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4年2月
中信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冷炜:普惠金融数字化创新生态建设

中信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 冷炜

  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深化金融服务智慧再造,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着力打造无障碍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普惠、绿色、人性化的数字金融服务。这一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中信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和服务升级,着力推动构建开放、互联、智能、绿色的普惠金融场景生态;通过挖掘对公客户所处供应链、产业链、生态圈场景,充分采集场景数据进行业务建模,丰富信贷产品供给,打造数字化风控体系保障资产质量,搭建多渠道服务平台满足多元需求,构建数字化产品创新工厂、数字化智能风控平台和数字化运营管理流程“三位一体”的普惠金融数字化创新生态,并取得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应用成果。截至2023年末,中信银行普惠法人贷款余额1600多亿元,五年增长16倍;有贷户达到4.2万多户,五年增长20倍;贷款不良率为0.66%。同时,普惠金融数字化创新生态荣获人民银行“2022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一、构建多元开放创新生态,打造全场景金融服务

  开放性合作是当前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金融机构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开展合作,可以拓展业务范围、丰富产品类型,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中信银行积极与外贸、物流、通信、教育等行业的领先企业及政府部门达成战略合作,将自身服务融入各类场景,不断进行跨界融合和资源整合,共同构建多元化、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开放创新生态。

  一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围绕供应链上下游发力。向供应链上游延伸,有效盘活订单、票据、应收账款等主要的流动资产,将大企业信用有效延伸至小微企业供应商,创新研发商票e贷、订单e贷、政采e贷等产品,高效识别、精准评估和快速变现核心企业商业信用,实现对长尾客户需求场景的精准覆盖;向供应链下游拓展,充分挖掘核心企业链条上的商业信用和交易信息,依托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核心数据,提供经销e贷等数字金融产品,实现风险整体识别、客户批量准入和全流程线上操作,有效解决了传统授信模式下小微企业“准入难、担保难、审批难”的问题,实现客户体验和银行效率的双提升。2023年,中信银行新拓展200多家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小微企业贷款投放2400多户,年投放贷款110多亿元。

  二是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围绕特色化行业发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贸工作,2019年12月,原银保监会、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外贸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大力倡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中信银行积极推动外贸e贷系列服务创新,依托普惠金融数字化创新生态的信贷产品供给能力,推出关税e贷、出口e贷(信保模式)、出口e贷(外综服模式)、跨境电商e贷等一系列外贸融资产品,全方位覆盖进出口、跨境电商客群,延伸普惠金融业务服务半径;在企业保费缴纳等特色场景首创物流e贷产品,依托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实现保单信息自动化识别和智能化采集,依托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录入和信息核验,依托智能决策引擎实现自动化审批,为物流企业提供秒申秒批、随借随还的数字化融资服务,助力仓储物流行业平稳运行,保障产业供应链稳定运转。

二、打造数字化产品创新工厂,提升产品研发效能

  在开放性和多样性并存的市场环境中,小微企业客户融资具有“短、频、快”的特点。作为产品和服务提供方的金融机构,需要快速响应市场,满足客户融资需求。产品创新工厂是以标准化和高效性为核心,专注于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和持续优化,通过对不同产品的风险控制以及交易结构的分析,抽象并总结出标准业务流程,打造以组件化、参数化、模板化为基础的产品生产流水线和业技融合、总分协同的交付模式,大幅提升产品供给产能和效率,有效解决场景机会稍纵即逝的难题,赋能普惠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中信银行遵循“标准化流程、模块化组装、开放式对接”的原则搭建数字化产品创新工厂,通过流程建模、数据建模,将业务流程、功能服务拆分提炼为可复用的业务组件,沉淀形成普惠金融专业级业务中台服务能力。技术人员基于可复用的业务组件资产,结合自主研发的流程引擎工具SmartFlow插件,可在IDE画布上以直观、可视的形式进行流程编排,实现低代码研发,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研发效能。同时,业务人员基于不同的生产线模板,通过参数配置、流程配置便可快速装配新产品。截至2023年末,数字化产品创新工厂共打造4条标准化生产线,投产了25个信贷工厂标准化产品、70多个特色产品和1000多个项目,涵盖基础类产品、供应链金融类产品、数据融资类产品等全产品体系。

