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4年11月
江南农商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王栋海:研发一体化,铸“江南”新引擎

江南农商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 王栋海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江南农商”)深入贯彻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精神,全力推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落实,加速数字化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数字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江南农商积极构建业务研发运维一体化(BizDevOps)体系,通过自主研发平台与现有系统的深度融合,为研发流程的效率与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2023年,江南农商从代码合并到部署在对应环境的平均耗时环比下降了80%,为研发团队的敏捷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江南”之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业务需要的提升,江南农商建设的应用日益增多,对研发部门响应速度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以往的研发模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主要体现在从需求提出到投产交付的时间较长、流程繁琐而效率低下、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交付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工交付效率低

  不少应用采用人工交付,耗时长、效率低,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工作效率的下降;缺乏有效的交付管理流程以及统一的交付工具,无法保障交付质量和效率。

  2.变更流程复杂

  在研发过程中,变更代码的成本过高,一次变更交付流程花费的时间远远高于实际开发的时间;不同的研发角色之间往往依赖线下沟通,应用变更的交付流程和数据难以追踪和管理。

  3.缺少统一的管理和平台工具

  各个研发团队还保留着各自的交付工具和源码管理工具,管理和操作方式不同,无法根据研发交付流程进行集成,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流程和规范。

  二、一体化协同平台的规划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江南农商从自身实践出发,提出了一体化协同的工程理念(如图1所示),并自研了工具平台——一体化协同平台,旨在打通开发、测试、生产等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支撑平台和高效的协作流程,构建统一的企业级技术与管理标准,通过操作自动化提高软件交付效率,缩短软件发布周期。一体化协同平台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图1 一体化协同的工程理念示意

  1.应用交付图形化

  一体化协同平台将应用的交付过程进行平行解耦,分割成独立的可执行单元,在一体化协同平台上进行图形化的流程编排,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应用架构和交付场景。此外,平台内置了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引擎,可支持大量交付任务的并行执行,极大缩短了构建部署等工作的耗时。

  2.版本管理自助化

  一体化协同平台的持续交付功能改变了以往配置管理组织级的交付模式,实现代码合并、构建、部署等一系列操作的自动化,为研发团队赋能。同时,一体化协同平台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可视化的分支管理功能,可根据不同的研发需求进行分支权限的精准分配,由平台完成开发分支权限的控制。

  3.交付流程定制化

  一次应用的交付需要多人协作配合完成,因此一体化协同平台底层基于标准化的业务建模标准Bpmn2.0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既可满足管理方面的审批会签等流程需要,也能满足交付过程中的人工与自动化操作要求;同时可通过图形化的配置将业务流程中相关的人员、业务、环境等进行组合,以满足多种类型的场景需求。

  三、一体化协同平台的实施落地

  为了更好地体现一体化协同平台的价值,江南农商从应用信息数字化、源代码集中式管控和模块化部署三个方向开展了全面的实施推广工作。

  1.以应用为主体进行数字建模

  江南农商将应用相关的架构、代码、制品、环境、服务器、研发团队等信息统一配置在一体化协同平台中,以应用为主体进行数字化建模,构建专属的应用模型和交付流程;以应用架构为模型核心进行扩展,把应用包、代码库、制品库、服务器有序地拼接起来,清晰地展示应用的全景配置信息,在一体化协同平台上能够直观地看到应用的逻辑架构、构建和部署过程、服务器等关键信息。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已有超过60%的应用在一体化平台上进行了数字化建模,关联了800多套环境和1500多台服务器,设计并完成了1200多个交付流程,为应用的持续交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代码仓库的迁移与初始化

  江南农商将分散在ClearCase、SVN、Git等不同源代码版本控制系统中的代码进行统一迁移,并将这些重要的代码资产集中存放至统一的Git仓库,实现标准化管理;将一体化协同平台、Git仓库与研发管理平台三者深度整合,研发管理平台负责需求的受理与权限的申请,一体化协同平台负责需求分支的创建与提交权限的管控,Git仓库负责源代码的存储,确保了研发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已有204个代码仓库和24162条分支在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下运行。

