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民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毛斌
《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提出了一个概念——“飞轮效应”,即一家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具有“飞轮效应”,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动如同飞轮般一圈圈累积动能,从而产生显著且持久的效果。数字化飞轮是数字银行的核心引擎,民生银行通过数字化飞轮启动阶段的高层推动、转动阶段的架构升级和安全能力提升,以及加速阶段的科技赋能,全行数字化转型的“飞轮效应”已初步显现。
一、数字化飞轮启动:高层推动明确顶层规划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监管部门持续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督指导。民生银行总行党委高度重视,深刻领会数字金融的新内涵,积极推动全行跨职能、跨条线一体化开展数字金融建设。2023年,民生银行围绕客户痛点和流程堵点,组建业技深度融合、总分行高效联动的敏捷项目组,实施客户旅程重塑、账户开户、对公放款、“i民生”数字化办公平台等重点数字化转型项目,开展全流程优化工作,构建关键流程的数字化监测及分析能力,显著提升了客户体验和服务质效。
同时,民生银行发布了《中国民生银行信息科技发展规划(2023—2025年)》,明确了一套科技治理体系、三项基础保障能力、四位一体企业架构以及七大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规划蓝图和实施路径,全面支持数字银行建设。
二、数字化飞轮转动:企业级架构支撑一体化建设
1.企业级应用架构推动中台共享能力沉淀和渠道整合
一是打造全面管、主动防、智能控的企业级风控中台。民生银行深化全面风险管理,构建评级、尽调、押品、保全、合同五大企业级能力,强化信贷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投产“四层四端”全行智能风控体系一期。支持主动风险管理,完善多维监测预警模型体系,累计生成近万次前瞻性预警信号;打造主动风险防御及处置能力,建立统一反欺诈平台,形成涉诈风险画像全图,自动处置并有效防范电诈资金出逃。赋能智能风险管理,建设智能审批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法人客户授信调查、审查、审议和审批的数字化水平;建设智能放款管理体系,打造对公放款影像化智能审查模式,支撑对公放款集中运营项目改革落地;建设智能贷后管理体系,支持按客群、行业等维度实施差异化贷后管理。
二是打造标准化、智能化、集中式的企业级运营中台。民生银行开展流程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打通跨部门、跨系统业务流程,打破竖井式业务系统架构,解决流程割裂、流程断点等系统问题,提升客户及银行员工的作业流程体验;建立网点和线上渠道的服务断点实时监测体系,对影响客户体验的重要流程和场景提供主动接续服务,使得网点智能终端服务投诉率明显下降。构建“人工智能+”运营服务体系,基于规则引擎,融合大模型、OCR、NLP、RPA等技术,打造账户机器人、数字人、远程赋能、辅助智能核查模型等新模式,显著提升了账户服务、支付结算、对公贷款等核心服务的质效。构建集中产品录入能力,基于集中作业公共技术能力体系,开发实现全链路配置、智能化采集、功能组件编排等技术功能,有效解决多影像、多规则导致产品信息录入慢、录不准的业务痛点。
三是打造场景化、精细化、高性能的企业级营销中台。民生银行支持场景化营销,扩展多维场景感知及响应模型,升级营销活动模型,建设覆盖零售、对公及生态场景的企业级权益平台。支持细分客群经营,使营销策略关联细分客群,根据客户特征和数据表现配置定制化策略;建设策略链条,快速直观展示策略思路、跟踪执行结果,用“结果”推动“过程”,支撑客群经营全链路效果分析及策略优化。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基于服务编排对各营销要素进行组件抽象,实现营销活动等的低代码敏捷开发,使其迭代效率提升50%,同时,实现面向业务人员的无代码零售策略库应用,支持即时设计、即时发布、即时运行,有效策略数达1万余条。
四是推进客户渠道整合,提升渠道服务体验及安全保障水平。民生银行整合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后台服务,构建多渠道共享能力,实现企业级安全与性能管控。发布手机银行8.0版本,使手机银行与全民生活双App能力互通;发布小微App3.0版本,为小微客户提供一站式个人及企业线上服务。
五是推进员工渠道整合,改善员工渠道作业体验。民生银行建设了统一的员工渠道平台,实现应用架构、技术架构、部署架构的标准化。建设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作台模式,实现跨部门、跨系统业务功能组合,降低员工频繁切换系统的频率;推进员工统一业务App建设,打造一个入口,加强统一权限管理和功能融合。
六是推进开放银行渠道整合,支持第三方生态安全接入。民生银行制定了统一的外联网关技术管理规范,持续推动各外联网关系统整合,加强第三方API治理工作,拉平民生银行外联网关在安全、性能、研发、运营等方面的标准基线。
2.企业级技术架构推动云原生和低代码开发模式演进
一是加速云原生技术大规模运用。民生银行打造了应用迁移上云支撑能力,开发白屏化线上工具,提供可视化模块架构和“拖拉拽”等交互方式,保障了应用设计和实现的一致性。2023年,民生银行云原生应用生产环境新增部署量同比增长60%以上,云原生基础平台建设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建成云原生混合部署调度管理系统,完成OpenGauss数据库云原生改造,打造应用容器资源画像能力,容器云平台全面实现云网协同。容器化ES和Redis服务实现大规模投产,包括计算节点资源超卖、云原生GPU虚拟化能力以及高性能持久化存储(PVC)。此外,民生银行正在探索云原生一站式数字化研发体系,已完成CloudIDE试点和局部推广。
二是推进全栈低代码平台建设。基于前后端开发技术栈和领域级低代码建设成果,民生银行打造了全栈低代码平台,构建了可视化开发能力和逻辑编排能力,赋能手机银行、分行办公、零售信贷和营销等多个场景,使可视化研发效能提升30%以上;同时,探索应用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促进研发质效进一步提升。
3.企业级安全体系推动构建网络安全实战化防御能力
一是实时监测预警。民生银行建立了基于网络、终端、系统、应用等多维度的异常监测指标体系和预警机制,针对安全攻击和异常行为开展7×24小时实时监测和预警;建设威胁分析研判平台,使安全告警自动化研判分析比例提升至70%。
