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金融电脑 > 2019年1月
践行柔性信息科技战略, 打造场景化金融服务能力

  吉林亿联银行行长助理兼CIO 邹帮山

  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客户服务线上化、即时化和智能化的现实需求下,商业银行纷纷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借助金融科技进行业务模式转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形态是场景金融,将银行服务通过共享API与场景连接融合,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围绕上述开放银行战略,信息科技不再是中后台的支撑角色,而是作为一种银行服务,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客户和市场的检验,唯有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银行信息科技也经历了最为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着银行业步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科技引领、科技驱动、协作创新已成银行业的共识,金融与科技已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融合,更体现为思维、理念、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等全方位的融合。

  移动互联时代,银行服务将不再固守线下网点和线上的网银等渠道,而是主动拥抱各种业务生态场景,将服务无缝嵌入到生态场景中,催生和推动开放银行新业态发展。新的业务模式要求提供便捷、更灵活、安全的产品和服务,也对银行信息科技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一、金融科技助推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开始关注金融与科技的结合问题,出现了“金融科技”这一新词汇,它反映出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结合的经济增长范式得到普遍的认同:金融科技不仅促进了科学知识和技术发明转化为商业活动,而且使得金融资本获得了不同寻常的丰厚回报。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金融与科技的结合至关重要,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价值均得到充分的体现,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将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近年来,在借鉴国际科技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许多鼓励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政策,涉及银行、保险、担保、创业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债券等各个方面,各地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新机制、新工具、新模式层出不穷。《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督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紧密围绕我国银行业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信息科技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FinTech对金融的驱动力,通过技术驱动业务模式创新,进而提升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银行业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二、践行柔性信息科技战略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客户服务线上化、即时化和智能化的现实需求下,商业银行纷纷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借助金融科技进行业务模式转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形态是场景金融,将银行服务通过共享API与场景连接融合,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围绕上述开放银行战略,信息科技不再是中后台的支撑角色,而是作为一种银行服务,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客户和市场的检验,唯有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柔性信息科技战略是基于新技术裂变式增长以及业务环境越来越复杂化下所形成的一种信息科技战略的形式。当情况比较固定、变化不多的时候,管理者习惯从稳定、有序、理性、最优化等视角看待信息科技问题;而当环境不稳定并且多变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运用变革、创新、应急等观念来审视信息科技。柔性战略恰逢其时,在信息科技的各个阶段和过程中都非常重要,集中体现在系统架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研发过程的敏捷性、科技治理的有效性以及科技资源的匹配性,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部门在面临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过程中必须关注和处理的战略要点。战略的懒惰无法通过战术的勤奋弥补,通过柔性维度来考量及打造银行的信息科技战略及竞争能力也为我们的科技建设提供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视角;在一个全新复杂的业务发展过程中,柔性信息科技战略可以为商业银行创造更加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企业级信息科技驱动战略以及试错文化是确保柔性信息科技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保证。科技驱动业务发展不再是口号,在银行投入资源打造科技能力的同时必须构建与柔性战略相匹配的试错文化,滋养科技创新能力。

  围绕“科技驱动业务发展”这一价值观,践行柔性信息科技战略模式(如图1所示),从资源柔性、系统柔性、研发柔性、运行柔性等四个维度着手开展。

  图1 柔性信息科技战略框架

  1.系统柔性:客户导向,数据驱动

  银行服务不能简单强调产品的推销,而应基于客户的需求,做好客户群体细分和目标群体的研究,重视银行客户关系战略,基于客户的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产品和服务,银行的业务要针对性解决客户面临的难题,并且要做到随需应变,提升客户体验。一是要以解决客户需求为目标,协调全行各个方面,优化完善组织机制、流程规范,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针对不同群体客户提供不同的差异化服务;二是产品设计要以客户的需求为驱动,找准痛点,降低客户总体产品服务拥有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三是加强场景分析,优化业务部署,产品部署应考虑不同业务的客户渠道场景偏好以及成本收益,不断完善场景多样性,把握市场趋势和技术发展,加强多场景及渠道整合与协同,实现信息在各渠道及场景间的共享。

  银行的渠道端系统应打造对客户和平台的适配、分享能力,在传统网点、网银、App等客户接入点的基础上,积极采用H5、SDK、API等技术手段拓展业务场景,将银行服务嵌入到业务场景中,打造生态价值链。

  金融场景化是银行服务与业务生态的解构与聚合,分工与协作,银行的产品与服务要打破系统的界限;产品和服务层支持产品工厂及原子化服务,组合产品及服务是关键,要满足柔性事务要求,为灵活、可拓展的开放银行模式提供核心科技支撑。

  构建全行的底层数据架构,通过业务数据建模、机器学习等技术,深度挖掘和发挥数据资产价值,驱动差异化产品定价、客户精准营销等业务策略,达到千人千面的服务效果,提升智慧银行核心竞争力。

