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4年2月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副总经理康钧伟:产业数字化转型驱动金融场景生态建设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副总经理 康钧伟

  在当今数字时代,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金融领域,数字化浪潮推动了金融场景生态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中国银行通过产业数字化转型驱动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产业数字化发展要求金融服务深入行业、融入场景

  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金融服务深入行业、融入场景已经成为其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深入了解行业特征、适应客户行为的变化,以及紧密结合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商业银行能够通过金融场景生态建设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金融需求的行业特征差异明显

  在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集团客户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差异,从过去的单一货币结算及存贷款需求逐渐演变为直接融资、跨境金融、风险管理、资产保值增值等多元化金融需求。金融机构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提供更为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2.客户行为方式变迁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企业内外部管理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使得客户行为方式和操作习惯向互联网场景入口端转变。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线上购物、数字支付等逐渐成为主流。为满足数字时代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创新提供更为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3.产业数字化转型要求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数字中国建设与泛金融创新正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创造了多元且互通的场景生态。产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平台化和场景化两大特征:平台化体现在构建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等生态关联方的信息、商品、服务、资金交换需求的交互场景。这种平台化的发展模式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创造出更为广泛和高效的经济生态系统。场景化则体现在基于特定交易场景为特定客群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种场景化服务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使得银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实现更广泛的客户触达与金融服务。

  4.金融场景生态是服务实体经济的破题之策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并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在“十四五”时期“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理念指引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这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与科技加速融合,为商业银行金融场景建设创造了可行路径,同时也为其服务实体经济、应对全新挑战提供了破题之策。这一融合过程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全面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场景生态建设的关键要素

  金融场景生态建设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银行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探索,在2022年发布《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2.0》,深入分析研究金融场景生态建设的共性特征和关键要素,对其业态特征、业务模式、数据特点、评价体系进一步加深认识,为后续各种举措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持。

  1.业态特征

  在金融行业中,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其能否成功将金融产品融入各类场景。这些场景中的金融产品必须具备定制化、组合化、线上化、数字化、安全等特点。这些特点能够使金融产品更好地融入场景,不仅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也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2.业务模式

  在商业银行构建金融场景的过程中,业务模式的设计至关重要。创造流量是金融场景建设的第一步,而流量规模则直接决定了客户规模。其中,如何将用户转化为客户是金融场景建设中实现流量价值转化的关键一环。随后的步骤是价值挖掘,发挥商业银行的专业优势,将单一的爆款功能或产品升级为整体解决方案。这套业务模式将确保商业银行在金融场景建设中更好地实现流量的价值转化,提升客户体验,并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影响力。

  3.数据特点

  一是金融场景数据具有用户化特点。与传统银行仅通过开立账户获取客户信息不同,金融场景中即便用户未在银行开户,也能通过第三方支付或手机号登录,体验场景服务。商业银行可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获取相关信息,扩展了信息采集的广度,使得数据更具用户个性。

  二是金融场景数据具有完备性的特点。金融场景引入非金融交易数据,丰富了数据维度,提高了商业银行数据资产的完备性,从而提高了业务模型的精准性和服务效率。

  三是金融场景数据呈现出行为化特点。通过成熟的数据埋点技术,精准沉淀用户浏览资讯及体验金融服务的行为数据,使商业银行拥有了横截面、纵向序列和行为数据相结合的立体化数据,弥补了传统金融数据无法记录纵向时间轨迹变化的不足。

  金融场景数据的以上三个特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数据支持,推动金融场景向智能化和精准化发展。

