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信用卡 > 2019年1月
产业重塑、生态共建,开创信用卡产业发展新未来

  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总裁、《中国信用卡》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王都富

  穿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春风沐雨,驶出新时代新征程的起跑线,时间的巨轮满载着我们的希冀和盼望抵达2019年。值此岁序更替、万象更新之际,我向《中国信用卡》的广大读者朋友们以及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致以新年的祝福!

  回望来路,中国信用卡产业沿着全球化、专业化、精品化的发展道路,从蹒跚起步到阔步前行,从规模塑形到精耕细作,从植根本土到走向世界,以“勇往直前、勇争一流”的姿态在全球信用卡市场上更加响亮地喊出了中国声音;展望未来,中国信用卡产业迎来了谱新篇、开新局、建新功的最好时代,应积极抢抓时代机遇、全面深化转型升级,加快驶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轨道,努力为振兴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增添新的荣光。

  一、我国信用卡产业主动融入新常态,积极谋求新发展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助推下,我国信用卡产业总体保持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稳应变的发展态势,在稳步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提升质态水平和风控能力,扎牢可持续发展根基,同时积极运用新科技新理念重塑支付业态和金融生态,促进专业化经营、互联网化运作和内涵式发展,通过深耕客户、商户、银行、卡组织等主体组成的产业“小链条”,构筑起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产业各方共生共进的生态“大格局”。盘点过去一年的信用卡产业发展特点,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概括。

  一是“质效优先”,信用卡产业持续焕发强大生命力。2018年以来,我国信用卡产业契合经济周期特点,主动调整发展节奏,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发卡量保持总体增长、增速趋缓的态势中,实现了消费额的强劲增长。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达6.59亿张,较年初增量为0.71亿张,增幅12.1%,低于上年同期增幅6.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实现银行卡消费额达24.05万亿元、消费笔数264.28亿笔,同比增幅分别为36%和68.8%,分别较上年同期高出12.5个百分点和8.1个百分点。发卡量、消费额增速的“一降一升”,充分表明信用卡产业在逐步做大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质态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移动支付加速发力,正在成为提振消费的新动能。2018年第三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移动支付业务达169.35亿笔,金额65.48万亿元,同比增幅分别高达74.19%和32.91%。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一份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移动支付的普及促使交易总额增长2.4%,总交易频率提升23.5%,证实了移动支付可为社会消费总额和购买频率带来正向驱动影响。作为移动支付背后的可透支账户,信用卡正不断深入居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促进了中国消费需求升级,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驱动力。

  二是“科技赋能”,金融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18年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在信用卡产业结出累累硕果,使“支付无感化”与“风控无感化”不再是“诗和远方”。在产品创新方面,以无感停车为代表的无感支付兴起,支付与车牌OCR技术实现融合应用;生物识别应用在支付领域迈入商用阶段,运用人脸识别推出的无感超市正推动商业模式和经济社会发生更为深刻的变革。比如,工商银行在北京西单大悦城率先推出“刷脸支付”,信用卡背后所承载的支付和融资功能正在逐步“化为无形”,以交易环节的无感化为客户带来更简单、高效、随心的极致体验。在运营管理方面,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为信用卡产品、流程、渠道、运营、风控进行全方位赋能,扩大了金融服务范围,提高了客户触达能力,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短板。比如,生物识别、动态令牌技术的发展为银行远程身份核实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办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智能风控体系和大数据决策平台的构建,改变了以人工经验为依据的传统风控模式,并通过深刻洞察客户需求、挖掘交易习惯、预测金融行为,为精准授信、精准营销提供技术支持,“全景智额”“e智贷”“信用分”等基于大数据风控的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科技融合正在引发信用卡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信用卡产业提升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不断朝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方向前行。

  三是“战略升级”,信用卡已成为商业银行推进转型发展的发力版块。信用卡具有逆周期、风险分散和利润稳定的特点,近年来,商业银行敏锐把握我国消费型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利机遇,将信用卡作为大零售业务乃至全行战略转型的布局重点。一方面,商业银行主动将信用卡提升为新的战略业务线,进一步加大对信用卡的资源投入力度。比如,工商银行2018年将信用卡定位为深化转型、面向未来的新战略业务线;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将新增信贷资产主动向信用卡倾斜,信用卡贷款余额占个人零售信贷的比重均超过30%。在战略地位提升以及信贷资源支持下,信用卡的价值创造能力日益凸显,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的信用卡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度均超过40%,工银信用卡对工商银行全行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度也创下近十年新高。另一方面,信用卡不断演变为平台化、入口化和场景化的综合金融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获客引流、黏客增值、拉动存贷汇等一系列业务的基础版块和战略工程。2018年工商银行推出“e商助梦计划”,以“e支付”收单服务为基础,为合作商户提供收单结算、存款理财、信贷融资、贵金属定制、私人银行服务等一揽子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以全流程、全产品、全方位的金融综合服务,创新小微商户服务模式,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一系列战略举措的带动下,信用卡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度不断上升,成为经济下行周期中商业银行的“经营压舱石”和“增长发动机”。

