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信用卡 > 2023年2月
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马近朱:严监管下支付业加快转型升级

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马近朱

  近年来,支付业发展迅猛,极大丰富了金融产品条线,重塑了金融业态,推动了金融普惠和社会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风险管控不到位的问题,对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2022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和施行了一批法律法规、监管制度和规范,指导支付业合规健康发展,促进支付机构善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筑国家金融信息安全护城河。当前,支付业审时度势,在合规进程中守正创新,加快业务转型升级,蹄疾步稳迈入数字经济时代。

  一、支付业持续严监管态势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等与支付业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监管制度和规范相继颁布和施行,列举和细化了支付平台的责任和义务,优化了收单机构的业务管理流程,加强了银行机构信用卡发行和运营的风控工作部署,对维护企业、商户和消费者的数据信息和资金安全作出了严格规定。

  2022年,人民银行注销了23张支付牌照,使得支付牌照总数从2015年高峰时期的271张下降至年末的201张。同年,亦有多家支付机构股权发生转让,支付机构进入整合清退阶段。支付清算协会则对收单外包机构展开整改。支付清算协会对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展开非现场检查工作,检查内容涉及基本情况、合作情况、备案情况、评级情况、展业情况、聚合支付、其他事项共计七个部分。根据非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支付清算协会对相关机构采取自律约束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纳入年度记分管理、调整评级等级、约谈高管等,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备案资格。支付清算协会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系统网站公示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12月7日,已有60家收单外包机构取消备案,备案状态显示为“失效”;拟取消备案的机构达59家,备案状态显示为“拟取消”。可见,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正加速优胜劣汰,预计日后还会有其他机构出清,以保障收单外包服务合规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支付业持续严监管态势,监管落脚点在于数据信息的安全存储和处理、规范使用和传输。支付机构手握企业、商户、消费者的海量数据信息,需树立“支付向善”理念,在确保数据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开发运用数据要素资源,加速服务企业和商户的数字化进程,介入数据要素资源的管理与交易,加快“走出去”步伐,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数字经济不断向前。

  二、支付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1. 为实体企业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

  中国实体企业正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水平不断提升,相关数据总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生产力数据(大数据和元数据)和物联网数据量将达48.6ZB,占全球数据圈的27.8%,为全球最大数据圈。支付机构可用好手中合作企业及商户的海量数据资源,为其量身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加快其数字化转型进程。事实上,大型支付机构正将自有标准和规则的数字信息产品和服务嵌入各类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将自身的成长与实体企业高度关联,力求共同发展。银联商务SaaS生态体系具备全周期、全场景、全链路的特点,涵盖支付、金服、商业、科技、数据、政企、营销七大板块,致力于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能。该SaaS生态系统已成功植入国际最高标准的4F级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日常运营中,解决了机场原有ERP系统分散、数据不全、体验割裂的问题,打通了机场线上线下交易系统,整合了涵盖机场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人员流在内的全量交易数据,有效提升了机场运营效率和安全系数。平安壹钱包推出AJ产研一体化全流程协同平台,综合运用业务开发运维一体化(BizDevOps)等方式提高研发效率,在保证交付质量的同时,提升机构服务质效与快速响应能力,协调企业的跨职能、跨部门协作,支持迭代增量式软件开发、持续集成和部署等敏捷协作模式,推动业务需求侧和IT交付侧协同创新,提升企业降本增效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效能重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腾讯旗下的优图实验室为富驰高科量身定制工业质检一体机,有效提升了企业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运营成本。2022年,腾讯为富驰高科、宁德时代等30多个工业制造业企业、9000多家合作伙伴创建超过400个数字化解决方案。阿里巴巴依托阿里云软件系统和算力,为长春一汽研发出可接入百万个设备点位的数据采集与监控平台,用于全程监控自动化设备。阿里云已逐步覆盖汽车领域的研发、生产、供应链和营销等全部环节,帮助70%的汽车主机厂和出行车企上云。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支付机构会基于服务企业和商户的数据要素资源,以“标准化封装”“积木式拼接”的方式,为企业和商户输送安全可靠的、高弹性的、可延展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和商户的定制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2. 积极介入数据要素资源管理和交易