  基础设施方面,采用云计算、超融合等技术,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灵活调配及服用,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率。

  2.资源柔性:内外资源的匹配,建立赋能团队

  科技生产力的发挥,离不开生产关系的协同和协调。信息科技资源是业务发展的基础保障,在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架构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提升内外资源的匹配度。银行需建立信息科技资源计划体系,整合内外部资源,聚焦科技要素,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外包战略,将非核心能力外包。

  组建多元化的科技团队,把互联网行业快速响应的基因注入到银行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中,科技内部形成赋能机制,项目小队和职能小队的划分有助于各司其职、专业发展,将研发、运行管理的决策权分层授予一线负责人员,提升项目管理、科技运行、架构设计等团队运作效率。科技投入方面,在传统预算管理的基础上,采用临时预算、补充预算等方式动态匹配科技资源。

  3.研发柔性:敏捷研发与技术创新

  根据业务发展阶段,灵活采用相匹配的研发管理模式。充分考虑项目形态,采用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型,对于从0到1的初创型项目,一般周期会较长,可在瀑布模型下采用阶段内迭代的研发方法,保障研发质量;对于从1到N型的需求变更及推广任务,要采用敏捷研发的方式迭代上线,减少不必要的项目过程和文档传递。从技术平台、项目管理工具、自动化测试到DevOps,建立全流程研发工具支持系统,覆盖从需求到版本交付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提升研发效率。对于初设团队,要给予相对试错的空间,鼓励尝试新技术,在创新力和专注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执行力和合规力之间找到契合点,通过敏捷研发应对产品快速交付和迭代的需求。

  科技金融的本质是技术推动的业务创新。研发过程中要主动拥抱新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引入解决传统架构、模式无法解决或效率低下的部分,进而体现应用创新的价值;建立数据化思维,重点在业务场景的结构与建模、在产品及服务组合、大数据机器学习及应用等方面发挥科技创新能力。

  4.运行柔性:生产安全与成本投入的平衡

  信息科技生产运行是银行对外服务的窗口和保障。运行柔性突出体现在运维管理、安全防控、交付效率等方面。在ITSM的框架下,运维管理要服务于业务发展,而不是固守流程,打造智能化的信息科技风险三道防线,实现由人工管控向智能管控的升级,提升运维工作效率。在金融场景化的背景下,信息安全防控要与银行产品和服务更加紧密地结合,积极使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渠道端、交易级实时反欺诈,确保客户及信息安全。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积极采用灰度发布、DevOps解决方案提高生产交付效率和运维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基于云计算、边缘计算、容器技术等,打造分布式、多活的弹性生产运行架构体系,改变以投入换安全的固有思维,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升级安全体系,与时俱进,广泛采用互联网技术获得成本投入与运行安全的平衡。

  以上各方面柔性能力建设,目的在于不断优化创新与研发以及项目研发与运维等各方面的关系,使之与团队、系统、产品等IT生产力要素相适应,从而提高信息科技整体灵活应变能力。

  三、吉林亿联银行柔性信息科技战略实践

  吉林亿联银行根据“数字银行,智慧生活”的战略规划,打造智慧型互联网银行,积极践行柔性信息科技战略模式,逐步全面深入互联网场景化金融服务,通过先进的科技力量和高效的系统建设支撑最终价值目标的实现。

  构建与互联网银行业务相适应的科技体系是信息科技治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方向。一方面根据银保监会的要求,在管理决策层面推动董事会、行长办公会以及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切实履行信息科技风险防控的决策职能;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建设工作,在信息科技部、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以及内审稽核部设立相应的岗位,建立相关制度,强化对信息科技风险的管控。

  1.打造具有AI+互联网基因的科技战队

  根据全行业务发展规划,构建创新型AI+互联网金融科技团队。在架构设计、系统研发、生产运维等方面落实岗位人员及职责。密切关注AI+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潮流,通过构建多渠道的对外交流学习、交流通道,打造一直领先行业的AI+互联网金融科技团队。

  进一步打造研发、运维一体化精英团队,人员少而精,能够承担关键系统设计与外包研发资源管理,并逐步过渡到以自主研发为主的模式。优先选择综合实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并对外部人力资源做好统筹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降低研发成本,提升交付质量。

  2.建立“合规、易用、高效”的科技全流程

  建立并完善满足互联网金融项目特征的科技项目研发、测试、生产运维流程。以“项目迭代”的研发方式,差异化支持快速响应的业务发展要求,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创新效率。以“自动化测试”为手段,通过引入测试工具提升项目自动化测试水平,提高版本质量。构建应用系统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通过运维智能监控及运维自动化工具,建立全方位支持体系,确保生产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快速解决。

