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信用卡 > 2024年2月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成都研发部高级专家喻梅:金融科技赋能“三农”信贷流程重塑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成都研发部高级专家 喻梅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初心使命,始终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全新引擎,努力探索“客户所需、服务精准、影响广泛、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三农”新模式,以金融服务为源头活水精准灌溉广袤乡村,全面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便捷性和满意度。

一、“三农”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三农”金融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粮食安全以及推动乡村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使得“三农”金融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和诸多挑战。

  一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现代金融服务通常以信用评估标准为基础,但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金融机构较难获取农民经营生产和生活的相关信息,从而难以精准地开展信贷业务。

  二是农村产业融合催生多元化融资需求。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推动人口、土地和资本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鼓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经营范围、农业经营主体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农村金融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对涉农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是农村金融传统信贷办理模式效率低。农村客户贷款具有额小面广、量大普惠的特点,传统的信贷模式效率较低、获客成本高,通常在各级机构、线上线下多渠道分别开展,在机构、渠道、数据等方面容易形成“割裂”,难以形成合力,缺乏统筹和协同经营能力。

  四是农村金融风控机制有待完善。农村金融客户规模庞大、服务区域较广、信用意识相对薄弱,同时涉及授信担保的抵押物普遍缺乏,传统的贷前调查、贷后监管方案有限,存在很大的资信风险和违约风险隐患。

二、依托金融科技重塑“三农”信贷服务流程

  1. 信息建档赋能,孵化家门口信贷服务模式

  农村客户居住分散、流动性大,且农业银行在乡镇并非都有营业网点,传统的网点集中办贷模式对农村客户并不友好。为支持客户经理“走出去”,农业银行自主研发兼容手机、Pad等移动设备的信贷作业终端,同时应用移动互联、电子围栏、生物识别、OCR等技术,实现贷款受理、调查、审批一站式电子化服务,助力客户经理轻装上阵,以“多终端+专业化”方式,深入乡间地头和偏远地区为农村客户进行信息建档授信,将金融服务从“窗口”送到“村口”再送到“家门口”。通过该模式,农业银行已为超过500万农村客户提供了贷款服务,广泛提高了农村金融的可获得性。

  2. 数字技术助力,打造多样化惠农产品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性生产要素,但一直以来,农村客户主体数字化基础薄弱,其中有大量征信“白户”没有借贷记录。为突破数据瓶颈,农业银行主动对接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机构,平台化、自动化、批量化对接工商、保险、土地流转、财政补贴等涉农数据,构建农村客户特色的统一视图,为精准化定制金融服务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之上,农业银行生成约500个客户级标签,结合产业、地域等特点打造了“惠农e贷”“富民贷”“续e贷”“粮农e贷”“智慧畜牧贷”等深受农村客户喜爱的信贷产品。同时依托“零代码开发+模块化组装+拖拉拽配置”模式,打造全线上化惠农网贷特色产品工厂,赋能分支行一周即可上线一款个性化产品,实现对“三农”不同经营主体、不同区域特色、不同金融需求的精准匹配。

  3. 线上线下协同,构建智能化客户信贷旅程

  农村客户贷款额度小、覆盖面广,银行在实际经营中面临服务成本高、机构人员少、经营风险大等难题。为发挥线上渠道触客广、响应快的特点,以及线下网点多、服务专的优势,农业银行构建线上、线下、远程“三轮驱动”服务模式,结合农村客户资质情况,重塑贷款流程。一方面,针对普通客户,创新“单人实地+客服远程面谈”的数字化调查新模式,替代原有双人实地调查模式,在保证贷前调查规范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基层客户经理工作负担和操作成本。同时支持面谈视频留存调阅,充分发挥远程座席辅助调查和监督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基于知识图谱交易链、隐私计算、流批一体等技术,研发信用评级、授信测算、风控中枢等信贷决策模块,实现线上申贷、自动授信、随借随还。基于大数据驱动,优质农村客户和续贷客户无需提供任何资料,秒申秒贷,极大地简化贷款流程,有效满足了农村客户“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推动农村客户贷款业务线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普惠化运作。

三、依托金融科技构建“三农”信贷风控流程

  1. 卫星遥感加持,打造农情监测感知“千里眼”

  在农村客户信贷流程中,搞清楚农村客户资产和经营情况是精准授信和风险防控的重点。农业银行前瞻性利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的方式,充分发挥卫星遥感的空天视野和人工智能的算法赋能,实现农田、作物智能化分析预警。在贷前环节,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农村客户的确权信息,可以远程识别地块和作物,由系统自动计算农地面积,实现人地绑定,并将信息应用到授信中,有效降低了调查成本,有效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在贷中和贷后环节,针对农村客户种植作物长势如何、是否撂荒、资金是否真正用于扩大再生产等问题,贷后实地调查往往反馈不及时,而通过卫星定期巡田和周期性监测,实现种植规模变化监测、长势预测、产量估值、病虫害预警等功能,信贷人员可远程查看农村客户地块信息,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主动营销和预警,同时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调整授信方案和还款策略,在贷中贷后环节实现精准监控。

  2. 云边端一体化,探索活体抵押监管新范式

  长久以来,由于担保方式单一、可担保物品匮乏、生物资产评估困难等原因,农民难以获得金融服务,常常面临着“能跑的不贷,有毛的不贷”的困境,其根源在于畜牧活体确权难、监控难。农业银行受人脸识别技术启发,在同业首创“牛脸识别”模型,利用神经网络算法,提取鼻子、毛色、瞳距等牛脸特征,精准识别牛只,实时采集、分析牛只健康状况、位置等信息,基于牛只信息打造标签化“数字牛”,建立活体“数字身份证”,有效防范“一牛多抵”风险,真正做到确权“速度快、效果好、成本省”。同时,通过物联网、目标检测等技术,实现“牲畜AI盘点”能力,动态掌握、跟踪圈舍牲畜数量和健康状况,有效解决无法实时盘点及管理活体抵押物的难题,推动畜牧活体“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四、依托金融科技打造“三农”金融新生态

  农业银行依托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三农”信贷流程再造,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充分发挥线上触客广、响应快,线下触客专、服务全的优势,形成线上线下协同经营合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金融服务:通过“信息建档+线上化办贷”模式,提供专属“惠农e贷”“富民贷”等产品,累计服务超1600万农户,持续提升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和覆盖面;综合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推出“智慧畜牧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在线监管活畜超300万头,贷款余额超100亿元,有效破解养殖户抵押融资难题;打造即配即用式纯线上惠农网贷产品,实现产品快速孵化,针对粮食、棉花、花卉、烟草、生猪、肉牛等多个农业产业和交易场景,广泛对接政府、行业协会、涉农企业数据,依托大数据和模型自动化决策,从申贷到放款全程仅用3分钟,大幅缩短客户等“贷”时间。在金融科技创新驱动下,农业银行农户贷款余额已突破万亿元。

  金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农业银行将继续通过科技创新和场景探索,聚焦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流程再造,持续提升风控能力,用更新的技术、更契合业务的手段和方法,为“三农”金融服务持续注入发展新动能,让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助推“三农”业务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成都研发部高级专家 喻梅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成都研发部副处长 周小飞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2021年04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简志雄..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成都研发部高级专家..
商业银行远程视频服务能力建设与应用探索..
新网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大数据中心..
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户经营部副总经..
华夏银行首席信息官吴永飞:商业银行借记..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金融产品IT创新实..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