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7年1月
全力打造“智慧银行” 创新驱动未来发展

  

北京银行行长助理、首席信息官 王健

  导语:北京银行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地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北京银行基于对新时期金融形势的冷静分析,通过前瞻性布局,持续提升科技引领水平,打造创新驱动的未来银行,将“智慧渠道”、“智慧数据”及“智慧服务”列为三个重要切入点,全力打造“全能智慧银行”。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刷新我们想象力的边界。同时,新技术带动了许多行业的组织变迁和商业模式调整,在这历史性的进程中,新技术的产生也为金融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北京银行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化发展、跨界化融合、数字化服务、国际化发展、并购型成长、资本节约型增长等“四化两型”战略。在金融业“十三五”规划精神的指引下,开启全行“五五发展”规划,直面外部环境与自身发展对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依托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管理创新,来应对环境变化、新技术、新业态和日益复杂的信息安全形势的挑战。

  一、新技术发展为金融领域带来的新变化

  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和科技的高度融合,其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智能合同等诸多领域。金融科技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交易结算等多个金融领域。

  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享受到了更广泛的金融服务。依托大数据平台技术,可以将整个社会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通过合理的风险控制和精准定价,有效解决低信用环境下的信任问题,从而促成了过去不可能完成的交易;在财富管理领域,依托智能算法,一些金融服务提供商利用自动化的低成本优势为大众提供专业的个性化财富管理服务。

  新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变得更为高效。ApplePay、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业务依托新技术让小额支付更为便捷;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提供商可以同时支持亿级有效客户,支持每秒实时交易数万笔,并且交易成本更低,用户操作用时更短。

  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的兴起,正在重新定义金融业的交易模式及服务体验,这些新技术为其他行业如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领域提供了可能。

  然而,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之间并非零和博弈,传统银行业在目前的金融形态下,更要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普惠共享的发展理念,挖掘新技术与自身业务进行深度融合,将新技术为我所用,从而抓住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

  二、北京银行对新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新技术的产生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而是帮助金融更好地将其本质呈现和发挥出来。金融的本质就是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帮助人类社会从事价值交换。新技术与互联网的本质是提高效率并连接万物。过去的5年,是金融科技的1.0时代,现在,我们正在逐步迈入2.0时代。

  1.0时代的金融科技主要是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银行带来了基础架构的变革和科技运维成本的降低。云计算技术具备灵活的弹性架构,支持产品快速开发和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其安全可靠的特性大大增强了银行科技的数据保护能力、容错能力和灾备恢复能力;还能够通过统一的性能和容量监控,降低运营成本;其高弹性、高扩展性能够平滑交易峰值,减缓性能带来的压力,提升银行交易系统的处理能力。

  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产生,大大提升了传统银行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伴随着各种随身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人和物的所有轨迹都可以被记录,数据成指数型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数据类型也变得日趋复杂,除了传统的关系型数据,还包含来自网页、互联网日志文件、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电子邮件、文档、物联网传感器等原始、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是处理巨量数据的利器,更为处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多元化数据提供了可能。银行依托大数据平台技术,通过对客户交易、行为、信用等大容量、多样性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更准确地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也为金融风险防控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监控和预测。

  金融科技2.0时代,在1.0时代的基础上,又涌现出了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一批新兴技术。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无须中心信任、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等特点,其具备的创建大型且低成本网络的能力,可以简化并自动化大量手工进行的金融服务流程,大幅缩短交易时间,在提升经营效率的同时缩减成本。未来最主要的应用是对当前中心化银行系统的改进,使之成为改造银行后台、优化基础架构的工具,从而增强传统银行的竞争力。人工智能的大发展,使得银行可以用智能化设备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随着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混合现实MR技术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商业银行可以将其应用到渠道创新中,充分发挥其感官影响效用,将这种生动的技术应用到与客户的互动沟通和产品展示中,从而增强用户的参与性,提升用户体验。

  北京银行基于对新时期金融形势的冷静分析,通过前瞻性布局,持续提升科技引领水平,打造创新驱动的未来银行,将“智慧渠道”、“智慧数据”及“智慧服务”列为三个重要切入点,全力打造“全能智慧银行”。

