要阵地外,由于利率市场化下的同业竞争尚未全面摒弃"价格战"的原始模式,存款的内部流转已成为银行存款流失的另一个阵地,并带来一系列影响。

  同业竞争加剧促使银行风险偏好提升,存款型理财产品、金融市场投资、主动负债等方式在银行负债业务中的重要性将显著提高,资产负债组合管理难度加大。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面临的资金价格的不确定性提高,同业竞争压力加大,当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低于同业价格、而贷款利率高于同业价格,就会面临丢失优质客户的风险,反之则面临着巨大的利息损失。因此,定价管理面临考验,综合考量自身和市场竞争情况给出最优定价,成为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为明显的影响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有了一定的自主定价权力,通过利率工具竞争成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上述存款资金流向分化是其中一个表现,它导致揽存难度加大,来源不稳定。另一个表现则是,随着银行存款稳定性下降、负债成本上升,中小商业银行更加依赖银行间融资来支持业务增长。同业负债规模和比重的扩大,在丰富银行负债来源的同时,也使银行总体流动性缓冲区受到较大挤压,给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从存款分流原因看打造利润精品银行的必要性

  利率市场化的启动可以追朔到1996年,直到2015年才放开存款利率的全面管制,近20年的市场预热交杂了市场的博弈和对银行治理的突破。存款分流仅仅是利率市场化的表象之一,表象之下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一)深层原因

  1.资源配置的合理需求

  利率市场化的本质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如出一辙,尊重市场的导向作用,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银行通过利率工具所起到的资源导向作用很突出,因此,健康的利率工具必须能让资源配置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造利率工具,符合逻辑;尊重资本的逐利性、允许存款向需要资金的阵地分流,符合逻辑。

  2.预期已经形成,银行公司治理逐步向利率市场化靠拢

  近20年的预热已将利率市场化的趋势融入了经济、金融的各个领域,各银行也在按照这一趋势长时间地推进公司治理,公司架构、考核标准、战略意图与利率市场化的预期逐步接近,对市场定位、差异化经营、成本控制有了接地气的思考,更倾向于关注利润、实现价值,规模性的指标被普遍认为是更适合作为实现价值、开展渠道合作的条件予以重视。存款分流,既是资本逐利性的结果,也是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经营的或被动、或主动的选择。

  3.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衬托出现有银行管制的制约性

  利率市场化激发了金融体系的活力,第三方机构在资金配置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促使银行边学边做,原有的银行管制需要注入新的理念。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将金融服务渗透到需要资金的各行各业,已经促使银行突破物理网点、单纯网上银行等限制,开始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改造,在合规的前提下,银行服务需要没有死角。

  (二)成都分行辖内的存款分流原因

  利率市场化所造成的存款分流,除上述普遍性的原因外,在成都分行辖内,也体现出一定的地域因素。

  1.楼市回暖

  2016年上半年,成都主城区和近郊住宅成交量及价格均实现同比增长,主城区商品住宅成交46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5%;近郊成交746.6万平方米,同此增长17.2%。绝对值为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http://image.nbd.com.cn/uploads/articles/images/297366/QQ__20161116120308.x_large.jpg

  图2 成都各区域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及同比增速

  2.同业竞争

  利率市场化后,本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面临存款分流的巨大压力。据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发布的6月成都市金融运行数据显示,6月末,成都市辖内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减少,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比上月减少213.40亿元。在同业竞争的压力下,中小银行在半年末存款冲高明显的情况下,存款总量仍未浮出水面。

http://image.nbd.com.cn/uploads/articles/images/297367/QQ__20161116120500.x_large.jpg

  图3 成都市辖内机构2016年6月一般性存款增长情况

  在自律机制要求的范围内,同业普遍根据客户管理资产、综合贡献度进行存款利率界定,但由于同质化竞争和指标压力的严峻挑战,成都市场普遍采用原始价格战的方式使用管制范围的利率上限吸引客户,导致存款在关键时点常态化地在各金融机构之间流动。由于成都地区的民间金融呈发展趋势,民间金融公司也加入到关键时点的存款争夺,其近乎自由的利率定价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获取造成极大的分流,并呈现常态化趋势。同时,由于经济下行的影响,本区多数民间金融公司在揽存后并未采用以往的直接放贷的方式,而是推出了灵活的理财类产品,对于这部分分流存款的沉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回流存款造成压力。