  4.评价体系

  根据《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2.0》,商业银行金融场景评价指标可分为行业生态与商业银行两大维度。通过行业生态维度的评估,商业银行能够深入洞察金融场景所在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转型程度和竞争格局,提升对市场背景的全面认知。在商业银行维度的评估中,对客群匹配与业务积累、战略匹配、运营能力、行业协同和收益价值的考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深入了解其在金融场景中的表现和潜在问题的途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这一综合评价体系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全面而系统的方法,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金融场景,灵活调整策略,提供卓越的金融服务,为金融场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三、公司金融场景生态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公司金融业务细分特征明显,不同垂直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较大差异,对于金融服务的诉求往往也天差地别,所以商业银行要基于行业特征为垂直行业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场景解决方案,其路径选择和方法就变得至关重要。

  1.场景选择与银行优势业务同频共振

  商业银行可通过行业专长、客群匹配、行业协同对目标场景进行具体评估。行业专长旨在评估商业银行是否具备相应行业或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是否能够快速介入目标场景和客群。客群匹配是指存量客户中属于目标场景客群的占比情况,以及与银行自身战略发展的匹配程度。行业协同就是目标场景所在行业能否与商业银行其他业务协同,能否对其他业务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跨境外贸场景为例,中国银行发挥全球化和外汇外贸专业化优势,聚焦跨境结算和结售汇等业务领域,以数字化技术优化进口付汇等业务流程,实现与各类进口外贸平台的API对接,支持外贸企业从场景平台发起跨境汇款交易,构建全新数字化外贸服务模式,可适用于全国各种跨境场景,如进口贸易平台、地方政务平台、客户服务平台、单一窗口平台、行业平台等,打造无所不在的跨境生态服务。

  2.数据要素重塑金融业务模式

  传统业务模式下,商业银行的数据主要是金融交易数据。而在场景生态合作中,商业银行可以获得客户在场景活动中的非金融数据,包括客户的交易旅程、客户行为、非金融交易背景等信息。通过融合金融与非金融数据为传统金融服务赋能,充分利用交易背景等数据有效降低授信核验成本,提升审批效率并有效控制风险,从而重塑金融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

  以普惠金融场景为例,面对普惠客户“散、小、频”的信贷需求,中国银行积极与政务平台、产业链平台合作,综合运用征信、税务、产业链交易等多维数据,提升授信审批速度和信用评估精准度。中国银行通过外嵌API联机接口和H5前端技术页面两种方式,提供信用贷、银税贷、科创贷、惠农贷等普惠产品,一方面极大提高了客户的服务效率,使客户可以在平台上一站式完成金融服务申请,提升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凭借平台提供的真实可信数据,实现了金融服务、政策支持、政务合作的有机结合。

  3.数字化技术推进场景生态融合

  融入场景生态,在建设要求上不再是银行独立的规划,而要适应整个生态,特别是金融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等互联网程度较高的合作机构的节奏,实现系统开发升级的敏捷响应。在技术上,API应用程序接口和H5动态页面等基础技术标准的日趋成熟,为银行与场景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在常规软件开发模式之外,银行逐步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模型等先进技术,并将其与场景应用深度融合,实现快速开发、持续迭代、无缝融合。

  中国银行通过企业网银、手机银行和开放银行渠道,采用标准化的API、SDK、H5、小程序等连接方式,引入或输出第三方产品、服务、数据和技术;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且确保经用户授权保护客户信息安全,搭建统一用户体系并采用统一安全认证方式保证用户身份认证安全,优先采用TLSv1.2等高安全级别的传输方式确保通信安全;借助数字化技术自建和共建金融场景,打造更广、更深、更精准客户触达的生态融合新形式。


  目前,中国银行已经在场景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其中,针对跨境场景推出“云直汇”服务方案,在中小微财资场景推出“云代账”“云财务”等服务方案,打造了典型场景下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并支持快速复制推广。这些产品的交付为中国银行金融场景生态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4年第2期目录
证监会科技监管司司长姚前:加快信息安全..
中国邮储银行软件研发中心总经理胡军锋:..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彭俊宏:农..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副总经理康钧伟:产业数..
交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北京)副总经理郭志..
中信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冷炜:普惠..
平安证券首席信息官张朝晖:平安证券分布..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