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24年4月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寇冠:深化核心能力建设,构筑科技驱动中信银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 寇冠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和规划陆续落地实施,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将“数字金融”写入中央文件;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迈入整体推进的全新阶段,同时也为银行业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中信银行紧跟国家战略部署和时代要求,紧扣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五个领先”银行(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领先的数字化银行)战略目标,深入推进一流科技能力建设,持续构筑数字化时代科技驱动中信银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格局。

  一、奋楫笃行,中信银行信息科技再上新台阶

  回顾2023年,中信银行坚定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以科技组织力和创造力升级为主线,聚焦自主可控、科技治理、应用赋能等重点领域,全面深化业务、技术和数据融合创新,有力支撑了全行高质量发展。

  1.践行国家战略有力有为

  中信银行坚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坚定落实国家信息技术创新部署,扎实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攻克核心系统和应用软件自主可控、金融市场衍生品定价等一批行业技术难关,助力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率先在同业实现总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全面自主可控,其成功入选《金融电子化》“2023年金融信息化10大事件”;实现生产环境自主可控,在行业率先推出新型终端安全管控系统;十年磨一剑,构建领先可靠的国产金融市场应用生态体系,成功攻克金融市场衍生品定价“卡脖子”难题,在外汇期权实时定价、结构性衍生品定价等业务场景实现自主可控,大幅提升了全行金融市场报价、交易、风控及运营智能化水平,为银行业金融市场应用软件自主可控和架构转型贡献了“中信方案”。

  2.党建促攻关机制卓有成效

  中信银行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融入科技发展各项工作中,融入重大战略攻坚全过程,全力打造大党建工作格局,创新建立以“党建+战略攻坚”“党建+业务赋能”“党建+组织生态”为主体的科技特色“党建+N”治理模式,以党员骨干攻坚队、党员先锋队等为载体,引领党员在破解科技发展难题中当先锋、做表率,不断提升科技组织的驱动力和战斗力。2022年以来,针对阻碍科技发展和赋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基础难点问题和多年累积形成的历史积弊问题,中信银行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的态度,创新提出每年以“军令状”攻关方式聚力破解10个基础难题,充分调动信息技术“一部三中心”各方力量,通过典型引路、标杆带头,逐年接续攻关,合力开题、破题和解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实现积“小胜”为“大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信银行成功破解了业务需求统筹、云原生技术、取用数、企业级架构等一系列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让一张张“问题清单”变成了“责任清单”“成效清单”和影响范围“辐射清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信特色的科技自我加压发展新模式,有力推动党建工作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3.企业级公共能力厚积薄发

  中信银行坚定不移推进企业架构建设,引入业务建模方法构建企业级公共能力体系,加速推动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建设和规模化推广:采用“先横后竖”敏捷式策略,先行完成全行业务架构高阶模型以及目标应用架构设计,依托对公授信业务系统群(银河)和零售金融板块企业架构两大战略项目推动重点领域细节模型建设,并基于业务建模成果识别企业级业务组件和业务对象,进而构建企业级公共业务能力体系。截至2023年底,中信银行已建成用户、产品等10个能力中心,覆盖用户、产品、营销等主要业务领域,服务重用率超过60%,新建、重构系统整体接入率超过80%,有力支撑了前台业务灵活拓展和快速创新。中信银行按照“落地一代、预研一代、规划一代”的迭代策略构建技术中台,建成以容器云、服务网格、乐高开发平台、基础技术服务为主线的云原生技术底座,达成技术中台2.0规划目标,加速规模化推广成熟技术和Serverless、单元化等新技术研究。截至2023年底,中信银行已全面建成生产云、开发测试云、子公司云和生态云“四朵云”总体布局,实现“一云多芯”,算力同比提升近3倍;适宜应用系统容器化比例接近80%,位居股份制银行同业前列,服务网格“触网率”超40%;通过技术共享复用,累计节约3000人月,支撑业务敏捷交付,技术中台价值释放成效显著。此外,中信银行基于数据中台持续推进企业级数据公共平台和“AI+BI”工具体系建设,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运营等各领域。截至2023年末,中信银行累计发布智能化模型数量超600个,实时日均调用量超1400万,同比提升30%。