  3.应用的持续交付及自动化配置

  依托一体化协同平台的在线图形化工作流编辑功能与自动化流程执行引擎,江南农商在应用实施的过程中,制定了区别于基于云平台的主流实践路径,无需对应用的技术栈和开发框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而是通过前期调研与组件开发,将每个应用的构建与部署脚本进行模块化封装,实现了灵活的编排与组合,以满足不同应用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已有308个应用在一体化协同平台的助力下实现了自动化交付,这一数字占总应用数量的60%,而对于那些更新频率较高的应用(至少每月更新一次),覆盖率更是高达90%。这一创新实践简化了应用的构建与部署流程。

  四、一体化协同平台的成果效益

  一体化协同平台在企业级研发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全面融合的生态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工作流管理、自动化任务执行、多应用并行处理以及与工作紧密相关的待办事项处理,实现了各项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无缝对接,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形成一个高效、灵活、响应迅速的在线工作环境。

  1.研发过程更加规范透明

  通过一体化协同平台的串联,江南农商实现了工具平台与管理平台的紧密结合。当研发流程管理平台受理需求任务时,一体化协同平台会根据需求是否需要进行资源变更,智能决定是否创建开发分支。随着需求阶段的推进,一体化协同平台会适时锁定开发分支。当需要进行资源变更时,研发人员通过一体化协同平台自主发起变更申请,并将变更与相关缺陷关联起来,通过一体化协同平台将开发内容交付到测试环境,做到“变更有因,交付有果”。所有开发内容在推进至下一阶段前,都会经过严格测试与验证,确保了软件的质量与稳定性。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研发人员已通过一体化协同平台推动24343个需求的测试移交与关联缺陷的修复,覆盖75.9%的研发需求。

  2.研发团队更加灵活主动

  在应用接入一体化协同平台后,研发团队能够自主发起需求和缺陷转测,并提交待变更的资源,如源代码和文档等。提交变更内容后,平台会自动生成变更文件清单,根据不同的变更类型(修改、新增、删除、冲突)分别进行展示。研发负责人组织在线的变更审计,确保目标代码与源代码一致,并对比验证需求代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随后,平台根据变更清单匹配需要构建的模块,进行动态增量构建,并根据构建的应用目标文件动态执行相应的部署组件,确保变更范围最小化。整个构建和部署过程均由平台自动完成。这一功能的推广不仅增强了团队的自主性,还显著提升了资源流转的效率,使整个研发过程更加流畅和精准。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一体化协同平台累计活跃用户达到941人,占总研发人数的七成以上。2023年,研发团队在线组织了46188次变更审计,完成了37215次测试环境的自主交付,比2022年交付频次提升了21%。

  3.需求交付更加准确高效

  江南农商早期采用以ClearCase、Jenkins、自动化部署平台为主的研发运维模式,在交付过程中,不仅需要繁琐的人工操作,还伴随着大量的线下沟通,这无疑是交付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一体化协同平台的广泛应用,这一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一体化协同平台提供了在线合并代码的功能,可解决源代码合并时出现的冲突,并支持多人在线协作,极大地提高了源代码合并的效率;同时,基于配置化的多路并行交付,实现了多应用、多需求的交付。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用户使用平台完成了114397次代码合并,平均每次耗时仅23分钟,与之前平均长达3~4小时的合并时间相比,效率提升了90%。同时,在已完成的113700次交付任务中,交付返工率仅为3%,实现了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

  五、展望未来

  一体化协同平台为江南农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支持,不仅优化了内部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业务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但是,一体化协同平台在环境治理、运维自动化、制品管理、数据治理等多个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行不断创新与完善,进一步挖掘平台的潜力,为全行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体化协同的工程理念也将持续迭代更新,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结合,推动业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促进金融科技从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下一步,江南农商将继续深化一体化协同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以智能化研发为引擎,驱动业务飞跃式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迎接数字化时代的美好未来。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软件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陈..
平安银行金融科技部技术总监王晴:平安银..
宁波银行金融科技部常务副总经理陈卫华:..
江南农商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王栋海:研发..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高级专家杨一军..
欧盟《数字运营弹性法案》带来的合规挑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软件研发中心高级信息技..
浙商银行数字化改革推进办公室主任董佳艺..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