  三、北京银行在应用新技术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1.渠道是连接客户与银行的桥梁

  北京银行依托新兴技术,始终致力于打造智能高效的服务体系,实现单方向服务向交互式服务的转变,通过实体网点和虚拟服务相结合,打通线上线下的渠道沟通,打造数字化金融服务生态系统,满足客户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金融服务需求。2014年,北京银行推出了首家智能“轻”网点,多年来通过将热门感官技术引入到渠道服务中,实现用户体验的持续创新。例如,将智能化机器人变身为自助大堂经理,完成智能语音问答、排队分流引导及简单业务办理等相关工作;通过虚拟现实与实际服务项目的结合,全方位进行营销信息的展示等。

  2.大数据是实现未来“智慧数据”的重要支点

  北京银行依托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自建大数据开放服务平台,持续打造智能高效的“金融大数据服务”,逐步实现从数据支撑向数据驱动的模式转变:通过营销大数据,构建客户全景视图,实现精准营销推介,持续提升获客能力。通过风险大数据,实现对业务风险、宏观经济及行业风险的实时监控,建立银行业交易反欺诈大数据分析预警模型,提高交易反欺诈风险防控能力;与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安部的司法数据查询对接,建立T+0风险防控体系;引入互联网征信、第三方风险数据库和电信运营商数据,提高小微业务营销能力,构建贷后风险监控体系,助力小微业务在新时期的转型升级。通过运营大数据,实现交易高峰事前预警,有效提升系统运营智能化水平。

  3.融入互联网金融,推动创新升级,打造“智慧服务”

  基于合作与开放的互联网金融价值观,提供具有开放性的产品与服务,实现金融同业间、银行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与共享,践行普惠金融,构建互联网金融新生态链。通过“互联网+同业合作”,建设“惠淘金”同业金融交易平台,基于同业机构共用的交易平台,实现科技能力输出与业务服务共享;通过“互联网+创新金融企业”,以支持多实体多模式的通用架构,为银行资金存管服务的输出提供资金、用户及资产三大入口;通过“互联网+开放式技术服务”,基于统一的API接口,向第三方开放入口、数据、计算能力,实现多方协作。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也在逐步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双方的合作模式已由原来的信用卡、支付等业务合作逐步走向全平台、全方位的合作。2014年,北京银行率先与小米公司签署移动金融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在移动支付、便捷信贷、产品定制、渠道扩展等多方面进行合作。2015年,与腾讯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以京医通为平台的移动医疗项目建设。同年,牵手360公司,通过优势互补、跨界合作、强强联手,双方在协同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数据防泄露、安全服务、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领域开展密切合作。

  面对纷繁多样的新技术,必须经过实际的应用实践,并且找到与银行贴合的场景才能为真正的生产应用奠定基础。北京银行在新技术策略的选择上,坚持开源技术和成熟商业技术相结合。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模式下,开源技术因具备开发效率高、易于剪裁、透明度高、版权与价格灵活等特点,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将开源技术作为首选技术。开源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活跃的开源社区代表的是技术的发展方向,而且适应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所以北京银行着力在开源技术的研究上,做到跟踪、运用、最终掌握这些开源新技术。同时基于北京银行自身情况,还需要结合成熟商业技术。在产品选择上,做到自主研发和成熟产品相结合。更为重要的是加强新技术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做好技术梯队建设工作,增强新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从而保证技术可控、风险可控。

  无论银行业如何转型,它的核心职能——金融市场的中介功能,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思维方法和运作的模式。新技术的发展会使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拥抱新技术,主动改变自己,是银行的“必修课”。北京银行将勇敢地走出“舒适区”,积极主动地寻求应对之道,迎接新金融时代的新发展。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7年第1期目录
加快金融科技研究与应用, 助推工商银行..
FinTech, 金融科技引领金融创新
基于小型机集群的大型银行核心系统探索应..
光大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广发智慧 御风而行——论人工智能在金融..
全力打造“智慧银行” 创新驱动未来发展..
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打造互联网银行在..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