二是精准响应处置。民生银行建设了基于扩展检测和响应(Extended Detection and
Response,为区别于“EDR”,以下简称“XDR”),以及安全编排、自动化和响应(Security Orchestration,Automation
and
Response,SOAR)的安全响应处置技术平台。XDR平台进行告警分析和智能研判;SOAR平台进行安全事件自动化响应和处置,自动化处置场景包括攻击源封禁、失陷终端隔离、失窃账号冻结、钓鱼邮件删除等。
三是高效协同联动。民生银行聚合行业网络空间力量,建立了“水平”联防联控机制;拉通行内各分支机构,建立了“垂直”协同联动机制;与国家职能机构、网络运营商、安全厂商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了安全封禁、攻击流量清洗、钓鱼网站关停等能力;依托人民银行金融业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信息共享平台,快速获取同业安全威胁情报,以辅助安全决策。
四是强化追踪溯源。民生银行加强威胁情报应用和攻击溯源技术研究,成立蜜罐诱捕、情报溯源、恶意样本逆向分析等多个专项技术研究小组;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地下黑产组织,持续压降对公、对私涉诈账户数量排名。
4.集团一体化安全管理降低各级机构信息科技风险
一是完善制度管理。民生银行重点压实各级党委网络安全责任制,发布《中国民生银行网络安全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健全集团一体化的网络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二是保障数据安全。民生银行构建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删除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能力,获得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DSMM)三级认证。
三是增强研发安全。民生银行利用交互式应用程序安全测试、软件成分分析、自动化应用安全编排与关联等技术,在开发、测试、上线、运营各阶段全面嵌入安全风险控制点,在增强应用系统原生安全性的同时,将安全检测时间缩短至分钟级。
四是保障主机安全。民生银行建设了主机安全防护平台,提供风险检测、入侵监测、入侵防护、容器安全等多重防护能力,实现总分行及附属机构主机节点全覆盖。
五是提升应用安全性。民生银行重点从零信任架构实践中找准切入点,按照“身份可信—环境可信—业务可信—持续评估”的递进式建设路径,让安全全面渗透至业务过程。
5.持续提升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增强运营韧性
一是优化业务连续性管理全流程,全行快速响应能力明显提升。民生银行通过灾备自动化平台集成切换操作,实现切换动作一键完成和手工替代;通过流程线上化和调度自动化,支撑百人规模的流程调度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是扎实推进集团一体化基础平台及运营体系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民生银行建设了高可靠、高吞吐、高扩展的新一代敏捷高效网络体系,该体系具备流量智能调度、网络资源可切片、“乐高式”无感扩容、自动化运维等新特性,可平滑嵌入全行云化IT体系架构,支持IT资源的敏捷部署和动态调配;实现机房基础设施集中管理和动态监控,打造“监、管、控”一体化运营体系,提升全集团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
三、数字化飞轮加速:数字化解决方案强化科技赋能
1.支持拓展全行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一是支持科创金融业务。民生银行打造了“专精特新”企业专属产品“易创E贷”,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分析科创企业的科创实力、财务状况等,搭建智能化风控模型及企业创新力评价模型,实现业务申请、核额、签约、提款全流程线上化。
二是支持跨境金融业务。民生银行推出数字化跨境贸易融资产品“出口e融”,提供客户申请、审批、合同签署、出账全流程在线服务;同时,对接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精准有效的数字化风险评估,提升客户体验。
三是支持供应链金融业务。民生银行构建了“数据增信”模式,基于客户真实交易数据、外部公共数据等多维数据,搭建数据模型,建立标准化数字化作业流程,替代传统依赖核心企业信用担保的模式,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突破。
2.支持践行金融工作普惠于民
一是搭建小微主动授信智能决策体系,推出“民生惠”产品。民生银行在严守法律法规及监管底线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国家权威数据、交易数据、场景数据、行内自有数据四类数据源,引入24类外部数据,搭建12类客户审批标签体系;建设AI高阶模型,打造“预前中后”数字化风控能力,构建主动授信流程,重塑小微授信风控逻辑,建成普惠金融全新服务模式;同时,建设信贷产品主干道,打造小微信贷产品基座,由“竖井式”向“基座式”产品建设模式转变,支持产品敏捷研发交付。
二是打造政务综合服务平台,深度参与数字政务建设。民生银行积极融入各级政府机构数字化转型进程,落实财政、民政、社保、司法等国家机关政策,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打造“税费通”产品,提供企业缴税、缴费一站式服务;连接多省医保局及社保局系统,通过快速编排敏捷研发第三代社保卡、新医保等应用,从养老缴费、待遇发放、医保结算、补贴救助等各个场景全方位支撑新一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真正实现普惠于民的目标。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下一步,民生银行将加快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以数字金融新理念重塑商业银行价值链,以大模型等新技术、新方法破解经营发展重点和难点问题,实现对行业趋势的深层洞察、对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和对科技赋能的深度应用,形成“增强回路”,加速数字化飞轮转动,助推金融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