  3.突出科技与业务的联动,以科技创新支撑业务发展

  引导科技人员全视角关注、思考业务及产品;落实信息科技管理、发展规划、新技术、新趋势的前瞻性研究。建立基于产品线的科技资源管理模式,以“资源池”等方式增加资源灵活调配能力。在项目过程中,以“敏捷小队”等形式打破业务与科技的部门界限,以推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鼓励创新。结合互联网金融典型特征,打造具有行业领先性业务产品及系统,形成科技与业务岗位轮换通道。

  4.全面深入互联网场景化金融服务

  银行信息系统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根据所服务客户客体的不同以及服务内容的不同对系统架构进行类别划分,并按照从终端客户到底层支撑的业务连接关系对各类服务进行层级划分,吉林亿联银行基于SMART.架构(如图2所示)构建的信息科技服务能力(如图3所示)。以客户为中心,将银行的产品和流程服务化,通过渠道端系统及适配层,触达业务场景及客户,组装并输出存、贷、支付、风险、科技等产品与服务,实现金融服务场景化,构建金融服务价值链。

  图2 SMART.架构

  图3 吉林亿联银行信息科技能力示意

  (1)渠道服务:面向客户触达,通过双渠道(本行自有渠道和合作共享渠道)构建全行统一的服务界面,实现自主经营和合作经营两种服务提供能力,从而实现B2C、B2B、B2B2C、C2B2C的全种类生态金融服务体系。

  (2)产品服务:为互联网客户提供功能丰富的、使用便捷的各类金融服务。包括融资类服务(消费贷、经营贷等)、增值类服务(存款、智慧存、基金、理财等)、消费类服务(线上线下支付、生活缴费、聚合支付收单等)、合规类服务(资金存管、风控等)四大类,并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格局。

  (3)服务管理:满足外部监管合规与内部经营管理要求,将产品服务与业务管理相融合,在提升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兼顾管理效能的提高。

  (4)智慧服务:通过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大数据与知识图谱分析,构建智慧服务引擎平台,实现对金融业务的自主认知、预测以及最优决策,从而达到千人千面、想客户所想的高度智能化服务能力,为对金融业务(包括营销、产品设计和风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扩展服务半径等)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我行在客户画像、行为分析、智能客服、精准营销、投资决策、风险管控、金融安全与反欺诈、快速授信、生物特征识别等方面提升业务服务水平。

  (5)安全服务: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服务过程颠覆了面对面的传统方式,在提高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的同时交易风险也大幅增加,这就需要搭建全面的安全防控体系,通过沙箱、加解密、安全云、数字签名、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从内到外阻止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客户资金和我行财产的安全,打造可信赖的金融服务生态环境。

  (6)办公服务:以无纸化、流程化、自动化、智能化为目标的办公体系建设旨在提升办公效率、降低操作风险、防止信息泄露。

  (7)运维服务:研发运维一体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是互联网科技实力的体现,更是高效研发、稳定运行的保障。

  四、柔性信息科技战略评价与控制模式

  柔性评价控制模式实际上就是动态全方位评价控制模式。动态就是实时,即表明控制是随时不断地进行的。所谓全方位就是指信息科技战略管理的评价与控制活动,它贯穿于整个信息科技战略管理全过程,可以具体分为五个阶段,其模式如图4所示。

  图4 柔性信息科技战略评价与控制模式

  具体操作上,采用分层方式进行科技战略柔性评价,例如,在对系统架构的柔性进行评价时,可以考虑渠道柔性、服务柔性、产品柔性、运维监控柔性等指标。在全行信息科技治理的框架指引下,通过对柔性指标的跟踪、改进,不断提升系统架构柔性。评级为信息科技战略管理者提供了有关信息科技战略实施状况的信息,为进行战略控制提供了基点与依据;而控制则通过评价结果与预定标准的比较,发现业绩差距,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扭转业绩偏差,通过适当的奖惩手段将评价结果与员工报酬联系起来,从而强化信息科技战略实施的业绩导向精神。

  柔性信息科技战略的落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资源柔性、研发柔性、运行柔性以及系统柔性,这四个方面互相协调、动态演化,贯穿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的全过程,提升了渠道、产品、服务等领域的业务柔性,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场景化、数字化的深度变革。

 
过刊查询
2022年03月 2022年02月 2022年0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09月 2021年08月 2021年07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6月 2021年05月
查看所有过刊
本期精选
《中国金融电脑》2019年第1期目录
三十而立 再出发
FinTech 时代工商银行构建智慧生态银行的..
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战略模式选择初探
跨越2018 面向未来 推动我国支付产业高质..
持续推进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战略 全面打..
数字化时代邮储银行信息科技发展模式——..
金融科技时代的数字化银行转型探索
 
企业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频道介绍 | 安全提示 | 法律顾问 | 网上投稿 | 客服电话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5 Fc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版权所有
电话:010-51915111-805 传真:010-51915236,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37号
京ICP备14024077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5321 技术支持:站多多