  4.数据和应用能力基本盘加速夯实

  中信银行聚焦数据供给和应用等关键领域能力建设,加速推动全行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的高效转化,加速沉淀全行级数字化能力。2023年,中信银行以“数据兵团、数据服务、数据装备、数据研发、数据参谋”为战斗队形,基本建成一整套数字化服务能力和体系,有效推动数据基因在零售、对公、金融市场等前中后台板块的渗透和价值变现,覆盖客群经营、产品分发、渠道分配、资源管理、量化交易、流程优化等各领域和环节。全行级实时数据服务中心全年受理数据需求同比增加近70%,平均服务时效提速50%。为进一步释放潜在数据价值,中信银行从公共能力复用、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和工具等多条主线丰富全行级数据运营服务体系;整合了近60%的数据类存量系统,构建应用架构新蓝图,沉淀公共能力,避免重复建设;投产数据API服务管理(AaaS)平台,实现API从研发、测试、上线到监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业务应用系统提供高效、稳定、灵活的API服务,覆盖营销、风控、经营管理等重要业务场景,打造“人人可参与、一切皆API”的服务模式;上线数据资产管理系统,构建“可见、好用、易懂”的数据服务能力和体系,为快速定位数据提供有力支撑,破解长期存在的“找不到数、看不懂数”难题;投产一站式数据服务平台“智数”,集中整合全行数百个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全行业务智能流程再造、减负提质增效等提供高效数据支持,实现数据资产的“随需共享、敏捷自助”。

  5.科技组织效能加速释放

  中信银行锚定打造具有商业级敏捷能力的金融服务组织愿景,稳步推进团队级、产品级和商业级“三步走”敏捷转型,持续推动从“业技”融合向“业技数”融合创新的转变,用数字化能力推动业务价值更大释放。2023年,中信银行在总结软件开发中心和大数据中心领域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领域制在科技运营中心的推广,通过以专业条线优化设置领域和板块,形成贯穿开发、数据、测试、运维的一体化领域制组织结构,并基于领域制转型,在团队级敏捷覆盖100%开发和数据人员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级敏捷试点范围,试点产品线数量较上年增加近3倍,实现前台重要产品线全覆盖;同步积极探索和践行商业级敏捷之路,基本建成“高效、安全、闭环”的敏捷体系规范和能力。高效的敏捷研发体系有力支撑了全行战略落地,中信银行完成银河、司库、鲲鹏二期、私行云耀、零售M+(三期)等一批高价值平台的投产和阶段性成果落地,推动全行数字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客户需求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科技驱动力。

  二、聚力五大升级,构筑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4年,是金融行业落实五篇大文章要求的开局之年,也恰逢中信银行启动实施新三年发展规划。在新的征程上,中信银行将以全面推进“五个领先”银行建设为重点,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布局和落地。2024年,中信银行科技条线将紧扣国家要求和全行战略发展需要,加速推进组织升级、赋能升级、技术升级、基础设施升级和降本增效升级等“五大升级”,持续锻造和深化科技核心能力,努力用科技和数字化的力量助力答好时代答卷和全行高质量发展答卷。

  1.聚力组织升级,持续增强业技数融合能力

  中信银行将以持续提质升级科技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为主线,深入推进科技敏捷组织转型和业技数深度融合:一是推动领域制从“双轨”向“单轨”转变。全面总结领域制试行和推广成果,实现领域制在总行科技板块全覆盖,并推动实现从处室、领域双轨运行向领域制单轨运行转变。二是业技数融合实现2.0升级。全面推广产品级敏捷,落地技术侧产品经理制,打造“产品经理+客户经理+技术及数据专家”铁三角运作模式,在成熟领域试点技术、大数据团队与业务物理融合,逐步实现同目标、同评价和同考核。