  四是“生态共建”,以信用卡为核心的消费金融生态圈日渐成型。如果说工业时代的奥秘是“分工”,互联网时代的奥秘是“融合”,那么金融科技时代的奥秘一定是“生态”,从“打造场景”跃升为“构建生态”成为大势所趋。信用卡因其天然连接客户、商户、场景的优势,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生态圈的破局关键。2018年以来,众多商业银行以信用卡为核心,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与第三方机构开展用户共享、场景共拓、信息互通,逐渐搭建起以支付为入口、以融资服务为纽带、以App为平台的消费金融生态圈,形成银行、商户、客户多方受益、互促共进的新格局。以工商银行为例,全新打造的信用卡专属App——“工银e生活”致力于实现生活、消费、金融的深度融合,通过全生命周期用卡服务、个性化融资产品以及多元化消费场景,有效聚合客户商户,全力打通线上线下,短短一年时间就收获注册用户超过2700万户、月活跃用户310万户,目前正发挥着流量入口、流量经营、流量变现三位一体的重要作用。同时,生态圈的搭建也有效提升了信用卡的获客能力,降低了获客成本,既为信用卡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开辟了新道路,也为信用卡产业发展打开了新天地。比如,工商银行与贵州大学合作共建智慧校园,依托“工银e生活”App构建起了校园餐厅移动支付、校园停车无感支付、摆渡车电子支付、人脸识别考勤门禁等特色场景,从“教学研衣食行”全方位改善师生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有效满足用户线上线下场景化、多元化、智能化的消费金融需求,也为智慧校园、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参照。

  二、市场广、基础好、潜力大,中国信用卡产业迎来新春天

  越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里程碑,2019年新一轮改革开放举措有望提速落地,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将依旧稳健,发展质量将持续提升。信用卡产业发展既有好的基本面,前景广阔;又有好的政策面,基础稳固,只待抓住机遇,纵深发展,深耕以待春来。

  深耕的空间在于消费崛起正当时。近年来,消费“马车”动力足、稳而快,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最重要的拉动作用,2018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已达到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的贡献水平。2012~2017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5.8%下降至12.6%,充分说明储蓄减少而居民消费意愿上升。据测算,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达到40.4万亿元,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市场,我国消费型社会正在形成。今后一段时期,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的外部挑战以及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内生需求,消费将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客户换代加速、收入公平性改善以及优质供给扩张的助力下,内需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将持续释放,大众消费崛起、低线城市和农村消费提速、服务消费热度不减将汇聚起消费升级的源动力,使我国消费长期保持增长潜力,整个社会的消费信贷需求将进入集中迸发期。信用卡产业作为消费金融的主力军,将获得更加充裕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也迎来了抢抓消费金融蓝海、践行普惠金融责任的新机遇。

