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8年5月
银行业科技赋能展望

  重庆富民银行孙中东

  科技赋能金融,其本质是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变革金融信息交互方式,并综合运用各类金融信息流来提升支付结算、投资融资、风险管理等核心金融能力,最终实现金融机构服务效能提升、服务边界的扩展融合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它本身是一场金融科技的变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全球金融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风起云涌,金融业在这些新兴科技赋能和助力之下,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机遇。

  科技赋能金融,其本质上是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变革金融信息交互方式,并综合运用各类金融信息流来提升支付结算、投资融资等核心金融服务能力,最终实现金融机构服务效能提升、服务边界的扩展融合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它本身是一场金融科技的变革。从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技术从最初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逐步演变为创造价值,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再加上区块链等的方兴未艾,信息技术和金融的融合不断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运作方式,在金融与科技融合过程中实现了商业模式创新,并成为引领金融变革的重要动力。比如银行业的信息中介、融资中介、支付中介三大功能与互联网创新之间融合碰撞,逐渐形成了场景金融新业态。

  一、借助金融科技提升核心竞争力,助推中小银行转型升级

  2017年,工、农、中、建四大行与互联网巨头BATJ强强联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合作、错位竞争,一系列成果相继落地。而不少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凭借自身的人才积累及技术优势,相继推出了科技输出解决方案,涵盖了金融云、数据风控、智能运营、流量互通等核心环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系科技金融子公司陆续成立。与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在内的大部分中小银行普遍存在资产规模小、业务区域受限、风险控制能力弱等短板,大多数中小银行在开展金融科技探索时往往面临人才缺乏、技术落后、机制僵化等诸多困难。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息差收窄,监管趋严,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全面跨界渗透,中小银行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转型求变已成必然之势。行业实践证明,金融科技的运用可以帮助银行提升核心业务能力、用户体验,降低风险与成本等,通过科技赋予业务新的能量和生机,是中小银行实现转型的必备条件。

  二、当前市场已形成的三种主流科技输出模式

  面对这些日益增长的科技输出需求,市场上已经逐渐形成了三种主流科技输出模式:一是传统IT厂商模式,例如IBM、Oracle、神州数码等,更多体现在为金融机构提供硬件、软件、系统集成或者咨询服务;二是以互联网金融巨头BATJ为代表的合作型科技金融输出,他们可以与商业银行形成利益共同体,进行更深度的合作;三是大型银行科技输出中小银行,国内前几年大多通过内部直接输出金融科技,现在则更偏向于成立独立子公司运营,虽然这些银行科技子公司面临着互联网巨头和IT巨头的夹击,其市场份额却呈上升趋势,平安银行年报显示,金融壹账通累计与406家银行和1493家非银金融及准金融机构合作;新增同业交易规模2.62万亿元,征信业务查询量超3.56亿次。另一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兴业数金,则宣布签约银行客户总数超过300家,主要包括村镇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等,相关数据显示中小银行科技输出市场规模超60万亿元,银行系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在监管合规、产品研发上显示出了差异化的优势。

  三、新兴技术全方位助力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效能

  从科技赋能的具体应用手段来看,新兴技术从各个方面为金融机构赋能,多角度提升了金融机构的能力。

  自银监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鼓励商业银行利用云计算技术以来,越来越多的银行落地了云计算的应用。由于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殊性,仍以私有云为主要的应用方式。国有银行通过建立了私有云平台,用于管理行内的各类系统环境,基本具备了弹性计算、自动化资源分配、运维监控等功能,大幅提升了数据中心的资源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软硬件及人力成本。平安银行则更进一步,将人脸识别、数据服务等云服务开放给中小银行使用。

  云计算已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基础设施之上的基础能力构建也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商业银行最需要的基础能力就是大数据。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科技元素逐渐融入金融产品,大数据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用户画像、精准营销、风控反欺诈、监控预警、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此外,在践行普惠金融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开始获取到越来越多的弱征信甚至无征信客户,对于这部分客户,需要大量从场景中抓取非金融数据,并将之与金融数据结合,组合进行用户画像、信用评估、反欺诈和精准营销,极大地拓展了数据采集范围和应用领域,同时也对银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数据的重要性,已经在银行业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3月银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从职责、问责机制、采集规范、隐私保护、安全、考核评价、审计报备等十个方面对银行业的数据治理提出了要求,监管机构对于数据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如果说大数据是基础能力,那么构建在大数据之上的人工智能,则可以称作进阶能力。在算力增长、算法进化、产业需求等几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人工智能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比起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更加强调机器学习算法的运用,在金融行业主要运用有监督学习算法来进行基于历史数据的新业务预测,包括风控反欺诈、精准营销等;运用无监督学习算法来进行样本分类,包括客户分类及行为分类等;运用迁移学习算法将源领域上训练出来的模型,迁移到目标领域,来解决冷启动等问题。

