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4年1月s
中国工商银行原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单怀光:梦想与耕耘

中国工商银行原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单怀光

  日月如梭,往事并不如烟。1985年,我调入工商银行科技部,先后担任科技部副主任、总工程师、总经理;2001—2002年,任工商银行海外数据中心总经理。作为一名银行科技工作者,我带着梦想潜心耕耘,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商银行的科技事业中,与科技同仁一起绘制最绚丽的工商银行科技蓝图,用自己的才智和心血为工商银行的科技事业发展书写丹青。

  在总行领导的正确决策和支持下,在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工商银行坚持勇于探索,自主创新,到本世纪初,在“科技兴行”的方针指导下,从1987年SAFEⅡ应用投产到自主开发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CB2000)成功上线,再到“大机延伸”工程及数据大集中“9991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的落地,走出了一条具有工商银行特色的金融科技发展之路,完成了“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电子化的战略任务。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工商银行1990年开发了全国联行对账系统并获成功,这也是全国第一家用计算机网络来做银行业务;1995年开发的批量电子汇兑系统,使工商银行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汇划资金24小时到账;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意义深远的工商银行“大机延伸”工程;1998年底实现了全行所有地市分行对公网点上挂大机中心的目标;1999年底,所有储蓄网点完全上挂大机中心……点点滴滴,无法一一言表。

  在此期间,我感触最深、难以忘却的莫过于数据大集中工程,这一工程难在决策,难在坚持。20世纪90年代,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引领银行变革的浪潮中,我和同事们反复探讨和研判,希望能够先于同业洞察信息技术的变化,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机遇,赢得技术领先优势。

  数据大集中工程是工商银行在业界率先实施的工程,是中国银行业信息化的标杆,更是一次划时代的技术革命。但是,由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对技术趋势了解的程度有限,像“9991工程”这样的“大集中”理念不可能一下子为人们所接受,甚至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提出来,而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办法逐步推进。1997年12月,我们将这一构想写成专题报告向总行党委汇报,并很快得到批复:要抓紧研究,拿出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

  回首峥嵘岁月,如今依然澎湃。我此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在关键时刻得到了总行领导的支持。1999年的2月,由当时工商银行主管科技工作的杨凯生副行长带队,对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美洲银行、安泰保险等国外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进行考察,最终形成一份详尽的考察报告。时任工商银行行长刘廷焕在考察报告上批示:“同意调查组的建议,技术保障部要立即组成专题工作组,在5月底提出《大集中建设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后,我们提交了两份相关报告,制定了工商银行电子化建设的目标——技术高度集成,营销高度集约,管理高度集中,达到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并邀请我国知名IT专家和学术权威对该方案进行论证。1999年9月1日,工商银行正式拉开了建设全行大集中电子化体系的序幕。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工商银行已经构建了强大的信息技术基础,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达到了国际商业银行信息化的领先水平,为全行适应复杂竞争态势、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用工商银行陈四清董事长的话来说,银行是科技密集型行业,工商银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信息科技的创新史。今后一个时期,技术创新在构建银行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将逐步显现,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变革,正是谱写“科技兴行”新篇章的着眼点,也是工商银行科技再出发的新起点。

  在此向为工商银行电子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感谢!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4年1月增刊目录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文武:走..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赓续“科..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杨龙如:从..
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总经理陈满才:..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总经理刘方洲:夯实..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罗毅:创..
工银科技董事长李六旬:金融科技砥砺发展..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