  深耕的基础在于强监管促业归本源。从支付层面来看,“强监管、严监管”已经走过三个年头,这期间监管部门切实整治市场乱象,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实施了个人支付账户分类管理、支付机构分类评级、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牌照续展及市场退出优化、加大现场检查与处罚力度等一系列监管举措。特别是随着2018年连网联、“断直连”、定条码支付限额、控支付业务范围等一系列新规的落地实施,支付回归商业银行的趋势日渐明晰,支付产业正逐步走上回归本源、坚守主业、合规经营的健康发展轨道。从信贷层面来看,2018年随着对“校园贷”“现金贷”“网络小贷”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实,消费金融特别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在迎来最严格的清理整顿期,无牌照的网贷机构将逐渐退出市场,不符合利率要求的产品将逐渐取消,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将重新回流到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伴随着“严监管常态化”,“支付回归、信贷回流”成为市场大势,为信用卡产业开展有序竞争、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耕的重点在于促进风控水平提升。近年来,支付风险类型发生了新的演变,风险产生、发展、扩散和爆发的规律及特征更加复杂、更趋多变。一方面从产业发展环境来看,信用卡链条参与主体增多,短板效应明显。信用卡产业已从产业链成长为生态圈,“N”方参与下的生态中,系统与系统相互连接,行业和行业深度对接,由于参与主体风险防控能力参差不齐,任意一方的不作为或者薄弱环节都可能为整个产业带来风险,风险呈现传染性、交叉性的新特点。另一方面从信用卡业务经营本身来看,新型风险层出不穷,传统风险并未减少,线上线下模式都需要找到市场与风险的最佳平衡点。比如欺诈风险趋于专业化、集团化,信息泄露事件频发,虚假申请增多,团伙作案和跨区域作案防不胜防;信用风险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客户下沉带来还款意愿以及还款能力的易变性加大了信用风险防控难度,同时“强监管”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多头共债客群的违约风险加快释放,债务风险加快向信用卡业务迁移,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造成较大压力。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防控风险成为信用卡产业各方抢抓机遇、比拼能力的新赛道。领跑者既需要精耕细作、苦练内功,借助金融科技及大数据手段建立起全流程风控闭环和风险定价机制,找到风控与创收的平衡点,补足领跑的冲劲与耐力;又需要协同合作、联动配合,推动产业各方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完善征信体系,在新赛道跑出新风格,创造新成绩。

  三、全面深化我国信用卡产业转型发展,打造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圈

  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由“点”升“面”晋“体”,进入了一个“无限链接、跨界融合”的全生态时代,并从原有的单纯线下为主模式,发展成线上线下联动的O2O模式。如何构建一个C端与B端互促共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内部与外部合作共赢的智慧生态系统,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信用卡产业的新任务、新目标,也是信用卡产业反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新作为。信用卡产业这棵参天大树,要强根基、壮主干、繁枝头,在产业发展的春天来临之际,既成为促实体的一棵栋梁,又成为惠民生的一番风景,努力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增“质”添“惠”。

  1.以客户为“根基”,打造信用卡产业生态圈发展的强健根系

  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带来的“连接红利”,改变过去的“营销”为“触达+互动”,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战略有效触达C端客户和B端商户,通过不断的连接、分享和互动形成客户的内生式增长和生态圈的自主扩张。

  一是加强C端客户的社群化运营与场景化营销。社群化运营方面,将信用卡客户营销由“大而全”向“小而美”升级,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目标客户进行社群化精准定位,抓住社群类客户最具痛点和引爆力的需求挖掘产品创意、提升产品体验,并让客户深度参与产品设计与体验过程,发挥社群的交互性优势,激发客户分享,形成口碑传播。比如,工商银行即将推出的故宫元素卡与女性卡就将采取社群化方式进行运营与推广。场景化营销方面,把客户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金融服务需求等转变为无数与客户接触的连接点,并与场景深入融合,有效缩短客户营销链条,通过即时发卡真正实现“按需发卡、现场激活、转身消费”。2018年,工商银行率先在珠海长隆乐园实现了预审批客户即时发卡,客户从申请到取卡最快只需10分钟。2019年,工商银行将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渠道中探索更多形式的场景化发卡,形成信用卡获客、活客闭环。

  二是拓展B端商户服务边界,共建“商圈联盟”。一方面加快手机POS等收单产品创新迭代,打造“技术+场景+用户+运营+金融”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不仅更好契合“渠道一体化、门店智能化、经营数字化”等新零售发展需求,而且为商户提供支付结算、存贷款、理财、私人银行、贵金属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创新银企合作模式,建立“商圈联盟”,实现联盟商户之间共享客户群体、营销资源、服务渠道、品牌价值,有效扩展联盟各方的资源边界。工商银行将基于目前推出的“e商助梦计划”“e支付惠民示范街”“智慧校园”“智慧景区”等活动,以商圈联盟的形式帮助商家打造分布式流量池,增强不同商户之间的沟通互动与资源共享,通过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和特色化的商品服务吸引客户,实现生态圈内流量资源互换、商家活动互推、商圈客户互导、银企互利互惠,为联盟各方发掘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收益源泉。