  (三)打造利润精品银行的必要性

  不论是具有普遍性的深层原因,或是具有地域因素的特殊原因,存款分流已足以警示银行要尊重市场,按照市场的导向,从战略上转变经营思路,以全新的定位投入到过去并不主流的领域中。从存款分流的多种原因回溯,银行在客户收益、服务种类、产品覆盖上均体现出相对弱势,均留有经营客户的真空地带,长此以往,存款分流所紧密关联的客户分流、利润分流将愈演愈烈。

  鉴于此,A银行认为,银行经营要改变规模导向,抓住核心和基石,利润即为银行发展的核心,客户即为银行发展的基石。A银行提出,要以创造价值为导向,打造"利润精品银行",回归银行发展的初衷,将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作为获取利润的主渠道。

  建设"利润精品银行",主要基于如下三个方面的必要性:

  一是对银行"三性原则"的回归。《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应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作为监管机构对银行的基本要求,获取利润、实现效益是银行不可推卸的义务。

  二是存款分流说明,在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银行所能给予客户的存款收益有限,从资本的逐利性考虑,银行需要凭借其它机构所不具备的产品和服务品种,吸引或留存客户,并获取相应利润,否则,就将面临发展基础的流失。

  三是当前处于经济下行期,经济波动虽然暴露了银行获利能力的不足,但相对其它行业而言,银行具有天然的安全性,银行可以凭借这一先天优势,为客户提供资金保值、行业分析、信息咨询等差异化服务,在某些领域保持与其它机构的相对优势,从而获取客户和利润。

  五、普适性对策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让银行在存款、客户、利润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银行人需要做的,并不是牺牲利润,以高价或其它奇葩的方式将存款"换回来"。应该认识到,存款、客户、利润的分流,是银行业传统生存方式受到全面挑战的标志,是依靠利差实现盈利时代的终结。银行的生存需要从战略、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上进行彻底改革。借鉴其它机构或行业的做法,部分可行,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蓬勃发展的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都是紧密依托其自身特性开展的,银行借鉴它们是为了自身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并不是成为影子银行或互联网金融机构。毕竟,银行是国家金融战略的执行者,不是金融规则的单纯使用者。毕竟,银行人的目标是借助利率市场化的阵痛,实现银行业的重生。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已经很明显,普遍而言,银行的对策是需要转变各项业务的发展思路,加强主动负债,完善利率定价机制,服务上更加以客户为中心,以此催生各项业务发展的新常态。

  (一)主动管理负债

  面对"大资管"趋势,商业银行应转变以存款为中心的负债管理思路,建立包括存款、理财及同业存款等的统筹管理内容。同时,加快向主动负债管理转型,把握存款增长源头,从稳定负债构成、分散负债来源、控制负债成本等方面,主动管理负债业务,提高负债质量。另外,要积极转变理财业务发展动因,细化理财业务服务和管理,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回归代客理财的初心。

  (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

  利率管制的逐步放开,成为了原始的"价格战"的开端,既是银行对存款分流的恐惧,也体现了对自主定价工具的认识还处于摸索阶段。存款利率"一浮到顶"成为同业在初期的普遍选择。现在,商业银行已逐渐将利润作为经营关注点,将价值银行作为战略目标。符合逻辑的做法是,逐步通过客户细分和客户综合贡献度等管理和评价工具,实施差异化定价,从差异中实现客户和银行的价值,才有利率市场化的良性发展。

  (三)提升服务品质

  银行服务的实质是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方便,服务品质的提升更多是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对金融趋势的分析、对产品的设计、对客户资产的投资建议是服务品质的重要评价因素。因此,我们在说"以客户为中心"的同时,要有"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通过完善客户分层营销服务体系和考核激励体系,提升拓展客户和维护客户的能力,实现客户规模、产品覆盖和综合贡献的提升。此外,银行作为服务机构,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同时,要关注被互联网金融排除在外的人群的金融需求,可以引导客户线下线上转变,逐步克服物理壁垒。

  六、打造利润精品银行--以A银行为例

  利率市场化已经颠覆了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银行的传统盈利渠道。普遍而言,中小股份制银行已采取各种措施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降低期限错配风险,并把完善服务和产品功能置于发展的优先位置,以服务和产品的价值提升银行的价值,在规模之外获取服务和产品带来的利润。简而言之,就是将"价值"作为经营愿景,将"利润"作为经营目标,打造利润精品银行。

