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8年2月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记区块链与生物识别创新实验室建设之路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助理苏恒

  我们常说,区块链是用预设民主方式去中心化解决现实问题,它基于成员认同的智能合约自动快速完成决策,基于约定的共识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我们将这种机制延伸开来,在建设实验室时,用开放的态度,打破绝对中心化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团队成员真正成为主人。

  2017年,工商银行成立了包括区块链与生物识别实验室在内的7个创新实验室。这是工商银行为了适应经营转型和业务发展新要求,积极跟踪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深入开展新技术研究及创新应用,持续推进信息化银行建设的重要举措。时光荏苒,站在2018年元月这个时点,回顾我们茁壮成长之路,感慨岁月如梭,感恩团队努力付出,在成果满满之余,更坚定我们选择一条行稳致远成长之路的决心。

  2017年5月4日,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广州研发部组织编制中正式多了一个成员——区块链与生物识别创新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正式吹响了开展区块链与生物识别新技术研究和创新应用的号角。截至2017年12月底,实验室团队共拥有各项技术研究人员48人。在工商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实验室在技术研究、技术支撑、原型孵化、创新应用、专利挖掘、对外宣传等各方面均取得丰硕的成果。一是凭借在前沿技术研究中积累的经验,将科研成果产品化,成功研发了面向金融应用的区块链基础技术平台和生物识别平台;二是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成功支持工商银行与贵州政府合作搭建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管理系统,建成业界首个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并将成功经验应用在雄安新区建设上。在生物识别新技术应用方面,在内部管理、业务运营、风险防控领域,在柜面、手机、自助终端等多个渠道开展业务推广,实现对用户身份的快速和精准鉴别;三是技术专利申请八份,在各级刊物公开发表相关技术文章六篇,代表工商银行在金融科技论坛针对区块链技术进行公开演讲,参与移动金融产业联盟《移动金融生物特征安全应用规范》评审。

  对于实验室的每一个团队成员来说,一年多辛勤工作换来的成绩,是对自己的一种褒奖;而从团队负责人角度看,成果代表着过去,平常心对待即可,但对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回顾总结却着实重要,因为对于团队来说,这是伴随团队一直成长下去的财富。

  一、以服务用户为目标,以能力建设为抓手

  筹备之初,数位来自不同产品线从事业务研发的人员一同围绕着如何运用新技术支持工商银行经营转型和业务发展进行了一场行动学习,题目是“如何经营好实验室,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在大家罗列的愿望中,服务好用户是首要的共同愿望。从那时起,以用户为中心、深刻理解用户需要,并以此作为实验室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依归,也是我们秉持至今的理念。同时,为规避外部风险,维持实验室发展的可持续性,打造团队核心竞争力也成为大家内心的诉求。

  1.知用户者智,用户的诉求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关于目标用户,我们将其分成显性和隐性两类。

  显性目标用户有应用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维用户、渴望享用新技术的业务用户。前者需要的是在一个全面支持便捷研发、面向交付和持续部署的工作平台上,运用新技术,快速实现业务用户需求;后者渴望了解和认识金融科技新技术对业务开展带来的变革和机会,以便在新经济发展中把握先机,带动业务发展。

  而隐性目标用户有推动新技术应用的管理者和实验室成员。前者主要是科技条线管理者(管理部门),他们要求实验室必须对标业界,持续输出工作成果,将科技优势转换成为支撑业务发展的能力优势;后者则更多地希望利用实验室的平台,依靠工商银行强大的企业支撑,一展雄才,实现集体和自我能力的价值提升。

  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人民群众的所求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确实,我们是这样想的,也必须要这样去践行。

  2.聚焦团队能力建设,更好服务于全行经营转型和业务发展

  我们认为,目标的达成需要以团队坚实的能力为基础,因此,我们着力打造“三个能力”作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拥有深刻洞悉区块链、生物识别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发展趋势的能力。

  二是拥有自主研发区块链、生物识别技术的能力。

  三是拥有全面融合各类金融科技新技术并高效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

  深刻的洞悉能力可以确保我们研究方向不偏,始终前行在正确发展道路上。自主的研发能力可以确保我们战略能落地,同时也确保我们的成就始终处于业界前列。高效的转换能力是确保我们的技术优势能转换为能力优势,赋能目标用户的核心基础。