  2.聚力赋能升级,持续增强数字化应用能力

  中信银行将以战略项目为牵引,以“数据+算法”为驱动,以数据治理为保障,统筹推进管理数字化、经营数字化和运营数字化三大关键领域数字化能力升级:一是持续健全企业级数据治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数据标准管控和贯标,新建和重构系统贯标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全行数据资产地图,形成数据资产估值体系,强化数据认责,实现数据质量的“长治久安”;二是开展“数字”驱动的管理数字化建设,瞄准总行与分支机构的共同关注点,构建全行数字化决策分析、经营管理统一指标体系,引导、带动各层级管理“用数字说话”,推动形成数字决策能力。三是加快“策略”驱动的经营数字化建设,聚焦极致客户体验和客户价值最大化,初步建立以策略为牵引的客户精益经营体系,将最适配的产品及定价组合以最适合的渠道交付给客户。四是聚焦“效率”强化运营数字化建设,加速补齐流程标准化、线上化短板,基本消除重点领域的线下手工作业和跨系统流程断点,以运营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对一线人员的有力赋能和风险合规的有效管控。

  3.聚力技术升级,不断释放创新技术生产力

  中信银行将以规模化应用为重点,全面加快企业级公共能力建设和推广,加速释放云原生价值和创新技术生产力:一是持续加强中台能力建设,以技术中台2.0落地为契机,加快实现应用系统容器化改造,大规模推广服务网格,推进重要服务链路接入网格;启动业务中台2.0建设,实现业务中台能力中心“应接尽接”。二是体系化提升“云”能力,深化“多云多芯”能力建设,使云资源交付实现100%自动化,构建云原生架构下IT基础设施资源最优供给模式,进一步释放云计算技术红利。三是全面升级换代大数据基础设施,以湖仓一体为目标,完成新一代大数据平台(昆仑)集群搭建,具备面向行内IT系统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建立全行统一的大数据底座。四是加速中信大模型平台建设,完成千亿级大模型的行内部署及服务,重点推进其在研发减负、财富管理、智能客服等高价值场景落地,加速释放AI增效生产力。

  4.聚力基础设施升级,持续提升安全发展能力

  中信银行将锚定故障处理“1分钟发现、5分钟定位、10分钟恢复”目标,重构企业级运维监控能力和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能力,构筑强大的安全发展底座:一是优化机房基础设施布局,形成“两地五机房”新布局,加速推动向双活、多活数据中心转型;二是启动新一代运营平台(绿洲工程)建设,完成秒级监控、根因分析、数字化应急管理等主体功能建设;三是健全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和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完善数据风险监测处置,实现数据在“受控区域内流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全面提升总体攻防实战能力。

  5.聚力降本增效升级,持续提升精益管理能力

  中信银行将主动适应科技资源“紧平衡”新常态,以降本增效为重点,以精益化管理为手段,持续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一是精益人员管理降本增效。调优自有和外包人员配置结构,不断提升科技人员结构有效性、人员健康度和组织健康度;深化需求规模估算方法应用,实现基于需求规模的项目成本控制和团队研发产能评估,持续提升科技资源使用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二是精益基础设施管理降本增效。聚焦基础设施合理缩容难题,搭建生产资源数字化工具,落地FinOps基础设施资源有效性管理,有效促进基础设施资源效能提升。三是加速业务流程数字化降本增效。围绕零售客户体验提升、对公客户经理减负等重点业务领域推进流程再造。四是推进前沿技术成果转化降本增效。打造更多创新的旗舰产品,通过更多前沿技术成果规模化应用赋能业务提质增效。


  展望2024年,我们信心满怀: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中信银行科技条线将一如既往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主动担当作为,持续锻造一流科技能力,助力全行以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贡献中信力量。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浙商银行王超明:以五篇大文章为指引描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汪航:..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寇冠:深化..
光大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史晨阳:金融科..
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毛斌:打造数字..
浙商银行科技管理部总经理董佳艺:数智驱..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