  以A银行为例,其经营策略和经营战略已经陆续调整,包括管理杠杆的改变、产品结构的变化等,都是在应对利率市场化。从2012年A银行开始调整存款利率上限以来,在建设"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的战略愿景指引下,通过聚焦公司银行、零售银行和金融市场三大板块,A银行的传统公司业务稳健运行,零售二次转型效果凸显,金融市场业务借助"商行+投行"、"银行+非银"、"表内+表外"、"境内+境外"的经营模式,有力提升了非息收入占比。顺应存款分流、大资管、大交易的趋势,突破单纯的规模导向、"做利润精品银行"已成为指导A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共识。

  结合利率市场化所催生的以价值为导向的经营思路,A银行李庆萍董事长提出了清醒认识银行发展趋势的要求,指导A银行与利率市场化共同进步。一是银行利差收窄所带来的利润增速放缓,银行要通过提供服务和产品创新获取中收;二是把握利率市场化趋势,明确获取收益的底线,避免资金成本高企;三是银行业已进入跨界竞争阶段,要树立"泛资管"和"泛投行"的意识,打造"资管超市",为客户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四是金融互联网化要突破对传统模式的修补,重构商业模式。

  在建设"最佳综合融资服务银行"的战略愿景指引下,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已全面辐射到A银行成都分行的各项业务领域。成都分行将尊崇本区市场的引领,以价值为导向,强化"大资管"、"综合化"的策略,将获取利润作为工作的重心,成为"利润精品银行"。

  (一)提高轻资本业务收入占比

  当前,银行资本的稀缺性突出,发展轻资本业务是银行的发展趋势。成都分行将坚持以价值为导向,通过资源配置、考核压力传导、发展指标的相互匹配,促进轻资本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同时,通过加强产品交叉培训、案例示范,推动全行经营转型和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二)实现客户经营全覆盖

  成都分行将通过组建重点客户营销专家团队,强化客户经营的全功能和产品全覆盖。专家团队奖涵盖业务条线各部门"专家",全流程参与选定客户、拟定计划和实现收益,全方位服务重点优质客户;同时,深挖重点客户需求"触点",分类营销重点客户,根据需求匹配相应产品,通过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提升产品服务的深度、广度及创新度,加强客户黏度。

  (三)打造"大资管"业务综合服务平台

  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随着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息差不断收窄,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大资管"业务将是成都分行未来发展的重点。成都分行将把满足客户的综合金融需求放在第一位,借助A银行综合金融平台,发挥除了传统借贷之外的差异化优势,形成合力整体推动。成都分行将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非银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等的联系,搭建"大资管"信息平台,制定系统化的业务合作方案,围绕总行资产管理中心开展营销推动,全面发展"大资管"业务。同时,以公司银行部、投资银行部、金融同业部为核心,全面梳理"大资管"重点产品,建立顺畅的"大资管"项目合作、产品设计磋商机制,构建分行"大资管"项目综合数据库,全面掌控项目信息。

  (四)加强产品创新

  产品是实现"利润精品银行"的武器库,只有强化产品的创新,才能以差异化的"价值"获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成都分行将加强对创新的引导力度,加大对有价值创新项目的激励,加强对创新业务的专项支持,确保优质创新项目高效落地。同时,加大对推广性强的创新业务的宣传,实现优秀创新业务对分行业绩的拉动,发挥创新业务的最终价值。成都分行还将强化同业和市场调研,结合我行实际推动分行同类产品的创新,保持我行在同业中的创新步伐和领先优势。

  银行是国家经济的重要一环,它存在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的资金融通,实现资源配置。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应该让银行业对尊重市场、以价值立行的必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它说明,现有银行体系和服务,并不能满足所有领域的资金需求,这不符合建立银行的初心。顺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其实是让银行回归"通过金融服务创造价值"的本质,通过银行这一较为完善的综合金融平台,为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利率市场化的阵痛更像是一种鞭策,只有尊重市场,做好逆水行舟的准备,坚定"利润精品银行"的发展目标,才能在不进则退的现实面前笑到最后。

  原文阅读: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16/1053349.html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