  2.以金融科技为“主干”,为信用卡产业生态圈注入强劲动力

  高度融合金融科技,灵活高效地响应客户和社会需求,从而实现获客精准、产品精致、服务精良、管理精益,将是信用卡产业生态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更好地拥抱金融科技,才能实现永续发展。一是优化系统架构。建立可并行拆分与横向扩展的信用卡分布式系统架构,通过轻型的服务化场景和API对接模式,与第三方商户、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和产品输出。二是创新研发模式。组建数量充足、专职化的专业科技团队,注重对前沿金融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并通过建立迭代式研发机制和预见式研发模式,以有效的产品研发“合伙制”打造平台共享模式,实现多方互利共赢。三是以金融科技驱动信用卡全业务链发展。在直面客户的营销维护环节,引入生物识别、人机协作等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客户体验;在风控环节,运用大数据建模、智能风控、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精准定位客户消费轨迹、信用状况与信息流向,在从借款到消费再到还款的一站式消费生态闭环中有机嵌入全流程风控技术,比如打造成熟的反欺诈系统,通过系统中大量规则、模型、风险特征变量构成安全大脑,实现秒级响应、精准识别、减少误报;将全面感知可疑交易监测逻辑植入交易前、中、后三个环节和业务关键点中,实现全链路的参与决策,为信用卡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的持续稳健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依托自主可靠的金融科技平台,实现前瞻性技术输入和企业级技术输出,真正形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3.以核心平台为“枝叶”,丰富信用卡产业生态圈的产出和成果

  我国已全面进入互联网平台主导的时代,线上化、综合化的互联网平台成为构建信用卡产业生态圈的核心。未来,商业银行应着重抓好场景运营与流量运营,形成获客、活客、消费、融资、收益等业务闭环。一是加强场景运营。持续推动信用卡App迭代升级,搭建更多高频有效场景,既对全国性、普适性的娱乐、外卖等生活场景进行渗透,同时也对属地化的交通出行、社保缴费等生活场景进行拓展,使信用卡App充分发挥出“一点接全国、属地有特色”的平台效应,推动B端、C端互促共进。同时通过丰富的线上线下场景提供多维度的海量数据,实现以数据驱动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新体验。二是加强流量运营。一方面不断优化信用卡App的消费信贷、场景化支付等各种金融属性及功能,以便捷支付入口与开放资产能力的平台模式获取流量、获得客户并实现闭环流量变现,为生态圈创造核心价值。另一方面实现服务与资本输出,将“支付入口、分期付款、积分权益、促销优惠”等金融服务和“市场预测、风险评估、数据分析”等数据服务进行封装,开放给市场各类App,或以“联合贷”的形式对接流量型平台,以资本输出积聚流量与客户,实现跨界经营。

  4.严监管、强合作,打造信用卡产业生态圈发展的沃土蓝天

  当前,受益于国家刺激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导向以及监管新规的全面出台,市场化、规范化的支付产业环境正逐渐成形。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信用卡行业的监管者、业务的经营者、产业的参与者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打造以回归本源、规范发展、质量建设为导向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氛围。在监管上,从事相同金融业务的不同机构要接受相同的金融监管,坚守合规边界和风险底线,消除套利空间;合理界定各类机构发展定位,严肃支付大小额分离和限额管理;严格管控各种现金贷实际利率水平,坚决打击“伪普惠”;对部分第三方机构扰乱支付市场价格体系的现象加大整治力度,尽快建立包含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等主要机构、覆盖线上线下、兼容传统支付和新兴移动支付的全方位价格体系,维护市场各方的正当利益。在行业合作上,进一步加强风险的联合防范,推动消费者个人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对个人商业信用数据、个人“五险一金”数据、个人人事档案数据、个人消费数据、个人金融数据等多维数据进行整合,逐步形成覆盖人群广泛、信息多元的征信数据库;建立统一数据采集及评分标准,减少信用评价的重复建设;加强风控经验、技术的分享与合作,持续提升数据化风控管理水平,打好支付领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保障金融体系安全与信用卡产业的良性运作。

  消费金融黄金新时代风起云涌,信用卡产业发展势头正劲。在下一个春天来临之际,植根于国家经济社会环境中的信用卡产业,将继续投身滚滚向前的改革春潮,在不懈奋斗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提振消费、促进实体、普惠民生作出新的贡献!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2021年04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信用卡》2019年第1期目录
产业重塑、生态共建,开创信用卡产业发展..
中国银行卡产业:坚定方向 永葆初心 改革..
中国银行卡产业2018年回顾及2019年展望
新起点 再出发
创新引领未来 迈向智慧化金融时代
不忘初心,光大信用卡践行责任与担当
顺势求新 砥砺前行 民生信用卡开启“信任..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