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信用卡 > 2018年5月
信联助力新金融发展

  经历两年多的试点和酝酿,我国第一张个人征信业务牌照终于落地。近日,注册地在深圳,注册资本为10亿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持股36%,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考拉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分别持股8%的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联”)正式拿到了人民银行颁发的个人征信业务牌照。备受关注的信联揭开神秘面纱,分散而杂乱的借贷信息孤岛有望相互连接,意味着我国个人征信业务的发展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个人征信体系亟待健全

  如今,银行征信系统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但覆盖面却很有限——那些在银行没有信贷业务甚至不使用信用卡的人,由于没有信用记录,外界无从判断其个人信用的好与坏。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相关信息,截至2017年8月底,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共覆盖9.3亿自然人,其中仅有4.6亿人有信贷记录。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国人的个人信用记录仍是一片空白。因此,在传统金融征信体系之外,商业征信体系亟待完善。

  近年来,消费金融发展迅猛,而借款人多头负债一直是风控的难点。这一缺陷,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而愈加凸显。很多信用极差的人,因为没有不良信用记录,而很容易从互联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从而变成“老赖”。另外,由于缺乏惩戒机制,个人征信的缺失以及网贷“老赖”的横行已严重危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成立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己的征信机构,在网络借贷领域开展个人征信,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风控提供数据支持,就显得相当迫切。

  在这种背景下,2015年初,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上述8家企业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期为半年。

  然而,随后的试点工作却持续了两年多。

  去年4月21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对外公布首批8家试点个人征信牌照的征信企业无一合格的消息,行业唏嘘一片。

  从顶层设计着手

  实际上,除了上述8家试点企业之外,还有很多机构将个人征信领域当作新兴的“蓝海”,众多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纷纷“试水”,甚至一些放贷机构都准备开展个人征信业务。万存知在上述研讨会上透露,在全国工商系统登记的带有“征信”字样的企业达50多万家,其中“想搞个人征信的就有20多万家企业”。

  不仅市场纷繁复杂,征信机构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万存知认为,单一征信机构想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在客观上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而且因为信息不全面,每一家机构的信息覆盖面都有限,致使征信产品的有效性不足,也不利于信息共享。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信用市场并不成熟,尚未形成信用产业链。“目前我国的数据供应商既做征信,也提供报告,同时还兼做授信、担保,好几种机构同时搞,但没有形成产业链。征信机构既做运动员,又充当裁判员。”

  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就个人征信业务活动提出了三大原则,即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原则、征信活动中的公正性原则和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原则。他指出,为保障参与个人信息共享的当事人享受最大的福祉,需要在国家层面推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研究制定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双线推动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类征信机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构筑征信业的“超级枢纽”

  信联的成立,顺发展之势,应市场之需。万存知认为,独立自然人、独立的企业或者企业集团、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无法独自创办个人征信机构,“没想到8家机构实际开业准备的情况离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差距较大”。他同时表示:“很多有共同意向的机构联合起来,共同申办一个行不行?我们说这可以。”

  万存知的话音落下没多久,2017年初夏,有媒体放出消息称,人民银行决定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成立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年底就要正式批筹。这一消息随后被证实,2018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公示,宣布受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

  从1月4日相关筹备情况正式公示,到2月22日人民银行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公布,仅仅32个工作日,信联就获得了我国首张个人征信业务牌照。之前试点的8家民间个人征信机构成为信联的股东,但受制于信联最大的股东——有金融监管机构背景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这预示着国家对个人征信机构的构想发生了变化:由“单打独斗”改为统一管理;同时,分散的信息应得到合理的共享。

  信联的诞生,恰恰补齐了8家试点未能成功的个人征信企业的“短板”,在解决征信机构独立性问题的同时,也能打破传统银行征信信息和民间征信不通畅的局面,让征信业有了全国性的“超级枢纽”。“人民银行对社会机构从事个人征信业务一直把关非常严格,此次向信联发放个人征信牌照,意味着信联在独立性、公正性、用户信息保护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度。”紫马财行CEO唐学庆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行业来说,统一征信系统的建立有望整合互金行业散乱零碎的征信数据,化解信息孤岛困境,让‘老赖’无处可逃,从而整治多头借贷、骗贷等系列乱象。”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认为,征信服务的逻辑在于,接入的机构越多,数据质量越好,越能吸引潜在的机构接入,从而形成正向的循环。他预计,在互联网信贷征信领域,信联在可预见的未来缺乏有效的竞争对手,数据的积累可以呈指数级增加,成长为“巨头”指日可待。

  信联任重道远

  显然,信联的筹建使单个企业成立个人征信机构的愿景基本完结。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认为,一方面,8家个人征信试点机构已参股信联,其单独获批个人征信牌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在信联正式运营后,个人征信试点模式很可能不复存在,由此终止了其他机构获取个人征信牌照的路径。

  据了解,信联服务的对象主要有五大主体,包括从事互联网金融个人借贷业务的机构、从事放贷业务的传统金融机构、公检法与金融监管等相关部门、个人信息主体、从事征信和反欺诈服务的第三方符合资质要求的机构等。其中,从事互联网金融个人借贷业务的机构将是信联最主要的服务对象。

  信联庞大的征信数据库不仅服务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传统的金融机构同样开放,因此以往想方设法躲避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老赖”们将无处遁形。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信联要真正达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获得牌照就万事大吉了,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去完善解决。

  何飞认为,信联在运营过程中将面临角色问题、数据问题以及产品问题三大难题,其中,数据问题可能异常突出:一是可以采集哪些数据?二是如何制定数据采集标准?三是能否找到行之有效的数据采集方式?四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五是如何获得非股东成员的信贷数据?

  “数据共享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问题。”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指出,8家征信试点机构是信联的股东,但它们自己的征信产品仍在运营,信联落地后如何协调8家机构的征信产品,各家公司是否愿意拿出“家底”,这都未可知,其中的利益争端很多。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还不知道信联具体的运行规则和利益分配机制,且几家股东公司在互联网金融业务规模和数据拥有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未来信联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效果如何,目前还难以判断。”

  目前来看,明确各征信机构的利益分配机制,统一数据共享标准,出台政策明确相关机构的权益,是信联的当务之急。对于信联的未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吴庆表示乐观:“信联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容忍一些不完善,很多不完善未来都会被逐渐弥补。”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2021年04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信用卡》2018年第5期目录
我国征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信联助力新金融发展
个人征信市场革新赋能信用卡数字化转型
多方合作协力共赢,征信市场将大有可为
现代征信发展的趋势
资管行业迎“强监管”时代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