  二、以互联网发展为镜,循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块数据3.0秩序互联网与主权区块链》一书揭示互联网存在“信息——价值——秩序”的特征,如何理解存在的这种特征?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将互联网区分为信息互联网、价值互联网和秩序互联网,它们之间存在彼此作用又互相促进的关系。信息互联网首要解决的是基础设施问题,以确保人们对信息流、数据流和价值流获取的需求;而当一系列技术问题获得解决且人们越发意识到数字技术给生产活动带来价值的时候,人们就会主动拥抱信息互联网,最大限度地去利用互联网实现自身对信息交流和价值交换的需要,价值互联网应运而生;由于互联网重构了信息传播方式、技术和载体,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将现实社会中反复出现的信任等问题带进网络社会当中,于是人们对建立数字文明的诉求会不断增加,一个让虚拟世界变得安全的秩序互联网就会出现。

  基于以上的认识,为确保实验室沿着正确的持续发展之路走下去,对标互联网发展,我们认为实验室主要工作方向需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并由此构成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

  (1)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企业级区块链平台建设和企业级生物识别平台建设,做实整个技术支撑基础,并随业务场景应用诉求,利用对更多新技术的研究成果不断改进业务发展。

  (2)创新应用场景研究与落地:追踪业界应用范例,深入开展对各种业务特性研究和建模,对合适的处理场景运用区块链和生物识别技术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推动成果在业务应用研发活动中的应用。

  (3)持续开展场景规则治理:通过对区块链、生物识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运用,重构线上和线下的信用体系,创新技术和业务治理模式,推动不同金融主体基于规则共识、行为共治和价值共享的信息文明新秩序形成。

  三、以人为本,同建和谐共进的工作平台

  从以往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人是生产力的创造者,生产力因人而产生,又因人而存在,生产力的发展是要以人的发展为归宿,这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根本要义。创新实验室作为一个创新机构,其各项成果的产出,无疑更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决定着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同建和谐共进工作平台,才能更好地满足和实现所有实验室用户的诉求。

  生产力由包括劳动资料(含生产工具)、技术、组织、管理和文化等一系列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结合构成,因此建设和谐共进的工作平台,我们需要有别于以往对业务应用研发工作的管理手段,化“管人”为“助人”,将更多的管理要求转化为对团队服务,打造一个能够成就个人,践行自管理,达成组织目标的学习创新型团队。

  (1)在组织保障方面,围绕服务用户的目标,我们分设平台研发和业务应用研发团队,形成实验室“前店后厂”的组织格局,以便实验室团队成员能够在职责分明的环境下术业专攻,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相互促进并在各自领域深耕和输出成果,满足组织需要。

  (2)在管理机制方面,在中心对创新实验室特殊激励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内部的系统决策机制和立体的激励机制,通过引入集中的创意评审、站会、敏捷看板等方法和工具,确保团队成员工作方向、工作内容与组织要求高度吻合,提升团队工作效率;通过搭建多维度的分享交流和业绩展示平台,释放团队成员学习、创新工作的积极性。

  (3)在技术服务方面,定期引入外部专业人员,帮助团队成员开展专利挖掘;成就团队成员在各类媒介上输出技术的原创价值;依托工行品牌,加强与产、学、研的技术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创新技术的长效发展。

  (4)在劳动资料供给方面,在现有管理要求下,我们尽最大努力优先满足研究团队新技术研究所需要的相关设备、环境及资源需求,确保团队有序开展对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

  (5)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倡导合作互助,良性竞争,不断挖掘创新刺激点,长久保持团队创新活力。

  我们常说,区块链是用预设民主方式去中心化解决现实问题,它基于成员认同的智能合约自动快速完成决策,基于约定的共识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我们将这种机制延伸开来,在建设实验室时,用开放的态度,打破绝对中心化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团队成员真正成为主人。跬步千里,在服务用户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技术和服务能力,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8年第2期目录
工商银行“七大创新实验室”情况
物联网金融创新 助力工行智慧转型发展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记区块链与生物识..
搭载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 助推工商银行..
探寻创新融合之路 拥抱金融科技未来
打造工行金融云 助推“智慧银行”建设
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探索与研究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