  近年来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层出不穷,区块链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供应链金融、金融审计领域都逐步有相应研究成果落地,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推进以“一币两库三中心”为核心要素的数字货币体系研发,逐步建设成人民银行、商行数字货币数据库、数字货币权属登记中心、机构和用户身份认证中心、数字货币交易大数据分析中心的格局;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支付和清算环节的同步,提供廉价、快捷的跨境支付清算服务,目前国内招商银行、微众银行、华瑞银行等已实现相关技术和概念验证以及业务落地。农业银行已经在电商供应链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商融资,未来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将会通过可拆分的类数字债权凭证实现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加速解决供应链上游N级小微企业拓展和融资难的问题;基于区块链防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某国际咨询公司已与部分商业银行和企业在金融审计上形成实验性的解决方案。虽然区块链技术体系还在不断完善,银行业应该积极拥抱和融入区块链的生态中,在联盟链和私有链的技术体系内与自身业务场景融合创新解决金融服务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最终使银行业自身的技术架构体系及业务服务水平同步提升和变革。

  四、科技赋能助推传统银行数字化转型

  科技赋能正在促进银行从传统银行向数字银行的转型,如何完成数字化转型也将成为各家银行都要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银行从业经验和国际领先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对数字银行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一家数字银行是能够将银行金融能力、互联网能力以及科技能力融合在一起,并以客户需求驱动、场景需求驱动和数据驱动作为战略目标的银行。

  其中金融能力是银行的核心服务能力,包含以下几项:统一的客户及账户管理能力,通过唯一的客户号标识区分客户;集中的总账管理能力,全行一本账,对全行财务会计精准归类汇总;公司及零售客户的产品研发及服务能力,银行能迅速捕获客户需求并通过产品定向服务客户;高效的交易能力,银行所有面向客户的交易应高效快捷满足客户需求;对多渠道的整合能力,各渠道间协同一致使银行服务能力最大化;精准的客户关系管理及分析能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分析挖掘既有客户行为,为产品及服务营销做定向推广;全面的风险管理能力,在保持高收益的同时可以应对银行资产及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能力将成为数字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包含了以下几项:基于自建场景模式,统一门户,提供银行服务和产品的能力;为产业链条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全方位综合化服务的能力;迅速响应和满足个人和小微企业民生类、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提供非金融、增值的服务吸引客户,避免同质化竞争的能力;全方位融入社交化网络、了解最新需求、与客户互动的能力;提供客户统一视图、统一成长体系和服务、一致体验的能力;与中小银行、金融同业合作共赢的能力;基于移动技术,创新银行产品、渠道和对客服务模式的能力;互联网模式下对公对私一体化、跨行跨境一体化的支付能力;快速有效地将现有银行系统交易封装、互联网模式化的能力;开放合作的方式支持内外部机构共同创新业务和产品的能力;为各领域提供深入、快捷、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和支持的能力;以共享、云化的方式,将特色、非金融服务推向客户的能力;有效隔绝互联网安全风险,提供严密的安全防护体系的能力。

  银行在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摒弃传统思维,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与生物识别等科技领域和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合作,积极创新,探索推动这些新兴技术在金融场景中的拓展应用。通过科技提升对客服务能力、服务效率,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以网点为触点转变为以客户需求驱动、场景需求驱动和数据驱动的经营模式。此外,还需要优化银行现有的IT架构,通过架构优化服务银行数字化转型;提升大数据的战略地位,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动力;以客户体验为核心,推动前台数字化流程改造;以成本优先为抓手,推动中后台数字化流程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效益。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8年第5期目录
科技赋能金融创新 普惠金融智慧转型
以IT云化和服务融合为手段 全面提升普惠..
银行业科技赋能展望
网点智能化助力普惠金融新发展
新一代互联网银行数字普惠金融实践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