  在数字化产品创新工厂模式下,中信银行建立了总分协同研发框架和专业的总分业技敏捷交付机制:总行聚焦标准化产品核心能力实现,分行针对属地特点、行业特点等进行特色化开发,以“RPA+AI”技术为手段,将智能自动化机器人与OCR、NLP等AI模块相结合,快速获取和识别场景数据,高效完成合作场景接入。截至2023年底,数字化产品创新工厂共对接37家分行、近600个合作方。

三、建设数智化风控平台,保障金融场景安全

  在金融场景生态建设中,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还款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和预警机制,对客户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中信银行通过数据接入、资产沉淀,整合各类业务场景数据堆栈,搭建覆盖风险管理全流程的智能风控平台,为各金融场景的业务开展提供全面的风险决策支持,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客户快捷融资及风险管控需求,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资产质量,保障金融场景生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信银行聚焦“真小微、真普惠”的经营导向,推进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风控的全面赋能。

  一是全面构建了数字化客户全息视图,通过整合内部数据、连通外部信息,利用Hbase大数据、隐私计算等技术进行海量数据整合,归集了25类139种2000余项指标,构建风险标签体系、特征库、风险集市和全行级的客户及客群相关风险统一画像,实现全渠道、全模式、全客群、全闭环的客户信息实时在线精准洞察。

  二是快速实现场景化风险建模,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多维度指标,进行全场景风险建模,已沉淀约2400个指标,并开发了智能化评分模型和评分规则,有效提升信用授信、精准授信和差异授信的自动化审批能力,运用Drools规则引擎、低代码设计模式等技术,实现风险模型和规则的可视化配置、“热插拔”发布,大幅提升了普惠金融风险模型和规则迭代优化的时效性与灵活性。

  三是支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跟踪监测,运用流程引擎技术、风险态势感知网络及风险模型闭环管理手段,实现全过程实时风险监测,为风险策略调整提供及时、有效支持,使风控决策过程的响应时间达到毫秒级。2019年以来,中信银行累计投放贷款5900多亿元;2023年末,累计贷款本息回收率达99%以上,共节约风险成本140多亿元。

四、打造极致客户体验,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中信银行秉承“有温度的银行”的服务宗旨,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助力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设。

  一是搭建移动服务渠道,提高业务效率。为客户打造云端营业厅,使客户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如影随形的便捷服务,为客户经理提供移动作业平台,打通普惠客户经理与后台业务和技术支持资源的线上直通渠道,提升总分支三级协同质效,实现调查资料线上化申报和无纸化审批,极大提高了业务效率。

  二是推出数字人服务,提升一线服务质量。全自主研发数字人,使其可通过动作、语音、文字、界面按钮的形式与客户经理完成多模态交互,并依托知识图谱、实时语音转文本(ASR)和语音合成(TTS)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的语音对练服务,实现了模拟真实业务场景的对话沟通,提高了培训的严谨性、时效性、便捷性及结果的可观性,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三是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打造极致客户体验。通过全生命周期客户旅程、客户体验建模方法、流程建模BPMN技术,支持客户“一键申请、自动授信、线上放款、自助还款”的全线上操作,提升客户在线自助办理业务的流畅度,并且通过Kafka、CDC准实时同步等技术,实现分钟级响应,打造0材料申请、3分钟审批、3分钟放款的“033”极致体验。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数字化金融场景生态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银行渠道和服务入口线上化、场景化的不断深入,如何迅速响应并高效满足各场景下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打破场景间的数据壁垒,已成为当前金融业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信银行将继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和服务升级,将小微企业的数据资产转化为增信信息,丰富产品供给,增强风控能力,打造以“小微企业轻松贷”为主旨的“中信易贷”品牌,不断拓展金融场景的广度和深度,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未来,中信银行将继续与业界同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24年第2期目录
证监会科技监管司司长姚前:加快信息安全..
中国邮储银行软件研发中心总经理胡军锋:..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彭俊宏:农..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副总经理康钧伟:产业数..
交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北京)副总经理郭志..
中信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冷炜:普惠..
平安证券首席信息官张朝晖:平安证券分布..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