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信用卡 > 2014年11月
当前银行卡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访中国银联助理总裁舒世忠

本刊记者 杜娟

  2002年3月中国银联正式成立,标志着“规则联合制定、业务联合推广、市场联合拓展、秩序联合规范、风险联合防范”的银行卡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十二年来,作为中国的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处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在建设和运营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推广统一的银联卡标准规范、创建银行卡自主品牌、维护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的同时,中国银联也肩负着构建行业风险管控体系、保障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的重任。近日,本刊记者就银行卡风险管理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银联助理总裁舒世忠。一问一答间,我们看到了中国银联推动建设银行卡“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生态圈”的决心与信心。

  《中国信用卡》:站在银行卡组织的角度,您认为目前我国银行卡业务风险现状如何?

  舒世忠:从2002年开始,我国银行卡产业历经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期。令人欣慰的是,在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等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银行卡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风险总体可控。中国银联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银行卡欺诈率和信用卡欺诈损失率均持续低于全球和亚太地区的风险平均水平。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支付脱媒、账户脱BIN的支付工具演变加快,以非金融支付机构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多元,支付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各种终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活跃,小微企业及个人资金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诚信体系及互联网金融法律环境建设滞后,普惠金融服务不足,金融消费者安全意识薄弱。银行卡业务风险总体表现为传统与新型风险交织,个案频发以及总体风控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可称为处于全球最复杂的支付风险环境之中,银行卡风险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信用卡》: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发展,银行卡风险防控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舒世忠:一是受理市场风险形势严峻。目前,伪卡、套现、套码、切机等风险和违规问题频出,乱象丛生。从2014年初爆发的大规模预授权风险事件到日常的伪卡盗刷案件,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商户与持卡人甚至是犯罪分子合谋欺诈,反映出部分收单机构在商户拓展、商户管理及风险管控方面十分薄弱。

  二是非面对面风险快速上升。一方面,金融IC卡迁移加快,伪卡风险将迅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另一方面,客户体验更加快捷、方便的无卡支付日趋成为主流,基于支付的账户信息、商品信息等全面走向云端,短信验证码成为实质上的支付密码。同时,黑色产业链也将目标重点瞄向非面对面支付业务,病毒、木马、伪基站诈骗短信、钓鱼网站等纷至沓来,欺诈手法更趋专业、隐蔽、多变,非面对面风险防控成为支付机构尤其是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要挑战。

  三是大规模信息泄露风险隐患加大。近年来,境内外大规模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频发,频度和涉及信息数量都大大超过以往。仅2013年以来,美国

  就出现了塔吉特(Target)、家得宝(Homedepot)、凯马特(Kmart)等大型零售商系列信息泄露事件,其中仅家得宝涉及泄露的信用卡用户就达5600万,而国内也出现了客户资料或信用卡信息泄露的风险事件,给各市场参与主体有效保障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四是跨境支付风险不容忽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加快,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纷纷加大跨境支付业务的推进力度,使当下的跨境支付风险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跨境洗钱、国际化犯罪集团等问题严重。

  五是职业化犯罪成为趋势。当前,银行卡欺诈和犯罪手法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且分工细化,既有通过互联网联络的松散型团伙,又有以地域老乡关系为特征的地缘性团伙,呈现职业化、智能化、集团化、隐蔽化等特点,欺诈和盗取信息手法传播加快,防范和打击难度加大。

  《中国信用卡》:中国银联在银行卡风险防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舒世忠:十余年来,中国银联联合产业各方构建起了自有特色的风险防控体系。目前,中国银联正在开展全面的市场化转型和二次创业,新形势下将继续本着“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生态圈,以适应互联网时代风险新形势和市场新环境的挑战。

  一是践行风险合作理念。支付产业链的风险防控涉及多个参与方,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推动下,支付产业更是跨越多种业态、多个渠道,多家机构,链条更长、主体更多。为应对新的风险挑战,中国银联践行风险合作理念,联合公安部经侦局倡导成立了业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旨在聚合联盟力量,构建支付产业安全生态圈,共同抵御行业风险。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发展到81家机构,延伸到了电商、互联网企业、安全厂商、软件厂商、终端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

  二是建立风险管理规则标准体系。风险管理规则规范是产业各方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基础。多年来,中国银联联合产业各方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风险管理规则标准,涵盖传统、创新以及境内外等各项业务,覆盖发卡、收单、风险信息报送、账户信息安全等各业务环节,对提高银联网络内各成员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产业规范有序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三是搭建多层次的风险联合防控平台。在中国银联的组织推动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产业各方建立起了包括风险管理委员会、信用卡同业风险联席会议机制、借记卡同业风险联席会议机制、区域银行风险联席会议机制、跨境风险联防机制、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银行卡安全合作委员会等多层次的风险联合防范平台,在风险信息共享、欺诈侦测、风险事件调查处置、跨境风险防控、账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风险防控合作,有效提升了产业整体风险防范效率。在近期发生的预授权套现、消费撤销风险事件中,产业各方依托风险联合防范平台第一时间启动风险联动处置,有效控制了风险敞口。