  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统称“数据二十条”)对外发布,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初步搭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并提出二十条政策举措。支付机构可根据“数据二十条”的有关规定,规范管理来自相关企业、商户、消费者的数据要素资源,助推数据要素资源进入流通交易领域。

  一是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建章立制,合规开展数据要素资源管理工作,确保本机构规范采集和运用各类支付数据,并与各相关方面商讨和明晰数据的流转规范,便利自身在后续环节中使用、传输、共享数据资源。

  二是以“数据二十条”为遵循,利用数据加载用户画像、小额信贷等增值服务的方式,赋能涉及企业、商户、消费者的具体业务,让数据价值更为直观,度量标准更为明晰,以促进数据流动,激活数据市场。

  三是条件成熟的支付机构自建数据交易平台,推动数据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充分流动、自由竞价,使其流向产生最大价值之处,优化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百度分别设立了阿里云云市场、京东万象大数据开放平台、百度智能云服务平台,为各类平台和企业分享、交易数据提供了基础设施和系统服务。

  四是率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南自贸港等产业基础、数据资源、人才储备、经济实力较为强大的地区开展数据交易。比如,2021年,天翼云为海南省打造了数据产品超市。截至2022年末,数据产品超市对接上架了经济管理、社会事业与服务等五大政务领域的超20万个数据项,累计千亿级的数据量。数据产品超市还聚焦社会消费服务和生产服务领域,对接上架了7000余个数据项,累计十亿级的数据量。

  3. 推广中国金融标准,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制定

  支付业正加快“走出去”步伐,将中国金融标准积极推出国门。我国已制定实施近20项信息交换标准,金融业通用报文库初步建成,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多方安全计算等新技术金融领域创新应用标准纷纷出台。支付业可优先选择在中国金融标准已落地的国家和地区拓展业务。比如,中国的金融IC卡标准已成为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发卡业务技术标准;中国开发的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国家标准英语、老挝语、缅甸语版本在相关国家广受欢迎;中国支持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制定发布《银行营业网点服务指南》区域性标准;中国与柬埔寨、越南、缅甸、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国家持续深入交流,为区域金融标准化发挥建设性作用。上述国家与中国经贸往来频繁,金融合作密切。中国在当地往往建有产业园区,打造了一批标志性大项目、大工程,特别适合支付业开展本地化运作,推广中国标准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汇集当地海量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人员流,助力当地数字经济发展。中国支付机构可发挥自身在跨境电商、跨境支付、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等领域的优势,推动中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开展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商户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鼓励人民币与当地货币实现直接兑换,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中国支付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制定工作。中国先后牵头制定了《金融服务的参考数据银行产品服务描述规范(BPoS)》《第三方支付服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目的》《可持续金融基本概念和关键倡议》等国际标准,并且实质性参与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分布式账本、数字货币等23项国际标准研制。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共同参与国际清算银行发起的“多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共同探索法定数字货币实践。中国支付业可以“数据二十条”、《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相关要求为指导原则,积极配合监管机构,参与跨境数据要素资源流动治理规则的制定,维护和完善安全稳定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加速中国正式加入DEPA和CPTPP的进程,将亚太地区的发展诉求和价值观念融入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中。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2021年04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信用卡》2023年第2期目录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新规助力夯..
中国信用卡:防诈反诈,安全守护,支付业..
中国银行研究院杜阳:紧抓消费市场新机遇..
中国信用卡:数字技术赋能支付服务质效提..
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马近朱:严监管下支..
中国信用卡:2022年信用卡营销新范式
工行金融科技研究院数字化银行实验室:关..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