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技术前沿
技术前沿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AI可用于管控金融风险
来源:澎湃新闻网(上海)  作者:  日期:2017/7/9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

  伴随着金融科技这个新事物,监管科技(RegTech)也被提上日程。

  7月9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表示,中国发展监管科技非常必要,未来监管当局可以从金融机构直接抓取底层数据,这样就不需要金融机构或者金融科技公司向监管当局报送数据了。

  RegTech被定义为一种科技创新应用,用以应对监管要求合规的复杂挑战。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将其描述为“运用新技术,促进达成监管要求。”

  孙国峰在演讲中回答了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在中国发展RegTech,谁来推动,运用在什么领域,如何运用,谁来开发系统以及谁来买单。

  孙国峰表示,在中国发展RegTech非常有必要,除了满足监管需要的角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就是中国的金融市场比较大,发展速度快,跨行业、跨市场,有很多新的产品,很多创新,这些创新也隐含着一些金融风险,为了应对这些金融风险,需要加强金融监管。

  “但金融监管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面对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的产品,这么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数据,单纯靠人力进行监管,恐怕难以满足监管的需要。所以,在中国,RegTech不仅可以用来监管Fintech的发展,还可以满足监管当局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防范和划界能力的提升,”孙国峰表示。

  孙国峰认为,在中国金融监管是最具有包容性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不一定有足够的研发RegTech技术的动力,所以在中国推动RegTech的发展,可能更主要的是从监管当局角度来推动。

  RegTech具体可以应用在什么领域呢?孙国峰指出,从国际看,主要是监管合规,也包括反洗钱、网络安全,在中国,除了这些方面以外,很重要一个应用的领域,就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的提升。

  人工智能可能成为监管科技的重要核心。孙国峰称,首先,发展RegTech,可以解决监管者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避免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而导致的监管不力问题;其次,人工智能的引入,可以使得监管具有更高水平的全局优化计算能力;最后人工智能可以被用于预警系统性金融风险。

  “我们人类发现不了的(风险),人工智能可以发现,”孙国峰说。

  对于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监管科技,孙国峰表示,在微观层面,要建立金融科技行业监管规则,要实现风险监管的全覆盖,避免监管空白,要进行穿透式监管,把资金来源中间环节和最终的投向,穿透连接起来。在此基础上,综合全链条信息判断业务属性和风险特征,执行相应的监管规则,可以积极探索分类分级监管,针对经营规模、技术和风险能力,不同的机构的业务准入、创新方面,采取分级分类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

  而在宏观层面,要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孙国峰发现,金融机构如果都采取人工智能、自主学习的方式管理风险,一方面微观的金融风险可能增强,另外也可能导致顺周期行为,现在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对客户风险的判断,通过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出现一个冲击之后,反应速度可能是毫秒级的,“如果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瞬间都采取同样一个行动,比如一个负面冲击来以后,同时收缩授信额度,那对金融业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要通过宏观审慎的监管,采取逆周期的操作,避免顺周期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推动金融数据标准化,监管当局还要针对行业技术标准,有效规范市场准入、退出制定相关的规则和标准等。

  至于谁来开发中国的RegTech系统,孙国峰表示有三种路径:

  路径一:由金融监管机构自身独立研究和开发RegTech的系统。

  路径二:金融监管机构将RegTech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外包,金融监管当局可以提出需求,专业的RegTech机构进行开发设计。

  路径三:金融机构或Fintech公司开发RegTech系统,由金融监管机构进行选择和整合,包括评估,也可以聘用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评估,在这个基础上,形成适用于整个行业的RegTech系统。

  最后,谁来为RegTech的成本买单?孙国峰认为有必要推动监管成本适度内部化,也就是说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公司,适当分担监管当局发展RegTech的成本,“因为从Fintech(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来说,为了有一个很好的监管环境,也有必要支付一些这种成本,可以把这种成本看作为了推动Fintech行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所必需的。监管成本适度内部化,可以有助于解决监管的激励约束问题,也可以缓解金融监管中的不公平性问题。”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