  四是建设完善行业领先的风险监控系统。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开发优化与技术创新,中国银联自主建成了行业领先的风险监控服务系统,实现了对传统、创新和境内外等一体化交易风险进行实时防控,拥有业界专业水平较高的风险智能模型体系,风险监控的准确率和覆盖率行业领先,最大限度地帮助产业各方挽回了风险损失。以移动互联网业务为例,2014年上半年,中国银联通过风险监控系统为商业银行及持卡人避免和挽回相关资金损失达5000多万元。银联风险系统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开放性,目前系统用户机构数百家、用户数已超过1万个,是各家成员机构风险防控的一大利器。

  五是推动建立打击银行卡犯罪的司法合作长效机制。近年来,中国银联一方面推动全国人大法工委、“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优化银行卡法律政策环境;另一方面配合各级公安部门加大银行卡犯罪打击力度,持续开展了“亮剑”、“天网”、“海燕”、“白鹤”等多项专项行动。今年以来,中国银联向公安机关移交线索近5万条,案件高达2万件,涉案金额近十亿元。此外,公安机关牵头、中国银联协助,与各主要商业银行成立了银行卡安全合作委员会,并在全国35个地区成立了地区银安委,从机制层面持续保持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高压态势。

  六是持续开展安全用卡宣传。自2007年以来,中国银联组织各方通过“放心用卡安全支付”主题宣传、“安全之声”、“5.15打击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互联网金融安全联盟微信(公众号为EPSU)等,持续开展持卡人用卡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用卡意识和风险防范技能。今年以来,中国银联已组织各类安全宣传活动181场次,发放宣传品近150万份,覆盖500万人次。

  《中国信用卡》:面对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您认为银行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舒世忠:面对当下更为复杂的风险防控形势,如何顺应新的技术环境、商业形态以及支付观念的快速变革,构建产业新的风险防控体系是各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创新必须坚守风险底线。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尽管支付创新存在支付脱媒、账户脱媒、金融脱媒等特征,但产品的核心本质依然具有金融属性,其风险关系到客户资金安全,所以在客户身份识别、商户实名制管理、交易真实性验证等方面不得违背基本的风险控制和政策要求,严守风险工作底线,摒弃重噱头和概念的过度创新和无序创新。

  二是注重差异化的客户体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支付体验更便捷、更安全,应用场景更丰富的产品更受客户欢迎,客户的安全体验成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要素。产品的风险解决方案须满足客户不同的风险容忍需求,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风险计量和风险定价等,提高不同客户在安全与便捷方面的差异化体验。近期,中国银联为改善持卡人的安全体验,探索推出了创新支付的简化验证安全产品,并推出TSM电子现金保险赔付服务,受到了持卡人的广泛欢迎。

  三是加快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焦点,也是支付创新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力,从客户需求、产品设计、信用排查、行为特征分析、可疑交易侦测到客户精确营销,云计算、神经网络等大数据处理和挖掘分析技术将使我们“对每个人的了解远远超乎他们自己的想象”。“大数据”在决策支撑上的即时性、全局性和预见性特征对风险控制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中国银联基于自身大数据的资源优势,开展了客户欺诈行为特征和设备行为特征分析、商户风险动态评级等工作,为实时支付提供风险决策支持等。

  《中国信用卡》:为了全面提高银行卡市场风险管控水平,您对产业各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舒世忠:一是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支付市场的各种乱象一定程度上源于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社会失信行为高发,失信主体更加多元且失信成本低,不仅给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威胁,同时增加了风险防控成本。产业各方要提高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健全覆盖个人、企业和机构在内的全社会诚信体系,包括健全的信用法律规范和高效的信用管理体系,以及有效的失信惩戒和守信受益机制等。

  二是强化支付市场的政策监管。当前,支付市场非理性竞争加剧,如何规范参与各方的经营行为,保障持卡人的消费权益,需要监管政策紧跟其上,形成创新与监管的良性互动。针对当前收单市场“套冒绕”的违规乱象,建议监管部门抓紧就如何保护卡组织品牌交易转接权、卡组织品牌商标权等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护卡组织权益。同时加快保护持卡人权益的相关立法进程,规范支付参与机构的各项经营行为,保护持卡人的核心法律权益如交易安全以及隐私权、知情权等。

  三是加强信息共享和跨界联动。产业各方要切实本着开放合作的心态,在风险信息共享、风险联动机制、持卡人安全教育等方面加强联动,从客户信息保护、产品安全设计、风险应急处置等方面打造跨界、跨平台的风险防控体系。包括共享黑名单信息、不良商户信息,探索利用各方拥有的数据进行用户识别和风险防控,共同开展对风险事件的联动处置等,真正发挥风险联合防范平台合作优势,打造全社会参与的支付安全生态圈。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2021年04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信用卡》2014年11月目录
鼓励创新 防范风险 共创安全支付环境
当前银行卡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罗榕:探索互联网时代的信用卡风险防范之..
万事达卡王克强:引领新一代支付安全解决..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